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是这么任性地把赞词留给周庄

 学渣灬 2020-06-07

说起那些名街古镇,已经走过不少,但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拜谒周庄,相比它“中国第一水乡”的盛名,真是有些怠慢了。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同学到周庄游玩,回来送我几张照片,从此,每当念及江南水乡,心里便指向了它。

都说好酒不怕巷子深,但遇上我这种不算主动的宅人,如果时机不对,就是闻到味儿,也不会急着找,当然得到的教训就是不少好酒都蒸发了。

如今再谈起周庄,有人嫌游客太多,有人说开发过度了。而我步入周庄的时候,正值江南的深秋,夜雨潇潇,寒风瑟瑟,若不是有我们几个热心的游客,我都担心那夜的周庄该会多寂寞!

本是次日白天的行程,友人建议傍晚赶过去,夜宿周庄,如此,夜景、日景两不误,且晚上七点半以后不收门票,省下来相当于抵了住宿的费用,还是比较划算的。

虽然是借道上海,交通却很便利,地铁11号线坐到花桥,出站即可乘坐游7公交车,终点便是周庄,这还是不久前去锦溪古镇时探索的路线。只是周庄位于江浙沪交界处,未通高速,游7站点不多,但也费些时间。

这一路运气还不错,车上有一位去上海办事返程的大姐,我们向她打听路线,到了周庄汽车站,她干脆用私家车把我们捎到景区门口。我和同伴就近吃了晚饭,刚出饭馆,又有一位大姐热心地过来询问是否住宿,因为这两天下雨,游人少,就直接出来招揽顾客了。她家的民宿在景区一隅,正好位于游船上岸码头,虽然偏僻,但很安静,价格也实惠,我们就跟着过去住下了。

办好住宿手续,老板娘给了一份周庄游览图,我们便迫不及待出门去赏夜景。其实从进景区时已感觉到,今夜的周庄基本没有闲逛的游客,偶尔有个人影,一看也是当地居民。想起当年游凤凰古城时,午夜时分街上依然人声鼎沸,这才晚上8点多,绝大多数店铺都打烊了,门前有灯光的不是饭店就是旅馆,多数也空荡荡的,这份冷清让人不太适应,与传说中的周庄大相径庭。当然,这样的安静求之难得,既然有了,就好好享用。

江南古镇,水多、桥多,此时没有桨声,只有灯影,还有微弱的雨滴声。今夜无月,每一座拱桥却与水面互动出一轮满月,当初设计拱桥的人,大概也是有意营造出水上升明月的意境吧!很快,雨也停了,我们就在阑珊的夜色中过桥穿巷,品读周庄。

店铺打烊后,都是插上门板,没有一丝亮光,巷子里灯火昏暗,不见人影,想拍张行人穿过街弄的照片都难,那份寂寥啊! 就好像专门为了成全这场秋雨。

走近富安桥,桥侧一家咖啡风情餐厅出来一位老人,见我们举起相机,马上摆出一个优雅的姿势,原来是位老太太,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坐坐,透过她家的后窗,可以看见绝佳的河景,美景配咖啡自然是颇有情调的。略一停留,我们走到富安桥上,桥两侧的房屋错落有致,是周庄的精华所在,过去几所大户人家的宅院就在附近,两侧望去,光线柔和,安雅静寂,不像有些古镇那种灯红酒绿、涂脂抹粉的样子,还是很耐看的。富安桥通向南湖的那一侧黢黑,另一侧通向双桥,那一带是1086慢生活区,光线要明亮得多。依托酒吧的人气,这边还有几家营业的店铺,平时算是周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此时顾客零星,酒吧里也没有传出震耳欲聋的音乐。

这一晚太冷,秋风过于凛冽,衣服不够厚,人早已冻透了,这是我在任何一个古镇都没体验过的。手已麻木,未带脚架,手持相机十拿九不稳,拍出的夜景好多都是虚的。气温低,相机电池也很快消耗殆尽,好在也逛得差不多了,就沿另一条河道返回住处。

