分享

心地越清净,身体越健康(附语音)

 为什么73 2020-06-07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我们先看原文:“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这段话非常简短,说的道理跟前文也是呼应的。因为我们上次讲过“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再上一次的文章讲的是“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像呼应的,都是春、夏、秋、冬四季对应身体气的变化。(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气有升、降、浮、沉。春天对应的是升,所以气在头部、颈项,对应的五脏是肝脏。春天主生气。春生夏长,夏天主长气,就是横向舒展这样一个概念,病在心。夏气者病在藏,俞在胸胁。秋天病在肺,俞在肩背,这都是对应的。秋天开始收,五行属金,对应的就是肺,所以说病在肩背。

到了冬天,“病在肾,俞在腰股”,“冬气者病在四肢”,这都是我们曾经讲过的。肾对应的是收藏的“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叫升降沉浮。春天是升,秋天是降,夏天是浮,冬天是沉,这就是气的变化。《黄帝内经》自始至终,讲的全是气的变化。(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人体得病主要还是气不顺、气不畅,气逆、气郁这些问题,所以中医自始至终都围绕一个问题来展开,就是调气。有人说有调血、调精、补精、调神等等,但血是在谁的统领下来运行的呢?在气的统领下。所以气为血帅——气是血的统帅。

广义上的气实际上包含血,狭义的气和血是分开的。广义的气的概念统摄了全身的升、降、浮、沉,生、长、化、收、藏的气机,在这里就不单论血、精、神了,统一归到气上来。因为古人有时候讲气的概念是大概念,有的时候讲的是小概念。在这里讲的就是大概念,就是气的升、降、浮、沉,这种能量的运行的规律是不一样的。春天容易得的病和夏天、秋天、冬天都不一样。冬天容易得的病,夏天不容易得;夏天容易得的病,冬天不容易得。不同季节容易得不同的病,这件事是谁说了算呢,是自己说了算吗?不是。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