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谷权术:纵横家巅峰对决的绞杀套路!四招灭了对方!

 cntagu 2020-06-07

存韩篇为是韩非子与李斯围绕是否保存韩国作为主权国家存在而展开的激辩,韩非与李斯师出同门,皆为集百家之大成者荀子的门徒,荀子的这两位高徒即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兼具纵横家的鲜明特质。

但韩非与李斯的战略理念不同,其各自所心怀的利益诉求也不同,以此导致势同水火,成为相互攻伐的仇敌。

一、原文(看不懂原文,可直接跳过,从译文开始读)

存韩篇(出自韩非子)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戎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原,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赵之心也。均如贵臣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韩、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夫一动而弱于诸侯,危事也;为计而使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见二疏,非所以强于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攻伐而使从者闻焉,不可悔也。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书言韩子之未可举,下臣斯。甚以为不然。秦之有韩,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虚处则然,若居湿地,著而不去,以极走,则发矣。夫韩虽臣于秦,未尝不为秦病,今若有卒报之事,韩不可信也。秦与赵为难。荆苏使齐,未知何如。以臣观之,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若不绝,是悉赵而应二万乘也。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今专于齐、赵,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韩与荆有谋,诸侯应之,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非之来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辩说属辞,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而以韩利窥陛下。夫秦、韩之交亲,则非重矣,此自便之计也。

  臣视非之言,文其淫说靡辩,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因不详察事情。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无忽。

  秦遂遣斯使韩也。

  李斯往诏韩王,未得见,因上书曰:“昔秦、韩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数世矣。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秦发兵以救之。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时五诸侯共伐秦,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阙下矣。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诸侯兵罢。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荆令尹患之,曰:‘夫韩以秦为不义,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已又背秦,先为雁行以攻关。韩则居中国,展转不可知。'天下共割韩上地十城以谢秦,解其兵。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听奸臣之浮说,不权事实,故虽杀戮奸臣,不能使韩复强。

 今赵欲聚兵士,卒以秦为事,使人来借道,言欲伐秦,其势必先韩而后秦。且臣闻之:‘唇亡则齿寒。'夫秦、韩不得无同忧,其形可见。魏欲发兵以攻韩,秦使人将使者于韩。今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使韩复有亡地之患。臣斯不得见,请归报,秦韩之交必绝矣。斯之来使,以奉秦王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臣斯愿得一见,前进道愚计,退就葅戮,愿陛下有意焉。今杀臣于韩,则大王不足以强,若不听臣之计,则祸必构矣。秦发兵不留行,而韩之社稷忧矣。臣斯暴身于韩之市,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不可得已。过鄙残,国固守,鼓铎之声于耳,而乃用臣斯之计,晚矣。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强秦。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城尽则聚散,则无军矣。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道不通,则难必谋,其势不救,左右计之者不用,愿陛下熟图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乃就吏诛不晚也。秦王饮食不甘,游观不乐,意专在图赵,使臣斯来言,愿得身见,因急于陛下有计也。今使臣不通,则韩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愿陛下幸复察图之,而赐臣报决。”

二、译文(最现代话、最有趣味的解释,不想看译文,跳过看第三部分)

韩国作为秦国的盟国已经有三十多年,就如人日常使用的袖套、车帷和坐的席子、垫子一般,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秦国每次出兵对外发动战争,韩国必派兵追随其左右,导致世界各国都把对秦国的极度不满记在了韩国的头上(因为各诸侯国知道韩国实力弱小好欺负、秦国强大而不敢撒气),但是好处却全都被秦国给捞走了。况且韩国每年的国防预算大部分都用来给秦国交了安全保护费,某种意义上说,韩国就相当于秦国高度自治的特区政府一般,但现在有消息显示大王的作战指挥部正欲谋划对韩国发动军事行动。与此同时,赵国却在调集军队,招揽主张合纵战略联盟思想的人才,正欲联合各国军队,准备从秦国西面实施军事打击,同时在舆论上宣扬秦国不灭、诸侯必亡的思潮,给各国制造恐慌,这早已成为赵国的长期战略政策。可是,现在不去攻打赵国这个心腹大患,反而要兼并韩国这个小弟加盟友,如此,世界各国定会认为大王的秦国优先战略是连盟友也会照样绞杀的,同时各国也就认为赵国的合纵战略谋划是正确英明的。

