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米粉出桂林,源头在兴安,关乎五十万秦军的故事

 桂临塞上 2020-06-08

始皇帝平六国之后,于(公元前119年,另一说是公元前118年)乃派遣五十万大军征伐岭南,《淮南子·人间训》记载:“(秦始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史记·秦本纪》:“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戌······三十四年,谪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

秦始皇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这些做法和决定,竟然会造就了一款影响南方两千年多的美食:米粉!

“(秦始皇)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从平定六国后,秦始皇就开始把目光投向岭南,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准备,最主要的就是修治驰道。(驰道,就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公路。)。从《史记》上记载得知秦军伐百越(岭南),备战地是现在属湖南的“洞庭郡”,也就是一个物资中转站,后勤保障中心!在古代以马拉车为主要军事物资运输工具来说,平整的道路最为适合马的奔跑。驰道可以加快战略物资的运输。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下令全国修筑驰道,开始了岭南战役的战争准备。作战离不开战争物资的运输,输送战争物资又离不开道路的修治,所以军事交通历来是军队作战的首要条件。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二十七年,……是岁,赐爵一级,治驰道”的记载。《史记集解》引《汉书·贾山传》为之解说:“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更是清楚地描述了驰道的样子、规模和标准。楚地南与岭南交界,“南极吴楚”,说明那时候的驰道已经修到了岭南边界。

一切就绪,在秦始皇出巡镇抚南边后,遣屠睢率领50万大军分兵五路南攻百越。一路由今江西省东向,攻取东越,置闽中郡。另两路取南越,一路循今南昌,经大庾岭入广东北部,一路循今长沙,经骑田岭抵番禺;其余两路进入广西,一由镡城之岭入今兴安县,一出九疑之塞入今贺县。其中数进入广西的这两路最为艰苦!因为岭南地处亚热带,春夏炎热暑湿多雨,毒虫瘴疠令北人闻之色变,加之广西十万大山层峦叠嶂,植被茂密,河道纵横,驰道难以修建,军粮运输不便,西瓯族人的抵抗又异常顽强,让秦军吃尽苦头!

饮食上水土不服,经年征战的思乡之情,使得秦军战斗力大为下降,伤亡惨重。这时候,本文的主人公:米粉,应运而生!

天下米粉出桂林,源头在兴安,关乎五十万秦军的故事

第一次征伐百越五路大军中,四十万是秦人,秦军士兵多为北方人,大部分都为现在陕西、山西及河南等地人,惯食面类,十万是楚国降军,属南人,惯食米类,而楚地作为后勤保障中,大部分粮食都是稻米,不产小麦。进入岭南,秦军粮草运输困难,加上被西瓯族人截断粮道,面食供应不上,吃不惯大米白饭,战斗力大受影响,“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困守兴安的秦军将领遂命令伙夫设法解决这个吃饭问题。于是伙夫仿照饸饹面的做法,用当地的大青石磨把大米磨成米浆,炊蒸后仿照面条的样子搓成条食用,这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米粉。

后来秦始皇派史禄开凿了连接湘水和漓水的灵渠。重新打通进入岭南的通道,粮道交通开始顺畅,米粉的做法随之在秦军中传播散发,遍布江西,湖南,湖北,广东。

天下米粉出桂林,源头在兴安,关乎五十万秦军的故事

随着第二次、第三次征伐百越成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戌”,在新平定的岭南地区推行郡县制,设置了南海、桂林、象三郡,并征发谪徙民,与越人杂处。越来越多的北人通过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水道进入到岭南,并随着漓江,桂江进入西江水系,然后散发到百越各地,上溯至云南,贵州。在兴安这个二级物资中转站产生的米粉做法也跟着传遍岭南。

秦朝灭亡,由原秦军及百越人共同治理的南越国在岭南统治持续了约92年,北归无望的秦人也融入到岭南的山山水水里,他们的思乡之情,也化作成一条条米粉,一直流传下来,延续至今!

天下米粉出桂林,源头在兴安,关乎五十万秦军的故事

到如今,米粉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南方主产稻米地区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小吃,各地做法不一,风味各具。可以说一个城市一种味道,著名的有“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贵州花溪米粉”,“广东干炒牛河”、“兴化米粉”、“抚州米粉”等等,广西区内诸如“桂平猪脚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宾阳酸粉”等等更是一方名吃。米粉已经融入到南方人们的日常饮食里,在人间市井烟火中历久弥新,始终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引发人们的食欲。

天下米粉出桂林,源头在兴安,关乎五十万秦军的故事

吃米粉,最为常见和被人们接受的就是“桂林米粉”,桂林米粉又叫卤粉。

卤粉中卤水的起源也跟困守兴安时候的秦军有关。由于水土不服,秦军虽然有了米粉作为替代面食,但是毕竟南方的气候酷热难耐,疟疾流行,很多士兵病倒,主要症状是肚子胀得难受,上吐下泻,军医就地采药,用甘草,草果、香叶,茴香、桂皮,橘皮、丁香、花椒、胡椒、砂仁、干姜、、桂枝、山楂、、白豆蔻等,熬成汤供士兵饮用,果然有效。某次秦军正在吃饭,不料西瓯人前来骚扰,有士兵急忙起身应战,不小心把汤撒米粉中,回来后一吃,更觉味道不一般,食欲大振,之后,伙夫就根据战时的快速需要,把米粉和汤搅合到一起,然后就有了卤粉的雏形!史禄来修灵渠时候,进一步改进了卤汤的口味,使得这样的吃法更受士兵们喜欢和接受。无意中,成就了桂林米粉的千古流传!

或许这冥冥中也是上天的一种安排吧

天下米粉出桂林,源头在兴安,关乎五十万秦军的故事

现在吃米粉的人们,很多一定没有想到,这一碗美味的米粉,也饱含着曾经一代秦军的血泪。最初五十万军队,第一次征战下来,只剩下二十万“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故土难离,米粉就是他们思念家乡,怀念家乡的最好情感寄托。再到后来,回不到故乡,岭南开始成为他们新的故乡,米粉又成为他们难舍的情怀,

“是亦难别亦难”,就让米粉成为一个永恒的故事吧!

我是银川桂香苑威记私厨!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