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动症治疗没有效果?只因为你没有做这件事!

 西南儿童医院v 2020-06-07

多动症的判断标准(6-10岁能被明显的发现)

1、注意力分散:多动症又称为“注意力缺陷”,难以聚焦,表现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容易遗忘如铅笔,橡皮差等小件物品,不能完成某些事情等。

2、认知水平低于同龄人:由于注意力无法聚焦,导致学习困难,无法理解老师的意思,导致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孩子。

3、情绪易激动:冲动,难以控制情绪,缺乏耐心,容易和同学起冲突。

4、感知觉迟钝:感受性不强,经常容易磕磕碰碰,别人和他说话常常表现为似听非听的样子。

5、行为冲动:不分场合的过分活动,手脚多动,经常犯错,做事不计后果等,精力十分旺盛。

是谁发现孩子有多动症?

除了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学校老师是发现这类儿童问题的关键人物

1.如果是爷爷奶奶发现,需要注意的是,爷爷奶奶的年龄大,喜静,厌动,常常在精力上远不及儿童。容易把正常的孩子误以为是多动,又容易把有多动症的孩子理解为是仅仅只是调皮。无论是夸大孩子的问题还是轻视孩子的问题,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此时父母掌握一些孩子心理健康和多动症方面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如果是学校老师发现,需要重视,老师能关注到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老师经常会向父母反馈:您的孩子经常和同学打闹,您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走动,不遵守规则并且左顾右盼,您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合群,总是干扰其他孩子,您的孩子情绪非常易激惹等等。

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去质疑老师的话,不要觉得老师对孩子有偏见,或者觉得老师是在报复孩子的犯错而使用的策略,而应该马上带孩子去相关心理科做鉴别诊断。

家长们经常使用的错误方法

错误一:让孩子做智商方面的习题,多动症并非智力障碍,做这类习题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不安,打击自信心,对治疗没有任何帮助。

错误二:滥用药物,只有被确诊为多动症才能用药,有些孩子并没有多动症,或者症状没有严重到需要药物治疗,服药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错误三:认为孩子的问题没什么,长大就会好的,研究表明,超过50%的多动症问题持续到成年,多动症引发的其他问题伴随其一生。

错误四:做生物反馈训练,这种看似高大上的训练确实能提高注意力,但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确得不到解决。

错误五:到不具备这类资质的医院或诊所,指挥导致盲目尝试方法,不能针对性治疗,治疗费用高昂,效果不明显。

以上方法都用过了,钱也花了,时间也耽误了,却并没有解决孩子的问题。

因为多动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多动症引发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人际交往等问题。

因为儿童多动症的问题不仅仅在孩子身上,还在教养者身上!

儿童多动症的危害

1,直接影响孩子的知识获取和积累,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2,不被老师同学认可,导致内心自卑、敏感、多虑的忧郁心理或者形成脾气暴躁、拒绝服从、破坏纪律等叛逆心理。

3,多动症会伴有行为问题,会导致行为障碍、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成年后,虽然大脑发育完成,但往年的生活习惯依然延续下来,经常忘记东西,犯错。

5,这类孩子从父母的忽视中长大,自然也会忽视自己的情感,忽视自己的孩子,问题就代际遗传给他们的下一代。

6,问题代代相传,变成我们所谓的遗传性疾病。

父母共同的问题

1,很难感受到父母的情绪,虽然父母很担心孩子的情况,但情绪很难被发现。有时候让人会产生一种错觉——她谈论的这个孩子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2,在孩子做一些举动如穿鞋站在沙发上,打开水龙头不关,拍桌子等不合规矩的行为时,教养者会立刻用肢体动作制止,然后喋喋不休的讲道理。

3,几乎每个来求助的家长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自动屏蔽他们认为孩子不太需要关注的地方。

比如有个孩子向妈妈表达:这里有很多花,妈妈这里有很多花,拽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这里有很多花,三遍四遍五遍,别人实在忍不住了,提醒这位母亲,请您回应你的孩子,这时,这位母亲才突然意识到,孩子在呼唤她。

孩子由于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一遍一遍的重复,一次一次的等待,换回来的常常都是长辈的沉默。

值得注意的是,当孩子一旦犯错的时候,养育着却可以迅速发现到并且立刻制止,然后进行口头或行为教育。

4,教养者不喜欢带孩子,有些妈妈或者外婆会告诉别人,带着孩子,自己什么事都做不了,孩子的多动问题,规则教育也让她们身心俱疲,无可奈何。

另外面对家人的指责和埋怨,她们也只能嚼碎了往肚里咽。似乎,孩子的问题全部都是她们一人的疏忽,似乎那些个“平常不在家,在家如山坐”的父亲却理所当然的摆脱掉一切责任。

5,每个孩子都讨厌和害怕被斥责,都希望被关注被重视,在二者的冲突中,孩子选择了后者,所以不顾前者。

家庭是一个系统,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去面对治疗!

至今我们仍然无法找到多动症的真正病因是什么,是遗传问题,还是教养问题,我想这两者是并存的。

在此不想深究原因,只想告诉大家,多动症带了的问题并不是多动症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多动症引发的心理或行为问题!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在认知水平,情绪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给与帮助和支持。

面对这类特殊的孩子,你还在纠结问题是谁造成的,还是已经开始系统治疗了。

我们能做些什么?专业的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咨询师指导咨询,快乐训练提高专注力。

父母能做些什么?提高对孩子需求的敏感度,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情感温和+环境整洁)。

学校能做些什么?咨询师与老师协商交流,配合关注孩子,引导孩子情绪合理宣泄。

孩子又能做些什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且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

这样的成长,不是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家庭以及家族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