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议课本删《背影》的教授新解《枫桥夜泊》,网友:有文化的杠精

 头来了 2020-06-07

近几年来,关于朱自清《背影》该不该从课本中删除的问题,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各种讨论中,网友很想知道到底是哪些人建议删除它的。结果,大家找到了这种说法的源头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丁启阵教授。

丁教授早在多年前就建议课本删除朱自清的《背影》。当然,他的理由并不像网上传的“因为朱自清父亲买桔子时爬栏杆,破坏了交通规则”那么简单。他提这个建议主要是对《背影》中的一些文字内容不太赞同,认为此文写得很俗气。

一篇文章写得如何,每个读者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笔者支持丁教授表达自己看法。可惜的是,他的看法不能说服大多数人,所以他因此事被网友质疑文学水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事实上,丁教授会在《背影》一文的赏析上和多数人不太一样,也并不奇怪。因为他一直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专家,这一点体现在他对很多唐诗的品读上。他对唐诗的品读往往和一般读者及专家不太一样,本期笔者就和大家说一说他对张继《枫桥夜泊》的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次他是否有理?先放上张继这首千古名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针对此诗,丁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中,他直言当年欧阳修都没有读懂这首诗。这话听起来有点儿没名堂,但他说得并没有错。

当年欧阳修曾就此诗最后一句,提出过质疑。他觉得没有任何寺庙会在半夜敲钟,一般都是早上敲了,傍晚也敲了就休罢。当然因为此话,欧阳修没少被后世文人嘲。因为很多人都指出,在苏杭一到确实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欧阳修没有读懂的唐诗,丁教授倒是提出了自己十分新颖的观点:“诗中压根就没有寺、桥、山的专名”。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他这话说的是自己对“枫桥”、“愁眠”、“寒山寺”的理解。

先说诗题中的“枫桥”二字,一般我们认为枫桥是一座桥的名字,据文史专家考证此桥应该在如今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的阊门外。当然,现在这座桥早就已经不在了。但丁教授认为,当时根本就没有这样一座桥,后来北宋文人王珪很喜欢张继这首诗,便将当地一座名为“封桥”的桥改成了“枫桥”。所以,张继写这首诗时枫桥只是一座桥边有枫树的普通桥,枫桥并非专有名词。

再说“愁眠”二字,近些年一直有网友认为这两个字并不是说张继愁得失眠了,而是当地有座叫愁眠山的山。对此丁教授不同意,他认为这完全没有任何史料依据。这一次,笔者也站在丁教授这边,毕竟若理解为愁眠山全诗确实少了些诗境。

最后是对于“寒山寺”的理解,很是新颖。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诗中的寒山寺为苏州市姑苏区的名寺。也正是因为这首诗,如今的寒山寺才有了今天的名气。但是丁教授的观点却是,现在的寒山寺所在的位置来看,离松江一带较远,所以诗中的寒山寺只是一间普通的寺庙,并非特指寒山寺。也就是说寒山寺的意思就是一座寒冷的山上的一间寺庙。

丁教授以上三点理解,笔者认为前两条都是说得过去的,特别是第二条关于“愁眠”的见解,笔者十分赞同。但最后一条,他对于寒山寺的理解,笔者无法认同。

正是因为寒山寺离松江较远,所以张继才没有写视觉,而是写听觉。夜静时,钟声能传多远我们就不提了。就算当时他听到的是别处寺庙的声音,但张继就没有可能以为是寒山寺的吗?而且,姑苏城外本就有一座寒山寺,张继就那么巧,想到用这个名字来形容一个普通的寺庙?这概率也太小了吧。

事实上,把寒山寺认定成专有名词,从全诗对仗的工整度上来看,才是说得过去的。因为这首诗,宋、元、明、清的众多文人,都在寒山寺留下了墨宝,难道他们都理解错了吗?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

综上,笔者认为丁教授认为此诗中“压根就没有寺、桥、山的专名”的说法,最多只有一半站得住脚。一些网友在读完丁教授此文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有文化的杠精。个人觉得,丁教授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其实是没错的,所以也不能说人家是杠精,有时候品读文化还是挺需要这种精神的。只是,理解的角度不能太偏了。对此事,大家怎么想?欢迎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