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竹平名师工作室/杨瑞霞:特级教师薛法根《火烧云》教学赏析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汲取课文语言营养,助力学生语言成长

——特级教师薛法根《火烧云》教学赏析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杨瑞霞

2019年4月11日至4月14日,我参加了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2019年会暨首届教学观摩大赛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教师而言,此次大会可谓是饕餮盛宴,不仅有优秀青年教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研讨课,而且有各地的特级教师汇聚一堂,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名师示范课,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一课。

这篇课文出自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属于名家的经典篇目,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王荣生教授按照教材选文的功能把教材分成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这篇课文属于“定篇”范畴。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学习“定篇”,最有价值的学习点就是引导学生领略“这一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欣赏“这一篇”中言语建构的“丰腴”和“肥美”。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正是抓住了定篇学习的价值所在,紧扣“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

一、寻找事实与文学之间的语言差异

  (一)“火烧云”的事实解释

师:我们先来看《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火烧云”的解释,请同学来读读(出示PPT)。

生:(读)日出或日落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

师:说得很明白,很清楚。日落时的红霞叫——

生:晚霞

师:日出时的红霞叫——

生:朝霞

师:因为朝霞和晚霞是五彩缤纷的,所以又叫——

生:彩霞

师:这是《现代汉语词典》里给我们解释的“火烧云”。

【赏析:词典中对于“火烧云”的事实性解释是日出或日落时出现在天边的红霞,薛老师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理解所谓的“火烧云”,其实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红霞,并不是独立于红霞之外的另外一种事物。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为接下来引出“火烧云”这一美轮美奂的文学意象做足了铺垫。】

(二)“火烧云”的文学描写

师:我们再来看作家萧红写得《呼兰河传》里是怎么写“火烧云”的(出示PPT)。

生:(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赏析:作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源于他们细腻的语言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他们的世界往往比普通人要更加感性、丰富,语言要更加立体、丰满。在作家萧红的眼中,傍晚的红霞好像天空着了火,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透过萧红的描写,我们看到了熊熊燃烧的云朵从西边漂浮到东边的场景,这就是作家语言的魅力所在。薛老师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开启了学生言语学习的一扇明窗。】

(三)寻找“火烧云”事实解释与文学描写之间的差异

师:《呼兰河传》里的说法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生:《呼兰河传》里写得更生动。

师:哪个字写得更生动,读一读。

生:“烧”字

师:“烧”是一个动词,熊熊燃烧就更生动了。

生:《现代汉语词典》写得很明白,《呼兰河传》写得很生动。

师:《呼兰河传》写得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看得出来吗?

生:傍晚的火烧云

师:《呼兰河传》里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说法,用得是描写;而《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说法是说明、解释火烧云,这两种说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生:两个都好,《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简洁,《呼兰河传》里的描写形象。

师:所以一个事物在写得时候可以用不同的写法,那现在我们来读下面这种形象的、通俗的写法。

生:(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赏析: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体会词典中事实性解释与文学语言中生动、形象描述之间的不同,让学生发现两种语言表达形式各自独具特色的美。火烧云的事实性解释的美是简洁、清晰,文学语言中描写的火烧云则是形象之美,生动之美,二者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寻找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语言差异

  (一)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经验

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火烧云到底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师:看了这么多火烧云,如果让你来写火烧云,你会从哪几个方面写?

生:写火烧云的形状和颜色。(教师板书:颜色、形状)

师:打开课文,快速看看作家萧红是不是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在哪一个自然段?(第3自然段),作家萧红有没有写火烧云的形状,在哪一个自然段?(第456自然段),原来我们已经具备了和作家一样的眼光。

师:那我们先来看火烧云的颜色,我们班有位同学也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大家来看(出示PPT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

师:这位同学写得好不好?

生:还不错。

师:哪里不错?

生:他用了“五颜六色、变化多端”两个成语。

【赏析:以学生原生语言为发展起点是薛老师这一教学环节设计的高明之处。薛老师一出示这位同学描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瞬间就让我找到了自己班级学生的影子,因为我所在的班级,孩子们写事物颜色,表达也是这样的。】

(二)透视作家丰腴的言语系统

师:但是萧红写得比这位同学写得更高明(出示PPT)。你来读一读,告诉我作家萧红高明在哪里?

生:(读)第3自然段。

师:作家萧红高明在哪里?

生:她把颜色写得更具体了。

师:请你划出来作家萧红写了哪些颜色?。

生:(举例)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

师:除了颜色更丰富之外,作家萧红写得还高明在哪里?