本段韩非从秦、韩两国的盟友关系着手,提出秦国攻击韩国而弃赵国,是战略性的错误。

韩国是小国,经常受到来自周边各国的骚扰与军事挑衅,君臣上下有着深刻的教训与忧患意识,因此,在修筑防御工事、强化边境警戒级别,在军备物质方面做好了积极防御的持久战准备。即便秦国现在对韩国发动军事进攻,也很难在短时期内将韩国击败,如果不能完全吞并韩国而中途退兵,那么,世界各国就会认为秦国的霸权实力开始衰弱了,进而世界各国就会联合起来对秦国进行反击。一旦韩国反叛秦国,则魏国就会采取军事行动呼应韩国,赵国凭借齐国作为军事后援,这是在吃韩国、魏国这两颗窝边草,却帮了赵国这头狼,赵国再通过齐国的运作就能加强巩固六国合纵联盟,即可与秦国争霸全球、东西分治,这对赵国是战略机遇,对秦国却是战略失策。如果对赵国的军事行动不能取胜,对韩国也无法攻克,则秦国面临两线作战,将士们必然疲困,士气陷于低落,后勤保障、军需物质也会陷于大量消耗而匮乏,如此,秦国将会以疲惫之军队与赵国、齐国两个大国的军队作战,这不是对韩国发动战争所要看到的结果的吧!如果按此计策行动,秦国定会成为各国联合打击的目标,就算大王万寿无疆,要想一统天下,成为全球霸主也是遥遥无期。

本段韩非用非常形象且详细的语言描绘,从形势上分析阐明如果秦国要攻击韩国,必会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现在,我给大王说说我的计谋:大王派遣使臣到楚国,用金钱外交,贿赂楚国的权臣,同时对其详细解释,阐明赵国所宣扬的秦国是霸权国家、要吞并各国的舆论是欺骗各国的行为,要各国不要听信;对待魏国,要送人质给他,来安抚魏国的疑心,避免魏国有合纵联盟的冲动;进而率领韩国与秦国一同对赵国实施军事打击。就算赵国能与齐国联合作战,也没什么好怕的。只要赵国、齐国两国平定之后,再给韩国发一道命令,对韩国改组整编即可。此一战、便可使赵、齐两国面临亡国之兆,而楚、魏两国审时度势,定会自然臣服。以此得出,战争作为国家间竞争所使用的危险手段,必须要小心使用才行。假如秦国对赵国采取军事行动,同时与齐国为敌,现在又与韩国窝里斗,没有对楚国、魏国采取稳定他们的任何措施。一旦战争失利,便会使秦国陷于四面受敌的危险境地。要用计谋办成大事,就要深思熟虑、严密分析、然后决策执行。照这样发展,韩、秦两国的强弱之势,在今年内就要逆转了。况且赵国与各国谋划合纵联盟对抗秦国的阴谋早已暗中实行,而秦国只一次军事行动的失败,就导致综合国力极速衰弱不堪,这是极度危险的事;而错误的战略指导方针导致世界各国均有讨伐秦国的意图,将使秦国面临亡国灭种得危险。在战略战术两方面都存在问题的军事行动,这样秦国就不可能成为全球霸权的。我希望大王全面考虑这些问题,秦国对外发动战争,却给敌对国家找到了联合世界各国对抗秦国的理由和机会,届时将后悔莫及。

本段韩非提出存韩攻赵的战略构想,且再次重申如果不这么做而引起的严重战略后果。

秦王发布命令,将韩非上书给秦王认为韩国不可攻打的理由,下达通知了丞相李斯。但李斯认为韩非所说的话有问题,其理由为:韩国虽小,却是秦国身边的心腹之患,就像人长期处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会积累过多的湿气,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就会发病。韩国臣服于秦国,却是秦国的心病,现在有情报显示,韩国是不值得相信的。如果秦国与赵国对峙,荆苏出使齐国,能否说服齐国还是个未知数,以我看来,齐、赵两国的联盟关系未必会被荆苏分化瓦解,假如这两国关系不断绝,那么,攻击赵国就是在与赵、齐两国同时作战。且韩国并不是心甘情愿臣服秦国,而是臣服于秦国的霸权,现在秦国专注于对付齐、赵两国,那么,韩国必然会起二心,假如韩国与楚国图谋不轨,世界各国同时呼应采取军事行动,则秦国将重蹈兵败肴塞的覆辙。

