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兰博2000 2020-06-09

都说宋朝是最适合穿越的朝代,因为它满足大多数人对于生活的憧憬与期待。正如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被称为引领“慢生活”鼻祖的宋朝人,在流淌千年的文化中不断向我们提供着宁静致远的风雅范本。

也让新时代的人们不断感慨:原来生活还可以如此美妙快哉?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卷 (局部)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回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生活美学的极致,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首推宋朝。正因如此,以宋式美学为代表的生活态度,正在悄然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前段时间热播的古装剧《清平乐》对宋画的细节还原令人惊艳。华冠锦缎,浅斟低叹,仿佛重回千年前的时光深处。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宋仁宗后坐像 (局部)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清平乐》片段

不仅是表面上服饰造型细节考究,连同剧中人的日常活动,竟也如同宋画中走出来的仕女。举手投足间的气韵,宛如复活了旧时庭院里那一缕最轻柔的诗情。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宋 刘松年 宫女图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清平乐》中的插花场景

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到最近的《清平乐》,我们对于宋朝的想象开始变得逐渐具像化。相比于唐朝在我们印象中的豪迈,宋朝又多了几分儒雅,开始更多注意生活的品质与精神的追求,他们点茶、插花、烧香,这些提升自我审美的细节,也能在如今的生活里找到几分相似的影子。

宋式风格的苏醒,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那些考究妆容、翩翩衣衫、精美器物,还有人们生活其中的,清丽典雅的建筑。在回溯宋朝的时光里,让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宋朝美学淡而不浮的高贵质感。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在宋画里,探寻向往的生活

宋画里装着的,是我们向往的宋朝。

两宋时期,对文人来说应该是“最好的时代”。文学、绘画作品层出不穷,其中宋画更是以黑白水墨的淡雅之姿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并逐渐走向古代绘画艺术的巅峰。在时间的更迭下,与曾恢弘的唐朝相比,宋朝的艺术创作则显得更为“简约”,其更注重描绘对象内在的生命和意蕴;除了对绘画技术的追求,宋画同时也追求在画面中呈现、传递出自然平和、把酒言欢的生活观。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局部)

宋画具有写实的特点,作为宋朝生活方式与细节的横切面,我们仔细观察宋画,就如同看一部宋朝人留下的纪录片,可以真切看到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生活细节。我们汲汲于宋画之美,因为宋画里所营造的那种意境,是每日穿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的我们所缺乏的那份安宁与恬静。仔细辨寻着巨幅长卷中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些市井楼牌、饮食日常里,有今天的形状。

我们不仅想要触摸宋画,细品上面鲜艳的花朵、饱满的水果,还想居住在画中的房子里,打开临水的窗,或者关上山石后的那重门,享受每一个微风拂过的傍晚。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南宋 赵大亨 薇省黄昏图 辽宁博物馆藏

说起宋画里呈现的宋朝建筑,可以看出当年的建筑设计师对于生活细节的极致理解与追求。从庭院内的园林景观、到房檐上的一角,甚至搭配植物的选择都别有一番洞天。在南宋赵大亨所作的《薇省黄昏图》中,描绘了一座山脚下的庭院凉亭,四周被树叶繁茂的大树包围,亭中一人正在纳凉休憩,一瞬间宋朝的夏天仿佛在我们眼前。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宋徽宗瑞鹤图 卷 辽宁博物馆藏

在宋徽宗的《瑞鹤图》中,可以看到宋代建筑出檐深远,画中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给人轻灵、秀逸的感觉。原来宋词里的物质依托如此微妙:“鸳瓦寒生,画檐光射,碧梧金井。听韶华半夜,江梅三弄,风袅袅、良宵永。”(曾觌《水龙吟》)原来一片瓦、一光影、一棵树、一口井都可以美不胜收。宋人曾在和风习习的夜晚,听过那么别致的曲调,留下那样隽永的金殿、良宵。

宋画中的建筑空间,其格局常见三面环景,人被自然包围。如同《秋窗读易图》呈现的: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卷 (局部)

画中人的居所轩窗敞亮,台基高筑。通常越是高等级的住宅,越会有较高的基座,一般都在临水或坡地上架起。这样的台基利于采光,还能防潮去湿,也是远眺的好地方。如此,画中人才看见远山含黛,江水微波,窗前青松挺直,暗涌花香。在此徐徐展卷,安静读书,就是秋天里一段难得的好日子。

这里或许还藏着白昼的倦怠,夜晚的愁思。“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朱淑真《菩萨蛮》)宋人笔下的月亮,曾照在许多这样的高台上。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宋 刘松年 四景山水图 秋景

宋画里最美的风景在庭院。

这里有山石曲径、池塘水瀑、小台亭谢,虽是住宅外部人为营造的空间,但意在回归自然。

光是庭中植栽带来的诗意就说不尽: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周紫芝《生查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女孝经图卷》中的芭蕉和山石,可谓庭院中的经典搭配。而这些不同的花草树木,也为那时的庭院吸引来鸟鸣、虫鸣,在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对隐逸生活独乐的高雅情趣。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南宋 佚名 女孝经图卷