生:她还说了我们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

师:刚才咱们同学的句子在这里用了省略号,而作家萧红用了一句话来代替,哪一句?

生:(读)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这样写就更具体了,还有高明之处吗?

生:她用了很多叠词,比如说红彤彤、金灿灿

师:“红的”和“红彤彤”你更喜欢哪一个?

生:“红彤彤”,因为这样写感觉很可爱。

师:“红彤彤”这样的词带有感情色彩,能看得出来作者很喜欢。

师:接下来的颜色和刚才又不一样了,读一读。

生:葡萄灰、茄子紫

师:这些颜色叫比喻色,现在你能说出一种比喻色吗?

生:(举例)柠檬黄、珍珠白、宝石蓝、苹果绿、玫瑰红、象牙白

师:萧红写得颜色,有的是像“红彤彤”一样的叠词,有的是把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还有的是比喻色,而且排列的非常整齐,整齐是一种美,一起来读读,感受一下这种美。

生:(读)第3自然段

师:第一个高明之处是颜色写得多,用词非常丰富。

【赏析:作家萧红对于颜色的敏锐度超乎常人,这是这一篇经典作品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薛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有价值的教学重点,将作家萧红所写到的颜色进行分类学习,如红彤彤、金灿灿这一类词是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形容词;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一类词语叫比喻色,通常是描绘一种植物或水果的颜色;而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则是两种以上颜色的混合,薛老师选择其中一类,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比喻色。经过薛老师这样目标明确的引导,像珍珠白、柠檬黄、苹果绿、西瓜红、象牙白等色彩丰富的比喻色应运而生。这种高级词语的积累过程竟然如此自然、流畅。】

师:作家萧红还有什么高明之处?

生:这段话写出了火烧云变化极多。

师:用了什么词写得变化极多?

生:一会儿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了“五颜六色”和“变化多端”两个成语,而作家萧红在这里用了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就写出了“五颜六色”这个成语,用了四个“一会儿”就写出了“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写作当中要少用成语,多用这些描写的词和句子,这样就写得更美。

师:作家萧红接下来写了火烧云的形状,萧红写了哪些形状?

生:马、狗、狮子

师:老师也写过火烧云的形状,我是这样写得(出示PPT)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的像马,有的像狗,有的像狮子......好看极了!

师:老师写得好不好?(不好)不好在哪里?

生:因为马、狗和狮子是动态的,天上的云也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

师:我们来看作家萧红写得火烧云的形状(出示PPT)一起读读。

生:(读)第456自然段

师:知道作家萧红比老师高明在哪里吗?(出示标红PPT)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起来了,马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生:她把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过程写出来了。

【赏析:如何引导学生把事物的形状变化过程写出来呢?薛老师为我们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可操作性示范。首先薛老师出示了学生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然后再出示作家萧红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二者放在一起对比,学生立马就能看出作家萧红在描写火烧云形状的时候把形状变化的过程也呈现了出来,而且是千变万化,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师:我们以马为例,看看它是如何变得,老师来询问,同学们来接读。(读)一会儿天空出现了——

生:(读)一匹马

师:什么样的?

生:(读)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怎么样了?

生:(读)打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师:后来又怎么样了?

生:(读)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师:这就叫做变化(板书:变化)这三种动物变化速度如何?(生回答)这位同学抓住了几个关键词,马是“两三秒钟”不见了,狗是“跑着跑着”不见了,狮子是“一转眼”就不见了,变化越来越快。

师:作家萧红比老师写的高明之处在于她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老师只写了一个个静态的事物。

【赏析:这一教学环节中,薛老师通过师生合作朗读的形式再次让学生潜入文字中,体会作家萧红语言表达的特点,再次感受她笔下火烧云的动态美。】

(三)萃取作家语言运用的菁华

师:(出示火烧云的图片)像什么?然后让它动起来!现在请你仿照课文写法,用一会天空出现什么,什么样的,怎么变得,怎么消失的句式写一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教师巡视,5分钟后学生展示自己仿写的段落)

【赏析: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学会运用。薛老师在最后的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仿写的练习,旨在让学生理解作家萧红语言表达特点之后,通过合理且大胆的想象,尝试模仿作家的语言,写出火烧云的变化过程。语言学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一样,要正确、熟练的掌握,最好途径就是模仿和实践,在模仿实践中逐渐习得、提升,最终达到自由创造的境界。这正是薛老师的课堂告诉我们的重要常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