本段是李斯反驳韩非的战略构想,并质疑韩非策略的可行性问题。

韩非来到秦国,是想凭借他的能力说服大王来保存韩国,从而使得他在韩国得到重用。韩非所说的这些道理都是在掩饰其真实的目的,属诡诈之道,以此从秦国获得他所要的利益,这是在诱使大王为韩国的利益服务。如果秦、韩两国结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那么,韩非就能够凭此自重了,这是为谋私利的自便之计。

本段是李斯提出韩非的利益点的悖论问题

我纵观韩非所言,都是些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话,只是他的论辩能力超群而已。我担心大王被他的鬼话所骗而相信他,进而不能够对事情真相进行全面考察了解。如今以我的看法是,秦国对外采取军事行动但不要公布具体的打击目标,则韩国的执政者就会继续以秦国的小弟加跟班来维持其国家安全。为确保我的计策可行,我愿出使韩国,对韩王做思想工作,说服韩王来秦国进行国事访问,大王在与韩王会谈后,安排其居住于秦王宫内,禁止韩王回国,随后召集韩国大臣,以韩王作为政治筹码与韩国作交易,那么,韩国就任由我们宰割了。再命令蒙武从东郡出兵,屯兵于边境驻扎,但不公布军事动向,那么齐国必然畏惧而听从荆苏的计谋,如此,我国未动一兵一卒,韩国就被控制住了、齐国也妥协顺从了。此时,内幕消息一旦传开,赵国会被吓傻,楚国会对合纵联盟失去信心,楚国按兵不动,魏国就不用怕了,那么世界各国就将被秦国蚕食而亡,赵国又怎么能够与秦国抗衡呢,希望大王能够祥察我的计谋,不要忘了。

本段为李斯对此提出的不同战略构想。

秦国于是派李斯出使韩国。

李斯到了韩国之后,将秦王的诏书递呈给韩王,却未能得到韩王接见,于是给韩王写了份形势分析报告:一直以来,秦、韩两国结为军事同盟,互为友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对我们侵犯,像这种关系已经发展了几代。有一段时期,其他五常国家曾组成联合国军对韩国实施军事打击,是秦国出兵解救了韩国的危机。在地缘上,韩国是处于中央腹地的国家,国土方圆不足千里,之所以能够与其他五强国家并列为战国七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君臣上下能够获得如今的世界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韩国世代都与秦国保持战略同盟关系,做秦国的小弟跟班。可是后来,其他五强国家对秦国发动军事打击时,韩国反过来却与其他各国军队形成雁阵之势在函谷关与秦军对峙。各国见兵困马乏,又无任何战果,无奈之下才罢兵撤军。杜仓任秦国首相时,为报此仇曾发兵,首战就是攻打楚国,楚国的首相对此非常忧虑的说:韩国既然认为秦国是缺少仁义的国家,却又与秦国结成战略同盟对外用兵,使世界各国遭受因此带来的痛苦。然而,又背叛秦国,与其他各国进攻秦国,韩国才是处于中央腹地反复无常的国家。于是,各诸侯国将韩国上党地区割让给了秦国,以此谢罪言和,这才解除了秦军对各国的军事威胁。韩国就因为曾经背叛过秦国一回便被各国胁迫出卖而割地,从此,军事国防力量一直虚弱到现在,之所以造成如今得局面,就在于听信谗言,罔顾事实,即便现在杀掉奸臣,也不能使韩国复兴。如今,赵国正欲调集军队,以秦国作为出兵的理由,此时派人前来韩国借道,名义伐秦,实则先占领韩国然后才攻打秦国,秦、韩作为唇齿相依的国家,这是我们共同的祸患,魏国想对韩国采取军事行动,秦国就会把魏国使者送至韩国,以确保秦、韩两国联盟稳固。如今,秦王派我出使韩国,却不能与韩王会晤面谈,只怕韩王左右亲信会故技重施,使韩国再次发生割地求和之患。如果见不到韩王,我回去汇报秦王,那么,秦、韩两国联盟必将解体。我出使韩国,只是为了博得秦王高兴,为此,我愿向韩王效劳、献上妙计,希望韩王不要以这种待客之道对我,只要能够与韩王见上一面,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之后任凭韩王处置,希望韩王能满足我这个小小得要求。即便现在杀了我,大王也不会因此强大,但如果不听我的建议,祸患必然发生。秦国如果持续用兵,则韩国的国运将就此终结了。假如我真的身死韩国、暴尸于市,届时大王再想用我的计策,也就不可能了。要等到国土沦陷,都城告急,再采用我的计策,也已经于事无补。况且韩国军事力量之弱,天下皆知,而今又背叛强秦,如果韩国军事失利弃城而逃,那么,国内的反政府武装必然趁乱取事。假如固守都城,那么秦军就会采取囚笼战略,致使韩国将不战自溃,至此大势已去,无可挽回,请大王三思而行。假如我说的与事实不相符,请大王让我跟你直接面谈,然后再处置我也来得及,秦王茶饭不思,心思都在图谋赵国的大事上面,派我出使韩国,与韩王见面传个话,就是因为有紧急军情要与大王商讨,如今我却见不到大王,那么,韩国的意图秦国就无法得知,秦国就会放弃对赵国的军事行动,转而进攻韩国,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再作图谋,决定好了交由我汇报秦王决策。

