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能走多远,看这三点就知道了!

 直真 2020-06-07

《 环球文摘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来源 | 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

前言:人世间最深的羁绊,不过一个情字。很多人终其一生,寻寻觅觅,都在等一个深爱的人。

好的婚姻,最初可能因爱结合,但若要走得长久,则依赖的是对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希望透过他们的婚姻历程,我们都能在柴米油盐的平凡里学得几分包容和理解,然后试着将自己的日子过得完满。

长久的婚姻,不一定要始于爱情

这世间所有长久的婚姻,并非都是循序渐进,因爱而结合。

先结婚后相爱,也未必不能鹣鲽比翼,百年琴瑟。

就像林语堂与廖翠凤的这段感情,最初他们相遇时,也全然没有几分浪漫。

那会儿,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和隔壁学校的校花陈锦端彼此爱慕。

只可惜,两人的家境相差悬殊,这段爱情很快就夭折了。

与廖翠凤初次相识时,林语堂正饱尝着失恋的苦楚。

那日,林语堂应朋友之约,去廖家吃饭。

席间,他就发现饭桌上有一个姑娘在好奇地打量着他。

这便是廖翠凤。只一面,她就对林语堂十分地中意。

而在当时,廖家和陈家恰好是隔壁的邻居。

或许是陈家想尽早断掉林语堂对陈锦端的念想,便将廖翠凤介绍给了林语堂。

廖家人也嫌林语堂穷,可这一次,廖翠凤却十分坚定地说:“穷怕什么,我要的是他这个人!”

这句话,传到林语堂的耳朵之时,不能说是没有震撼的。

面对这样纯粹而又率真的廖翠凤,林语堂不由得打开了心门,也开始真正注意到这个女孩。

可以说,他们的故事,没有一见钟情,也并非是因为爱的深沉和隽永才结合,但谁又能判定他们不能过得长久和幸福呢?

在他们结婚的当天晚上,林语堂就征得廖翠凤同意,将结婚证烧了。

他说:“因为婚书只有离婚才用得着,我们一定用不到。”

这是他用实际行动对廖翠凤许下的承诺:

无论他之前爱过谁,但从遇见廖翠凤的那刻开始,余生却只有她。


长久的婚姻,都懂得彼此付出

婚姻是他们恋人关系的开始,但,婚后的生活才是真正考验两人爱情的漫漫征途。

结婚后不久,廖翠凤便陪着林语堂一起去留学,随身携带的还有1000元的嫁妆。

在国外念书的那几年,是林语堂学术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他们夫妻二人最艰难的日子。

在林语堂还不懂柴米油盐的时候,翠凤就从一个富家小姐,蜕变成一个精打细算的小媳妇了。

他们的生活费不够了,廖翠凤就偷偷把自己的嫁妆拿去典当。

即便生活困顿,她也从来没有过半分怨言,只是全心全意地为这段感情付出。

几十年后,当林语堂提起这段往事来,还是止不住满脸崇拜地称赞:

“我的妻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度过此难关,颇有英雄气。”

很喜欢亦舒说的一句话:

“什么头晕颠倒,海誓山盟,得不到鼓励,都是会消失的,谁会免费爱谁一辈子。”

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爱一个人一辈子。

婚姻是夫妻两人一生要为之奉献的事业,只有落到现实的茶米油盐中,懂得为彼此付出的感情才能不断升温。

能够看到的是,在这段婚姻里,林语堂同样愿意为自己的妻子付出。

在他有了津贴收入之后,他也总是鼓励廖翠凤多为自己添置一些衣服首饰。

一段婚姻若是想走得长久,一定少不了两个人共同的付出和理解。

所谓对的人,所谓能走得长久的婚姻,从来不是在人海茫茫里偶然碰到的。

而是彼此在日趋平淡的生活中,仍然一直在用心地经营着,让陪伴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长久的婚姻,都懂得互相包容

《圣经》里说: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爱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包容。

诚然,两个人相遇,是因为缘;两个人相知,是因为爱;两个人能相守到老,则离不开彼此的包容。

林语堂外向,廖翠凤内向,廖翠凤生性严肃,温和雅致,林语堂则乐观洒脱,最讨厌拘谨和约束。

按常理,两个生活习性天壤之别的人生活在一起,本该会有诸多矛盾和摩擦。

可事实上,林语堂和廖翠凤却浓情蜜意地爱了一辈子。

有一回,廖翠凤在厨房做饭,林语堂站在旁边看。

他在一旁纸上谈兵地指导着:凤啊!一定要左手拿铲子,做出来的饭菜才香呢!

廖翠凤当下正和林语堂闹脾气,便不耐烦地打发他赶紧出去,不许站在她旁边啰嗦。

三个女儿都在厨房门口看着,要是别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可能觉得折了自己的面子,一定要辩白几句才罢休。

但只见林语堂却笑着从厨房里出来,还对女儿们说:我们都要听妈妈的话。

一辈子何其漫长,几十年里,两人的步调也难免会有不一致的时候。

在相处时,能自动忽略对方无伤大雅的缺点,包容对方的过错,才不失为一种婚姻里的大智慧。

但凡两人闹别扭,林语堂也总是会先认错,他有两条信奉的婚姻信条:

太太喜欢的时候,你要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气。

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

凭借着两颗挚爱的心,他包容着她倔强的脾气,她包容着他自由的天性,两人一起生活了几十年,都从未想过改变彼此。

好的婚姻,大抵就是如此吧。

即便两个人是如此地不同,不能完全地珠联璧合、志趣相投,但却能在岁月静好时陪着彼此,包容对方,理解对方,将这种互补演绎到完美。

爱情不是婚姻的前提,而是婚姻的产物

林语堂后来在《我的婚姻》一书中写道:

我和我太太的婚姻是旧式的,是由父母认真挑选的。这种婚姻的特点是爱情从结婚才开始,是以婚姻为基础而发展的。我们年龄越大,越知道珍惜值得珍惜的东西。

这对看似不相配的夫妻,为我们展示了婚姻的另一种浪漫:

我们不一定要和相爱的人慢慢变老,还可以在变老的路上和对的人慢慢相爱。

结婚五十周年时,林语堂给妻子买了一个胸针,胸针上刻着詹姆斯·惠特坎的一首《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这一辈子,他对她心怀感恩与尊敬,对他们的婚姻,也十分得意:

“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

其实,真正的爱,哪里需要说多一些的言语,任由它随着时间的溪水里缓缓流淌,不经意间就是一生。

人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守难。但廖翠凤和林语堂,却能在对彼此的包容和理解里,把婚姻过得美满,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绵延到骨子里的深情呢?

* 作者:一本叔,来源:一星期一本书(ID:yer808)。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环球文摘经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