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老人是条龙, 向谁谁家穷”何意? 很多家庭的教训都太深刻了

 荷塘斋LLX 2020-06-08

众所周知,古时候的大多数人是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别说像“文人骚客”那般使用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尝遍人间疾苦,看尽世态炎凉,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正如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出真知,凝结着祖祖辈辈人民的智慧,这是不容小觑的。这些智慧当中自然也有俗语的一席之地,往往俗语才是真正包含着大智慧,虽看上去简单易理解,平淡无奇,但其实每一句话都颇有深意,短短的几个字道出了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的真实状况。都是经过时间的打磨,人们的实践得出的,极具代表性。

点击加载图片

就像老人家们常说的一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常有年轻人会误认为这句话认为是一种迷信。事实上它并非迷信,而且还和老人们有很大的关系,大家多多少少都应该对其要有所了解,父母应该是最能够体会这句话的含义的人。这话看似没道理,实有大智慧,很多家庭的教训都太深刻了。

点击加载图片

为何称老人是条龙,而非其他动物呢?这是由于在封建时期,拿“龙”作为对老人的尊称。在任何时期,老人都是德高望重,非常受人尊敬爱戴之人,因此后人也都称他们为“龙”。老人也常被当作见多识广的群体,面对子子孙孙他们拥有龙一样的威望,地位可想而知。

点击加载图片

无论何事都有其平衡的状态,就像这句俗语上半句有多受人尊崇,下半句就有多扎人心。这一句话不知道映射出了多少的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沿用至今,但有些家庭在真实的生活中实施起来却非常困难,这句话也正是警示这些家庭,你如何对待他们,他们就是会拥有怎样的人生状态。

点击加载图片

在家庭中父母能否一碗水端平,这对于孩子的日后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不能够做到公平对待,哪一方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被忽略的一方容易丧失信心,心中生有怨恨。而被溺爱的那方容易丧失自我,什么都需要他人,在日后生活中也不懂得感恩,认为别人为他做事就是理所当然。比如曹植受到曹操的偏爱,曹操认为曹植是一位可以继承大统之人,尽心培养他,而曹丕虽也有其才华,但却常遭受曹操的训斥谩骂,对于其他的孩子曹操也像对待曹植那般用心,但曹丕除外,在这强烈的对比之下,才有了曹丕杀害兄长,一点情面都不留。溺爱无论是在当今社会还是古代之时都是不为人所倡导。被溺爱的人经不起社会的磨练捶打,才有了这么多的啃老族。但曾经被忽略的那方却往往比被溺爱的那方更容易成功,更经得起社会的打磨。

点击加载图片

父母的偏心极易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三观,受到偏爱的哪一方都喜欢好逸恶劳,但那些从小就经历磨难的孩子,懂得努力,能够更好的生存。偏爱哪一方都不好,这不仅不利于家庭的和睦,还造成孩子形成扭曲的三观。

点击加载图片

总之,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够因为手心一时的脆弱而丢掉手背,这样你最后不仅手心得不到,而且手背也将离你而去。只有理性对待一切,不偏不倚,才能够成就更好的他们。你觉得“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就穷” 这句话是否有道理?要是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对待你们孩子们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