本段为李斯游说韩王的策略。

三、纵横对决的绞杀套路

李斯作为实战派法家代表人物,针对韩非的纵横绞杀套路,其每一步都非常有针对性,每一步都找到了韩非策略漏洞,而这些漏洞恰恰都是秦王关注的利益点,全都被李斯给踩中了,通过抓住秦王这个大老板的所有利益需求点,对韩非的观点的漏洞的剖析,从而成功将韩非的策略绞杀。

1、反驳关系(漏洞一)

针对韩非所阐述的秦、韩两国关系,李斯以韩国之所以与秦国保持亲密关系,不是因为觉得秦国对韩国不错,而是因为韩国惧怕秦国的军事威慑,韩国是被迫这么做的,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功利主义,各国相互攻伐兼并的时代。李斯以人性利害关系作为驳斥的出发点,以此说明韩国对秦国是存在怨恨之气的,一旦秦国有变,韩国就会成为秦国身边得隐形杀手出现,对秦国不利。李斯的观点是国家间的关系与人性一样,都是利害关系,这种关系是不牢靠的,韩国今天为了利益投靠秦国,明天同样会为了利益背叛秦国,所以可怕,不能太信任。

2、反驳可行性(漏洞二)

秦国是实行法家思想得国家,因此秦王追求的是速效、实战、可行的东西。既然是要速效、可行的政策,那么,就要对每个节点作有效控制才行,否则就是空中楼阁,而李斯的观点是韩非很有才能,但他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理论派,不具有实战意义。其理由在于:如果秦、赵两国开战,作为赵国盟友的齐国的动向是不可控的,能不能分化赵、齐两国关系,其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这就是变数,所以不可行;其二,如果秦国专注于赵、齐两国的战事,而对秦国怀有二心的韩国就可能暗中与楚国图谋不轨,对韩国的这种动态秦国并不能有效掌控,所以不可行。李斯挑出这两个漏洞,都是事关秦国核心利益,因为不可控制,所以不能实行。

3、反驳利益悖论(漏洞三)

利益是秦王关注的焦点,秦国是高度独裁、高度个人主义的国家,秦王是不会允许任何人染指他的利益。李斯以韩非的个人利益、韩国家利益、秦国利益这三者关系作了先后顺序排位,以此向秦王说明韩非并不是为了秦国利益服务,而是为了他自己。李斯的理由为:只要秦王同意韩非的政策,韩非就能被韩王重用,韩国也能保全国家利益,但对秦国来说似乎没有获得任何好处。这就是李斯所说的韩非是借秦国的手来为自己谋福利,其心可诛。

4、提出方案且亲自执行(补漏策略)

李斯将韩非反驳的一无是处之后,必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才行,否则在秦王看来,李斯也是个假把式。因此,李斯对韩非提出的政策进行修正补漏,确保行之有效。李斯的策略核心其实有两点:一是稳固韩国,通过擒住韩王来稳固韩国关系,而对于如何擒住韩王,李斯将亲自出使韩国实行计划,将韩王诱骗至秦国软禁;二是牵制齐国,以此来威慑其他国家,李斯以在东郡屯兵齐国边境,分散齐国注意力,牵制齐国,进而威慑楚国,如此赵国危矣。李斯在对韩非的批驳过程中,都是寻找韩非策略的漏洞针锋相对,然后补漏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效执行为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