这一夜很静,但睡得并不安稳,虽然有空调,依然感觉到一丝阴冷,天不亮,我们已大醒,洗漱完毕出门,天才微光,整个周庄睡眼惺忪,除了一只四处撒尿宣示领地的狗,就只有冷静的河水在那里荡漾了。

天已晴,南湖那边的天空隐隐泛红,决定先去那里,应该能赶上看个日出。

依旧重复昨晚走过的路,不同的是已换作日景,视野开阔,建筑的细节能看得更清,移步换景。等再次踏上富安桥,两侧的景观更加令人心动,过于留恋,脚步自然慢了下来,等挪到南湖,稍晚了一步,太阳已跃出水面,幸好光线还算柔和,还不算尽失大好机会。走在南湖湾的木栈道上需要格外小心,凌晨气温已达冰点,残留的雨渍变成薄冰。这么冷的天,来看日出的也没几人,我们稍作逗留,光线变强,即回。

来时走南市街,回去走南湖街,一条河的两岸,也算不走回头路。往回走,是顺光拍摄,有了阳光,感觉景致又起了变化。日出之前,周庄的主打色调是一种朦胧的黑白灰,就像洇染了一层淡淡的水墨,清淡雅致,不用说,怎么看都是中国画的范畴;日出之后,光线打在哪里,哪里的色彩就亮了起来,树影斑驳,明暗交替,这就有了西方油画的质感。在这两种境界里徜徉,内心感受到美是很自然的。


时间已不早,找了个沿河的餐馆吃罢早饭,感觉游人渐次增多,店铺陆续营业,市井之气回升,清冷一夜的周庄仿佛这时才暖了过来。

自古不论哪个地方,有贫民百姓,自然也有人富甲一方,像沈厅、张厅、迮厅都是有着厚重记载的府邸,时间因素,只能走马观花一看,不是我们兴趣所在,还是“小桥流水人家”、“野渡无人舟自横”更具自然情趣。虽说如此,不代表我们小觑了周庄的人文和历史,如果说元末明初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沈万三,近代有国民党元老叶楚伧,那放眼现代,能被周庄深深怀念的就是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了。周庄能步入世界的视野,他的画作《故乡的回忆——双桥》功不可没,为此周庄修建了“逸飞之家”来纪念他,尽管他不是周庄人。

“逸飞之家”,一个不大的庭院,却容纳了陈逸飞一生的缩影。这里展示着很多与他生前相关的旧物,有他的一些手稿和画作的复制品,他与周庄的故事,就像一个照进现实的梦,既有古意,也有新生,为底蕴丰厚的周庄再添一份亮丽的人文。环顾完他的生平,我对院子里的两棵树产生了兴趣,一株垂丝海棠,叶已落尽,却硕果累累,印证了春华秋实;一株枇杷却反其道而行,此时正是花季,来年暮春果实才熟,少见的秋华春实,可见万物各有各的神奇和活法。

    去双桥走了走,又相继参观了沈万三水冢、全福讲寺、澄虚道院,已近中午。回旅馆取了行李,再沿中市街逛着踱出,这里是周庄十二坊主题文化体验区,两边的店铺除了正常经营,还肩负着对周庄的纺织、木器、竹艺、铁器、砖瓦制造、酿酒等传统手工业、市井文化的展示,一举两得,这恰是对古镇最好的保护。

出了景区,依然恋恋不舍,虽说江南水乡大多类似,有朋友说,每个地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其实同一个地方,不同天时,景色变化也是无常的,关键要懂得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正所谓:春秋百花月,夏冬凉风雪;天好丽人行,雨夜听蕉声。关键是看心境,不受外在的掣肘,人多,就体会它的热闹,人少,就享受它的静好。

所以,感谢机缘,让我入心一个超乎想象的周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