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疾病与肾、肝、脾脏的关系

 玄德玄同 2020-06-07

脏腑在疾病的发生和传变上与脊柱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表里内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脏腑归属于脊柱不同的节段,脊柱发生病变必然会通过有关的经络反应于内脏,而内脏本身的病变同样也可影响其所属的脏腑。汪晸《寿人经》说:“五脏皆系于脊,骨节灵通,均获裨益。”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人体的皮肉筋骨才能得到濡养,发挥骨为干、筋为刚、皮肉为墙)的作用。脏腑功能失调,皮肉筋骨失于濡养,失其刚劲强健,脊柱则易受损而患病。 

  脊柱功能的正常发挥,不仅需要其作为骨骼的支柱作用,还需要脊柱周围附着的肌肉韧带的束缚功能正常,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濡养皮肉筋骨,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人体脏腑均通过经络于脊柱发生联系。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脊柱各部分平衡的通路,每一经脉按其特定的配属关系,都与脊柱相关。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顶部,向后夹脊下行,其经络有各脏腑的俞穴,即背俞穴均可反应内脏的病变,与脏腑俞穴相应节段的脊柱失稳会影响相应脏腑;内在脏腑的病变,也会从脊柱和脏腑出现的异常表现出来。


  

人体一切行走坐卧的支撑能力,都与筋的机能状态有关。通过各种方法保持筋的柔韧,以保持人体的机能状态,也就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肾主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素问.脉要精微论》述:“腰者,肾之府,转腰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者震掉,髓将惫矣。”肾主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肾藏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五脏六腑之精气),其充在骨。肾位于腰椎脊柱两旁。肾经贯脊骨上行,生成骨髓并充盈于骨内,营养骨体,使其发育正常而壮实。《素问.逆调论》中说:“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痿论》中说:“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指出骨痿病的发生是因肾脏有热,肾精耗竭,髓减骨枯而腰脊失于举动形成的。中老年人,如果调摄失宜,容易导致肝肾精气的损耗,产生虚火邪热,导致骨骼肥大增生,却支撑力量不足,并多伴有骨痛。肝、肾精气不足,对筋的濡养亦会缺乏,将产生筋拘挛而不用,从而导致关节的失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三八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腰者,肾之府也,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骨将惫矣。”《医宗必读》有关腰痛的病因:“有寒有湿,有风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瘀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景岳全书》说:“腰痛之虚证,十之八九。”均说明肾与骨髓等的密切关系。注重补益肾气,使骨骼强健。同时在补。肾填精的基础上,注重畅通经脉,以达到骨健筋柔,通则不痛的功效。

肝主藏血主筋,主束骨利关节。肾主骨,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还有调节情致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素问.五脏生成论》说:“故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说明创伤、劳损等引起脊柱损伤,气滞血瘀,骨节疼痛、屈伸不利均与肝有关,且影响肝的生理功能。肝与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肝的功能正常,则气机升降条达正常,血脉运行平和顺畅,筋络韧带强健有力,发挥“束骨而利关节”的作用。青壮年,肝气充盛,筋骨强健,脊柱运动灵活,较少发生筋骨的病变。中老年以后,“七八肝气衰”,无以濡养筋骨,可导致筋的痿软驰纵而无力,致“筋不能动”。由筋所约束的骨骼关节就会显得软弱,轻微的劳作损伤,就可导致动则作痛,难以支撑。筋膜干则拘急而挛,发为筋痿。”即中年以后精血不足,阴虚火旺,导致肝肾气热,易发生项背腰臀部的拘急疼痛,活动不利,同时伴有口干口苦。

  脾主肌肉、四肢。《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灵枢.本神篇》说:“脾气虚则四肢不用。”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输布营养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皆靠其濡养。如果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则肌肉消瘦,四肢疲惫,活动无力,脊柱的支撑力和稳定性、灵活性下降,伤病已难以恢复。

  一般腰痛多考虑腰肌损伤或椎体偏歪,检查腰椎,肯定歪的,有压痛,但痛的地方不一定是有毛病的地方。只要把肌筋膜前面放松了,腰就直起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