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科技名词|二十四节气

 zzm1008图书馆 2020-06-07

二十四节气 twenty-four solar terms

定义: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学科:大气科学_应用气象学

相关名词:立春 雨水 惊蛰 谷雨

来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延伸阅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特有的历法,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运行引起气候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的农业历法,用于指导农事活动,自秦汉以来已沿用两千多年。二十四节气自立春开始,至大寒结束。每个节气开始的日期在公历中是基本固定的。民间为了便于记忆,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候,每候有五天。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到季节、天气和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及农事活动等诸多方面。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季节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了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小满、芒种反映了作物的成熟情况,惊蛰、清明反映了自然物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古人对季节更替等气候规律的认识,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其影响也由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譬如清明,气候回暖,降雨增多,适合春耕春播,因而农谚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而清明节气前后,南北方各地也多小雨,因而才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绝世名句。再如大雪小雪节气,大多会有降雪,大寒小寒节气,总比往日冷了几分。其灵验程度之高,令人赞叹。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审核: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刘芸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