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译文纪实”系列:非虚构写作照亮社会

 燕山茶社 2020-06-09

“译文纪实”系列:非虚构写作照亮社会

上海译文社有套“译文纪实”丛书,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四十余种。这套丛书源于美国作家彼得·海斯勒的几本关于中国主题的书,《寻路中国》和《江城》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两种,而且我们更熟悉这位美国人的中文名字何伟。他是前《纽约客》驻京记者,也是现在四川大学一名老师。海斯勒关于中国的书很畅销,给了编辑不少灵感,于是促成了这套“译文纪实”选题的基本成型。这个系列中最初的主题就是西方作者写中国的书,稍后又补充了不少关于环保、教育和医疗方面的著作,看起来内容丰富了不少,但是依然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这类图书,它们都是非虚构写作。

“译文纪实”最新出版的几本中有一本正好谈到了非虚构写作,这本书叫《非虚构的艺术》,作者是特雷西·基德尔和理查德·托德,前者是著名的非虚构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后者是《大西洋月刊》的编辑,创意写作的教授者。这本新书让我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仿佛是对已经出版的“译文纪实”丛书正好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两位作者对非虚构写作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提到的不少例子都是“译文纪实”出版过的。也是因为作家和编辑长达几十年的合作默契使然,这本书对非虚构写作的经验总结和归纳,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幽默感,可以当做学习非虚构写作的使用指南了。

“译文纪实”系列:非虚构写作照亮社会

我有个搞文学研究的朋友,一直都对非虚构写作充满了质疑,在他看来,文学的写作只有两种,虚构的和写实的,所谓非虚构文学,相当于打乱了两者之间的界限,这个术语的发明是一种噱头。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回应他,正好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了一个对非虚构写作很简单但是清晰的定义,也是我发现的一个金句:“要在坚持事实的同时,发现一个好故事,并能精彩地讲述它。”

事实是非虚构写作的根基,也是与虚构文学本质的区别,这也解释了很多非虚构作家为什么都是记者出身。因为只有记者才对搜集和调查事实感兴趣,作家也搜集写作资料,但只能说是素材,或者采风,不全然是搜集事实。很多作家喜欢搜集民间传说和轶事,就算真实性不可靠也没关系,因为他看重的是故事的传奇性,以及从民间故事中获得的灵感,催生出的想象力。而记者只能描写事实,最后出来是新闻报道。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一则交通事故。这样的写法是最常见的新闻,如果一个记者对这则简单的新闻产生了兴趣,他可能继续去发掘,很偶然的事故新闻的背后,是否有个好故事。比如事故发生后,对两个家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比如事故发生前,两位司机的人生故事等等,这就从新闻转向了非虚构写作的方向。

“译文纪实”系列:非虚构写作照亮社会

译文纪实策划人张吉人

《非虚构的艺术》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非虚构写作上的建议,可谓金句频出,这种金句不是简单的俏皮话,看完会心一笑就忘了,每个句子的背后的是两位作者多年写作、改写和编辑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总结都是值得写作者列出来反复琢磨的。

比如,关于写作的开头,“开头是限制的练习”。我们领略过了无数名著的开头,一直都觉得开篇一定要学名著的写法,语不惊人死不休。但是这句话正好反过来,提醒我们不是大作家,用朴实的话开篇也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关于故事,“每个故事都得被发现两次,第一次是在世上,第二次是在作者的案头”,通过写作,作者重新发现了故事,赋予它第二次鲜活的生命。

关于虚构,“书写完了,人物也就随之结束了。他们可能永远活在读者的想象里,可是在小说之外却没有生命”;而在非虚构文学中“人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通常,书写完以后,这些生命还要延续下去”,所以,你要考虑到你的写作对这些真实人物产生的巨大影响,下笔要谨慎小心,不可随意评判别人的人生。

关于滥用比喻,“比喻在新鲜的时候,是思想的一种形式;可当它们变得陈腐之后,则是回避思想的一种手段”,一味依赖陈词滥调的头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想说什么。

关于声响,“如果你无法想象自己响亮地说出某样东西,那么很有可能你不应该写它”,优秀的作品必须含有人的声响,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你自己,这样有助于训练耳朵精妙地捕捉在我们之前的伟大声音,不是要抄袭它们,而是把它们作为灵感之源。

“译文纪实”系列:非虚构写作照亮社会

关于编辑与作家的关系,“编辑和作家彼此需要。在终极意义上,编辑更需要作家,反之则不然,编辑们把这一点牢记于心,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这一条一定是编辑托德写的,因为一个好编辑才会这么谦逊,将作家高看一眼。其实呢,“作家天生就是自恋狂”,这句看起来是作家基德尔写的,只有作家才明白,在写作的过程中,只有极度的自信,相信自己写的东西的价值,才能完成自己的工作。

非虚构写作也曾报道过很多名人,但是把更多的笔触留给了普通人,“还有一类写作,其价值恰好在于关注那些通常被忽视的人,通过将视线从名人那里挪开,转向那些在其他情况下不为读者关注的写作对象,这一类写作照亮了社会”。最后一句突然打动了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会对非虚构写作如此着迷,因为它们写到的大多数人和故事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某天,你也会变成了其中一个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