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室】朱守芬:以学定教,落实语文要素——宁波之行受益匪浅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8

以学定教,落实语文要素

——宁波之行,受益匪浅

朱守芬

我感觉非常荣幸,能跟着李竹平老师和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2019年会暨首届教学观摩大赛,得以目睹小学语文界大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自己还参加了活动中的说课大赛,以赛代训,锻炼了自己,也开阔了眼界。整个过程令我受益匪浅,最深的感受是要“以学定教,落实语文要素”。

关注语言习得

(一)字词学习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换句话说,教什么和怎么教都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定。

吴颖轩老师的《咕咚》一课,将字词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作为一年级的课文,这样的目标是适切的,其识字方法的确定和识字活动的设计均依据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之前所学过的方法,贯穿随文识字,再加上字理识字、表演识记,尊重了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文丽老师《大象的耳朵》一课,根据学情,采用多种有趣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字词的具体运用。对于学生已经认识的字,比如“竿”字的学习,拓展了“日上三竿”“百尺竿头”两个成语。“竹竿、心烦、头痛、跳舞”等词,则是结合偏旁部首,使学生加深理解,尤其是对于“页”字与头相关的拓展很精彩,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可谓授人以渔。此外,还有字源识字、看图识字等,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再者是通过设计语境,将字词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勾连,把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让学生在多种语境中理解词义,学会运用文字,实现了从字到词,由词到句的扎实教学。

(二)语言积累

吴忠豪教授在多个场合讲过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性。他指出:忽视语言积累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而语言积累的丰富与否恰恰是决定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关键要素。薛法根老师《火烧云》一课让我们看到了如何在课堂上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首先是通过多层次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词典中说明性语言和课文中文学性语言的对比,再一个对比是学生语言与课文语言的差异,这种从学生语言到课本语言之间的距离,正是教学的落脚点。在充分感受文本语言之美后,薛老师让学生圈出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如火烧云中的颜色词,在归类学习这些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表达,拓展词语。学生在了解“红彤彤”“金灿灿”这些有感情的颜色,“茄子紫”“梨黄”等比喻色,“半紫半黄”等混合色后,也自然而然说出了“象牙白”“太阳黄”“祖母绿”“孔雀蓝”等颜色,先模仿再生成,有效实现了语词的积累。

(三)有效朗读

朗读的主要功能不仅在读懂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更在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记忆和积累。根据文章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以有效的朗读,帮助营造情境,进入文本,披文入情,可以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在《大象的耳朵》一课的教学中,王文丽老师根据语言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充分朗读,感受其他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质疑和惊奇,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大象想法的变化过程。

在我准备《剃头大师》说课教学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情,将“通过有效朗读来体会文本内容之趣”作为一个重点,设计了“教师泛读,唤起期待”“赛读表演,强化体验”等流程,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和幽默。

创建学习支架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如何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创建有效的、多层次的支架供学生自主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口头表达需要创建适切的支架。查月冬老师《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堂中,各板块分别以“我们是一群_____小虫子”、“我是一只___小虫子”来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有效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张珊老师《打电话》这节口语交际课上设计了四处层层递进的情境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怎样打电话。孙劼老师执教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表格,首先带领孩子从文中提取信息,然后抓住关键词,进行复述故事。从了解大意到简单复述,再到创意复述,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实现了从简单到具体,再到丰富与创新的有梯度飞跃。压轴课何夏寿老师《枣核》一课也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复述故事支架,先从枣核图片入手,再认识枣核、依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根据表格句子讲故事、利用关键词讲故事、脱离表格进行故事大王比赛,每一步的流程都给学生以有效的支架,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学生学得扎实,观课老师看得舒服。

落实书面表达也是需要有效支架的。薛法根老师《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围绕火烧云的“变”让学生进行片段仿写。但这个过程不是让学生直接写,而是通过文本对比、圈画词语、反复朗读、观察图片之后,又给出了具体的仿写框架火烧云“什么样子”“怎么变的”“怎么消失”,这样明确具体的支架,让学生的练习有了方向,下笔如有神助,精彩的片段仿写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尊重课堂生成

张祖庆老师《奇妙的想象》这节课是大胆的、令人震撼的。不只是因为教学设计的新颖,以及老师实物表演“手罢工了”的有趣,更是因为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教学预设不符的需求时,教师当机立断,完全颠覆自己的教学预设,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当天下午是李竹平、李斌、张祖庆三位大咖老师带来的想象主题习作,从相关、相似、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想象是奇妙的,有愿望就会有想象,要想现实做不到的,要想别人没想到的。经过前两节课的熏陶,学生们已经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了很久,一个个跃跃欲试。于是课程伊始,在脑洞打开的头脑风暴环节,学生便提出了很多妙趣横生的题目。张老师的设计本来是让学生统一完成一个题目,结果学生在课堂上却提出要写自己的题目,不让老师教,而是自己要先写。

听到这里,一方面佩服学生的自信,也为台上的张老师捏了把汗。几秒种后,敢于以学定教的张老师,决定改变原有设计,让学生开始大胆想象,创造自己的故事。在学生写完片段之后,再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指导,教会学生“让角色说话”“让场景再现”,用鱼骨图的方式,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这样充分实现“以学定教”的课堂,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我想,这既是给学生上课,其实对于场下的老师而言,也是在上课吧。看完这堂课,不禁令我反思:课堂是为了教师预设的精致表演,还是聚焦在学生的真实学习,见证学生能力的提升?

叶圣陶说“教最终是为了不教”,既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那么以学定教,便是教学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储备是教学的出发点,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是设计学习活动的落脚点。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落实语文要素,让真实地学习发生在课堂上,这是我从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观摩课上的学习收获,也是我今后思考努力的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