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人不出门身不贵, 火不烧山地不肥”, 是何意? 古人处世箴言

 柳家李红 2020-06-08

我国的俗语文化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流传了几千年。老百姓聊天的时候仍然会使用一些俗语,这些俗语既有亲切感,又能够表达生活道理,而且通俗易懂,是流传于民间的文学艺术,比较符合大众化口味。

古代俗语都是老祖宗留下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虽然这些经验是在某一段时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此得以流传和发展,使用人群也越来越多。

俗语是一门语言艺术也是生活经验,是一句通俗简单的话,让人感悟到老百姓的聪明才智,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受用。

俗语“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点出了生活的道理,读了之后还能增长见识。

点击加载图片

一、人不出门身不贵

“人不出门身不贵”,既是民间俗语,又告诉人们为学之道。这句话的“出门”,是出外行走或者旅游的意思。

说的是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只在家周围活动,经常不出门走动,在知识、能力、处事之道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发展,闭塞如井底之蛙。

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经常出门走动,才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出门在外会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也学会为人处事之道。所以年轻的读书人应该多到外面去看看,才能增长见识,让自己慢慢变得成熟稳重。

点击加载图片

“人不出门身不贵”中的“贵”,指的就是成熟稳重的意思,只有经常外出活动,才能够阅历丰富,遇到事情学会如何去处理,慢慢的心智也越来越成熟。在外出游学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出门在外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在这些逆境和无奈中,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当再一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才能够处理的游刃有余。《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

点击加载图片

古代贵族子女,经常在一起嬉戏打闹或者玩牌,也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方法。同样是消磨时间外出旅行,是更好的一种选择。朋友之间结伴而出行,既能够相互照应,又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我们每个人在人世间走一遭,都会经历悲欢离合。其中包括水到渠成的欣喜,求而不得的苦闷。平时只有经常外出活动,才能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心智阅历等方面的能力会有所提升。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一个成功人士,都是出门在外才能够寻找机会。在家里“闭门造车”,生活圈子就会越来越小,每天得过且过,就会使人变得更加懒惰,生活中没了斗志,最终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所以老是在家呆着并不能够事业有成。

点击加载图片

晚清著名的胡雪岩,年少时期就走南闯北,最终才成就了一番事业,并且有权利有地位,成为了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

明朝的沈万三,之所以能够成为“巨富”,和其年少时期的经历分不开,长期走南闯北才有了更多的生活经验,才能够广置田产、开辟农田。

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只有出门在外才能够寻找发展的机会。现实生活中敢想、敢干、敢闯的人,才能够有更美好的生活。

俗语“人不出门身不贵”,就是让人们趁着年轻,多是到外面闯荡一番,汲取经验教训,将来才能够有所作为。

点击加载图片

二、火不烧山地不肥

我国古代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老百姓靠农田养活一家人。如果遇到天灾人祸,粮食产量就会有所下降,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很多人吃不饱饭。所以都会选择各种方法,来使农田变得更肥沃,农作物的产量就会更高。

“火不烧山地不肥”,就是给土地增加肥料。民间每年在春耕之前都会烧秸秆,有些秸秆放在地里,能够使农田变得更肥沃,秸秆也是促使农作物增产的天然肥料。烧秸秆既能够起到施肥效果,又能够杀死土壤中的害虫,民间就有“火不烧山地不肥”的俗语。

点击加载图片

结 语

很多民间俗语蕴含着人生的道理。“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增长见识,只有经常外出并且接受逆境的考验,才能够逐渐成熟,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有所发展,所以人们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