在宋代庭院作为住宅空间的私人领域,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其中的美学奥秘在清幽。看看宋画里庭院的铺地,便能理解什么是曲径通幽: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铺地如此简洁雅致,尽得天然之趣,是真正的宋式审美。

“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诗意,就是由此而来。(晏殊《浣溪沙》)宋时的人家若有这样的庭院,雅集也是寻常事。他们一定会遍邀好友,喝酒、弈棋、清谈、禅悟、题诗、图画。

在庭院里,烧香、点茶、挂画、插花这提升生活质量的“四般闲事”也有了施展的空间,从原料的备制阶段到呈供到桌面时的仪节,甚至不同的器具也应对了不同的使用场合。不知是不是机缘巧合,还是时间的偶然重叠,这些雅致的情趣在21世纪的生活中也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致敬,也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袭。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南宋 刘松年 西园雅集图 (局部)

其中让当代人十分向往的《西园雅集图》便是宋朝生活绮丽、风雅、有仪式感的最好论证。在刘松年绘制的西园雅集图中,画中之人或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或扶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好不惬意。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宋神宗元丰初,王诜曾邀苏轼、黄庭坚等十六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园聚会,后人也在《西园雅集图》中领略到宋时文人们饮酒作乐,吟诗作画的自在生活,回首看看我们曾熟读的宋词、百看不厌的宋画,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宋时的艺术造诣之高。

有人说,宋朝人比我们更懂生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员扬之水先生曾言:“宋人从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

宋式的“生活美学”是我们今天与宋朝的连接点,当今的生活正在跳脱单纯的“油盐酱醋茶”式的常规生活,更趋向与生活与审美的艺术化,走进宋朝文化后,才幡然醒悟,原来在千年的古代中国,艺术和生活早就成为一体。

试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存在一处只有自己和家人相伴的隐蔽之地,没有生活琐碎,只有生活的纯真本质。当人们在高呼生活里的“审美升级”时,其实无不是隐隐透露着对宋式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居所中若得如此清幽庭院,芭蕉丛边,竹林深处,太湖石畔,日常生活也便成了“雅集”。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雅颂重现,宋朝生活归去来

一幅幅宋画,细枝末节里都浸润着宋朝人的极致风雅,和他们对生活的极高追求。那些藏在庭院艺术里的宋代生活美学,一点点造就了我们今天为之自豪的民族文化。

△ 点击视频 △

和融创长乐雅颂一起感受宋朝的绮丽与雅致

宋画里的住宅,既是宋代建筑实物的范本,也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融创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团队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份宋画的建筑美学笔记,从细节还原居住者内心的中式理想生活。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融创长乐雅颂效果图

再现宋式建筑之美,体现在细节之中。融创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一直在开展对古代建筑文化的研究。雅颂系产品是融创从0到1的探索,择址重庆的“长乐雅颂”是全国首座“宋式项目”。

重庆古称恭州,南宋光宗即位时,因自己曾受封恭王,故改恭州为重庆,自诩“双重喜庆”。山水宋城坐落于此,寓意着对宋代盛世文化的雅颂。融创充分考量城市地脉文化,结合当代生活所需,将两宋川渝文化之美融入今天重庆市民的居住理想。

融创设计团队通过对约300幅宋代绘画中的显著建筑特征进行分析,从宋画中提炼“宋式”住宅的模样,选取31种宋代典型建筑立面元素进行风格转译,重组其中23种。“长乐雅颂”也是中国目前还原宋代建筑文化颇为完整的住宅建筑设计作品。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营造法式

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复刻宋代住宅,是一项精细的考验。即使一个小部件,也要既符合宋代形制风格,又顾及现代审美工艺。比如宋代住宅普遍应用的版引檐,在北宋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中有记载,即“造屋垂前版引檐之制”。融创深知,尽管宋朝代表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美学文化,但宋朝所承载的宋朝美学,并不是单单的复刻就可以的,必须结合当代人的需求进行融合,让千年的文化找到合适的位置。所以,融创在不断研究历史中,也在不断改良产品的细节,因为居住空间不能只有“艺术”,这也是身体与精神的归属。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生活的温情与诗意,隐藏在居家的细节当中。“长乐雅颂”的创作初衷,是将那种温婉的、灵动的、清空的、雅洁的宋代审美融入建筑本身。在建筑技法、设计理念上倾注这一追求,融创携手东南大学建筑教授团队,以及国内顶级设计院GOA。历时三年,精研一部《营造法式》,300多幅宋画,1000首宋词,几十轮的方案推敲后,才有了现在长乐雅颂的一山一石一园林,一花一木一光影。这是融创对宋代文化传统的致意与当代人居生活的再创造。

千年前的盛世美学,一份宋画建筑笔记

△ 融创长乐雅颂效果图

一千年前,北宋哲学家邵雍在自家园林中写下一首《闲适吟》:“为士幸而居盛世,住家况复在中都。虚名浮力非我有,绿水青山何处无。”他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可以安身自己的家园,那里有青山绿水,还有难得的闲暇。

一千年后,融创对现代宋式住宅的探索刚刚启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