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酷夏炎炎忆童年之捕蝉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酷夏炎炎忆童年之捕蝉

题记:青年人忆往昔,满腔热情,无非证明自己从小就是一个英雄,现在还想当英雄;老年人忆往昔,是对时光真诚的凭吊,总有沉思的味道;中年人的回忆,带有鲜明的情境性,有时偏于青年人的修饰和杜撰,有时偏于老年人的真诚和悠然,有时不过就是应景而已,并无参考人生的点滴价值。所谓自然的活法,都不过是想象中的知足和美好,因为谁都逃不过“失去的总是美妙的”这一“回忆自然律”。

捕蝉

关于蝉,印象最深的古诗是清代袁枚的《所见》,因为诗里有一个可爱的牧童,有让牧童心痒痒的鸣蝉。小时候在课本上读到这首诗,从诗里看到了自己;长大了读到或想起这首诗,每次都会被勾起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怀想。

我小时候曾经也是一个牧童,也“意欲捕鸣蝉”且将“捕鸣蝉”付诸了行动。

正值盛夏时节,趁假期回了一趟老家。和爱人一起走进老岳父住的小区,迎面是几棵葱茏的香樟树,走到香樟树下,猛然感觉整个身心都被热火朝天的蝉鸣声紧紧裹住了,一瞬间,仿佛全世界都成了蝉的天下。

“小时候肯定在网蝉了。”我说。

“我小时候网蝉还迷路了,找不到家。”爱人说。

我的脑海中马上就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个五六岁的可爱小女孩,举着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顶端是一个缠满了蜘蛛网的网球拍状的捕蝉网。小女孩抬着头,循着蝉鸣声,从这棵树下,追踪到那棵树下,又追踪到另一棵树下……时间悄悄流逝,离家越来越远,小女孩专注于一棵棵树上的鸣蝉,没有注意到这些……

其实,这个画面中小女孩的行状,也是我追踪蝉鸣沉迷期间的样子。

小时候牧牛,多数时候牧的是一群牛,我们称之为“班牛”。这一群几十头牛不是自己家的,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外的牛主人送过来,请我们家帮忙放牧的。送来的时候,都是半大的牛犊,等到深秋牛主人来领的时候,大多已经有了成牛的模样。多数时候,我们在河边的杨树林里牧牛。牛群懒洋洋的地啃着草,半天挪不了多少路,等到太阳升到半空中,火辣辣的阳光开始抖擞威风时,牛群就聚到有树荫的水塘里洗浴、休息,有时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随着阳光热度的上升,杨树林的蝉鸣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汹涌着鼓噪于耳畔,我们几个牧牛的孩子就再也禁不住诱惑了,放下手头的游戏,忘记了水塘中的牛群,快速地翻过堤坝,从屋后的菜园里寻一根长长的竹竿,折一根柔韧的树枝,弯成椭圆,固定在竹竿的顶端——一个简单实用的捕蝉工具马上要就绪了。屋前屋后,房檐下、树杈间,巨大的蜘蛛网已经抖落了晨露,正是黏性最强的时候。我们将竹竿顶端伸到蛛网上,转动竹竿将蛛网缠到椭圆处,很快就“织”成了一张小巧的捕蝉网——刚才那只蹲坐在蛛网中央的灰黑色的大蜘蛛,早就惊慌失措地急急垂下来,慌不择路地逃走了。

扛着捕蝉的竹竿,我们兴冲冲地回到杨树林里,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捕蝉工作。

我们家乡称作杨树的,大概书名应该是柳树,长枝细叶,葱茏而不致密,是蝉的最爱。黑玉般的蝉停驻在灰绿色的树枝上,即使不炫耀歌喉,也是很容易被看见的。但是蝉的警觉性很高,哪怕我们已经小心翼翼不发出一丁点声音,如同《所见》中那样“闭口立”,只要靠近树脚,它们就一声不响了,有时候还会看到它们静悄悄地转到树枝的另一边,仿佛意识到了有敌人靠近。我们发现一只蝉,从不敢大意,慢慢悄悄地将竹竿举起来,把捕蝉网探向它,等到离蝉不足尺余时,定一定神,稳而准地按上去。捕蝉网上的蜘蛛网黏性很强,蝉翼被粘上,也就无法展翅了;即便只有一边的翅翼被粘上,蝉也只能惊慌失措地鸣叫着,徒劳地挣扎着,想挣脱逃走,几率极小。

杨树上的蝉有两种,一是雄蝉,一是雌蝉。能不断高歌的是雄蝉,腹部有发音器,形如并排镶嵌的两扇铜锣;雌蝉腹部没有发音器,所以被我们成为哑巴蝉。小孩子都不喜欢哑巴蝉,有时网住了也会放掉。捉到了雄蝉,装进塑料口袋里,游戏的时候比赛谁的蝉歌声更加嘹亮。捕蝉的目的,仅此而已——也有三五岁的小孩,会请大人用细绳系住蝉的两只前足,看蝉像风筝一样飞起来,却又被细绳拽回,再飞,再被拽回。

还有一种捕蝉的工具,是塑料袋子。那时候塑料袋子是稀有物,能用塑料袋做成一个捕蝉袋,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袋口同样是用树枝规成椭圆形,树上的蝉一旦被罩住,就受惊欲逃,结果落入袋中,慌了阵脚,徒然地振翅、嘶鸣,却找不到袋口,无不束“翅”就擒。

也有极其警觉的蝉,在捕蝉网或捕蝉袋逼近的一瞬间振翅逃掉。几乎每只逃掉的蝉,都会在离开树枝的同时,撒下一泡尿来,且正好撒到我们仰起的脸上,似是给失利者一份“安慰奖”,真实令人懊丧。

捕蝉的游戏玩得意兴阑珊的时候,牛群也从水塘中起身了,我们又做回认真负责的牧童。

其实,我们不叫蝉为“蝉”,而是叫它为“喳了”,与它的另一个名字“知了”发音相似。不过,总觉得“知了”还是不及“喳了”朴实形象。

后来长大了,读了更多有关蝉的古诗,又了解了蝉极其传奇的一生,慢慢对蝉生出一份敬意来,也就不再捕蝉了。如今,酷夏炎炎时节,听蝉多了几分意趣,或者想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等诗句;或者想到蝉从暗夜中十几年积聚力量只为一个夏季的生命绽放;而想到更多的,还是童年时捕蝉的简单乐趣。

现在,杨树林中还有捕蝉的小孩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