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百年老方子,把元气举起来!中医的价值,外行很难评价

 新用户63456694 2020-06-08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景岳全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揶揄我说:“文老师,你总说中医好,那你们中医有什么价值”?

是啊,中医有什么价值?

我思来想去,觉得须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就是,只用西医的思维来衡量中医,你永远都搞不懂中医的价值。

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曾有一个患者,年49岁。什么毛病呢?一开始是胃胀。医院确诊,为慢性胃炎。治疗一年之后,发现效果很一般,病情得不到缓解。

这时候再去检查,发现增添了一个毛病,这就是胃下垂!胃下垂六厘米。

患者当时的感受就是,腹部在劳累之后有胀痛下坠之感,食后感觉更明显,躺下来好一些,吸气的时候好一些,伴随便溏、头晕脑胀、小便清长。

他没办法,准备投中医。

中医刻诊,见患者脉细弱,舌淡苔白,说话声音低微细弱。

就诊的时候,这个患者小心翼翼地问中医,我的这个病,中医能不能治好?我来的时候,人家西医可说了,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很难治好。

中医师笑笑说:“别信那个邪”。于是,他写了一个配伍。方见——

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炙甘草、炒枳壳各10克,升麻、柴胡各8克,陈皮6克,大枣10枚。水煎服。

结果如何?药用10剂,腹痛大大减轻。接下来,患者连用48剂,诸证悉平。钡餐复查,胃下垂已经痊愈了。

当时,患者从前的主治医师特别奇怪,说这个胃下垂是怎么好的。患者把方子拿出来给医师看。医师连连摇头,表示不理解。

不理解,没关系。我来给大家讲讲。

大家记住了,这个胃下垂的毛病,在很多胃病日久、证属虚证的患者身上多见。因为胃病日久,中气受伤,势必有下陷之虞。中气不足,不能固摄脏腑,故而胃下垂。这样的人,往往有一派中气不足的症候,主要表现就是乏力、便溏、头昏、气短、苔白、脉弱等等。吃饭以后,脾胃之气更伤,故而感受加剧。平卧之时,中气下陷之机得到缓解,故而好受一些。吸气的时候,中气得以滋补,故而也会觉得舒服一些。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把气给举起来。

怎么举?

上面医案里的配伍,不瞒您说,乃是四百年前刊行的《景岳全书》里头的举元煎。

举元煎,多么霍亮的名字——把元气举起来。它的基本组成,就是人参、炙黄芪、炙甘草、炒升麻、炒白术。它原来治疗的就是脾虚下陷之症。医案里头,就是在其中加入柴胡、陈皮、枳壳、大枣。总体来看,就是人参、黄芪、甘草、白术、大枣用于健脾益气。升麻、柴胡提升中气。陈皮行气,补而不滞。总之,它就是补中气的,逆转中气不足、下陷的趋势,硬生生将其“举”起来。中气足,后天之本得到固护,则一身元气也就有了根本。

所以,这样的配伍,可以应对胃下垂这种病。

现在,回到开头的话题里去——

中医到底有什么价值?

中医的价值,有现代医学的视角,往往看不清楚。你看上面这些药材,有一个算一个,从药理学角度分析,没有一个可以直接治疗胃下垂的。他们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然后发生了什么效用,把下垂的胃“举”上去的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只能用中医对疾病的理解来进行思维,用中医对药性的感知来进行分析。除了这样的思路外,用别的理论去认知,是很难走得通的。

所以,我想说,中医有什么价值,不懂中医的人很难评价。只有我们在尊重中医理论,尊重中药药性的基础上去认识,才会体会古老的中医学,到底有什么意义。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