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句句经典,堪称千古佳作!

 凤凰山居士 2020-06-07

一城说

发布时间:18-12-0508:34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句句经典,堪称千古佳作!

李煜被赵宋王朝幽囚,忧思殷深。在这首词中,他悲叹宇宙人生的变化无常,结合怀念故国宫廷的往昔豪华,倾诉出无穷的愁烦。巨大的生活变化,使李煜郁闷己极,心中产生众多的宇宙人生的问题,随时可以迸发而出。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开头两句,就以喷薄的气势,提出两个警策的问题。一是问将来,年年春花灿烂,秋月圆明,往复不绝,这宇宙的运行,要到什么时候,才有个了结?

一是问过去,己过去的往事,宄竟有几千几万,这人世的变迁,如何计算?两个问题似乎问得很天真,实是问得深沉,问得凝重,是以诘问方式来抒发人生感慨,表诉作者强烈的悲痛。意在说明:往事千千万万,即使全是赏心乐事,至今都己流逝不返,一一追念,只会积累哀伤。春花秋月固然是良辰美景,但一朝月缺花飞,又只会引起无限幽恨。宇宙人生就这般荣枯交替,哀乐更迭,没完没了。

作者过去是一国之君,现沦为囚俘,受尽凌辱,岁月实在苦痛难熬。展望将来,一派暗,不知何时是了,追忆往昔,豪华己化云烟,徒有一片迷茫,自身真象坠入苦难的深渊。于是就从实际生活的盛衰变化中,在意识上提炼升华,熔铸成宇宙人生的哲理问题,强烈地提出诘问和感叹,既是对人生郁闷、苦于无解的呼问,也是对人世苦难,不堪忍受的悲号。诘问出自呕心沥血的感受和思考,感叹也十分深沉。所问似乎没有回答,而诘问感叹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

上两句侧重从普遍性方面概括出自然界和人世沧桑的大问题,接下两句就转而切实地展现作者的生活。现实是很冷酷的。被幽囚所住的小楼不是昔日“龙楼凤阁连霄汉”的南唐宫殿,这己经足够使作者触景伤情。况且,昨夜又东风吹拂,更是身陷厄境的作者最怕见到和想到的事,它会刺痛作者内心最大的创伤。

东风又吹,春花必然开放,“春花秋月”就无时可了,如麻往事将连续涌上心头。作者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被东风和明月触动,引起对故国往事的思念,把昔日帝王的豪华和今日做俘虏的凄楚作对照,产生无尽的愁烦。那千种思念、万般愁烦,好像在东风与月明之中,随风飞起,在心中激荡,随月华漂流,在心中萦缠。

往事己不堪回忆,现实惨伤更不堪忍受。所以,思念引起愁烦,简直让作者怕闻东风,怕见明月。这三、四句中的“又”字和“不堪”一语,就深邃地揭示作者这种惨烈的生活和心情。

然而,作者的情思又是矛盾的,思念要承担沉重的痛 苦,但越是痛苦,却越发要追忆,甚至还情不自禁地执着不放。

下片开始,所写的思念更为实际,从对故国较广泛的追忆,自然地飞到南唐王朝的具体殿宇。“雕栏玉砌应犹在”,自身远在他方,种种思念只能是自设悬想和自作推断。金雕彩饰的庙廊殿堂,玉砌石筑的台坛阶墀,尽是无情之物,不懂得亡国悲痛,理应是仍然存在,景象依旧。

然而,人却不 同,联系自己,自己是人,更是多情种子,多愁善感,万千思念越衍越久,越繁,越深。必然是忧烦缠身,损形伤神。 对比木石诸物,只有自己的朱颜改变罢了。一切皆物是人非,自己红润的容颜随着故国的沉覆和往事的消逝而憔悴, 也因忧思深重而枯槁。真是“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上面所述,己表明重重人间苦楚,包括自然界和人世的巨变,往事的流逝,故国的沉沦,以及自己朱颜的消殒,都 集中压向作者一身,有如千钧重负,使他内心充满无穷无尽 的愁烦。词章最后作了总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再用自我诘问感叹的方式倾泻自己的悲痛,

概述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提问很集中,很彻底,很明白,穷追尽讯,一定要考宄明白愁恨有几许。愁恨是不可能用度量来较衡的,作者的回答却十分明确,更毫不含糊,强烈地吐 露出自己的悲观和绝望。

以“一江春水”作比喻,愁烦像滔滔江水向东流去,浩淼无垠。形象鲜明具体,给人以直观完整的印象。又说“恰似”,作肯定判断,意义确切不移,叫人无可置疑。这回答是作者对自己的命运作了无情的判决,断定他这个丧失了天堂的亡国之君,从今以后,生活对他,只会有无尽无止的哀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