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G手机发牌一周年:泡沫褪去,赛道初显

 清风叶落微凉 2020-06-09

以下文章来源于一点财经,作者一点财经

国内 5G 市场发展已有一年时间。这一年,足够让人振奋,却不够让人兴奋。

为了展示实力,厂商异常振奋,并以 5G 为噱头,争抢一切头衔:谁首发、谁网速快、谁价格低 …… 不一而终。然而看到结果时,厂商兴奋不起来:一番追名逐利的争抢后,手机出货量始终不温不火。5G 概念的确不错,但消费者购买理由似乎还不充分。

究其原因,还要回到 5G 的本质上。这是一种通信协议,是用户面前的一张白纸。纸张面积并不重要,手中的画笔才重要。

供需错位:一个时代,两样忙碌

回顾 5G 商用后这一年,企业的认知与用户的感知之间,始终存在挥之不去的 ' 错位感 '。

IDC 数据显示,从 2017 年开始,中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两年下滑,亟需新的契机扭转颓势,于是,炒作 5G 概念推动换机潮默契地成为了一个 ' 行业共识 '。因此 2019 年,厂商热情前所未有的炽烈。

当年 3 月,已经有小米、华为、中兴 3 家厂商发布小米 MIX3 5G、华为 MateX、中兴 Axon 10 Pro 三款 5G 手机。

当时,5G 牌照尚未商用,众多用户对 5G 手机的创新不甚了解,不过这并不妨碍厂商将其视为最大卖点,全力推广宣传。

雷军更是在微博表示,最新发布的小米 9 Pro 系列,所有版本都是 5G,没有 4G 版。如此弃 '4G' 从 '5G' 的迫切表态,在手机市场比比皆是。

不过数据证明,厂商们的热情,贴到了用户的 ' 冷屁股 ':数轮推广宣传后,5G 手机销量仍然有限,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 年 9 月,5G 手机整体占比仍然只有 1.4%。

换机潮没出现,其中原因很多,首先落在一个 ' 贵 ' 字上。以华为为例,2019 年 9 月 Mate 30 系列同时发布 4G(3999 元)以及 5G(4999 元)两个版本。在其他配置均相同的情况下,入门价格相差 1000 元,可见 '5G' 这两个字,代价还是颇高。

与此同时,运营商仅在国内部分地区实现 5G 覆盖,套餐起步价均在 100 元以上,毕竟 4G 末期,用户们已经欣然接受了各种低资费高流量的套餐,如此的 ' 高端服务 ' 突然变得奢侈,令不少用户望而却步。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5G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更核心的杀手级应用,才能让众多用户找到换机的理由。否则终究是无法解答 '4G 手机就能完成的,何必更换 5G 手机?' 这一灵魂拷问。

众多问题的出现证明,'5G' 两个字还不能填满用户的生活。至于用户的生活到底被什么填满,数据给出了答案。

根据艾媒咨询调查数据,2019 年 Vlog(video blog,视频博客源)用户正在大量增长,规模已经达到 2.49 亿人。

Vlog 只是视频分享的一类,用户还会制作并上传工作、学习、娱乐等不同内容的视频,建立房间视频直播,拨打视频电话。

用户依旧对厂商推送的 '5G 概念 ' 兴致不高,而是忙于录制分享视频的形式改变生活。但此时主流手机功能依旧聚焦于拍照,针对视频痛点的优化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没感受到热情的手机厂商进退维谷,战鼓再响,拾起 ' 价格战 ' 的武器,争抢 5G 手机的最低价王座。

2019 年 8 月,三星发布首批 5G 手机 Galaxy Note10+5G 版,价格 7999 元,1 个月后 vivo NEX 3 5G 已将价格降至 5698 元,到 9 月时荣耀 V30 已将价格下探至 3299 元。

到 2020 年 5 月,小米 Redmi 10X 已将起步价降至 1599 元,一定程度上拉动 5G 手机销量增长,可是与用户对拍摄视频的热情相比,仍然相形见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直播用户规模已经达到 5.6 亿户,用户拍摄视频并通过网络分享的习惯进一步巩固。

绝大多数厂商在忙于争抢 5G 名头时,都忽略了这 5.6 亿的数字背后的关键信息。

场景破题:桥接过去,通往未来

很多时候,用户需求会被忽略,却不会自动消失。越靠近用户,越能够感受到这些需求日益迫切。

' 去年底,有个大爷一进来就明确说,要(一部)夜景好、防抖好的(手机)。原来他每天要在家楼下的广场上拍大妈们跳广场舞,所以对拍视频要求很高。' 提起半年前的故事,某四线城市的 OPPO 销售员雅静仍然记忆深刻。

' 所以我直接给他推荐了主打(拍摄)视频的 Reno3。' 对雅静而言,她每天会面对大量同样需求的年轻用户,却没想到拍视频已经成为 ' 大爷用户 ' 的日常习惯。

' 上传一个视频,4G 和 5G 的流量是一样的,不会出现 5G 跑得多,只是 5G 时间花得少。' 面对老大爷对 5G 的疑虑,雅静作出了耐心的讲解,他最终决定先买这部善于拍视频的 5G 手机——哪怕今天不开通 5G 未来也用得上。

从老大爷的选择不难看出,拍视频是用户诉求的体现,网络是分享内容的渠道。先有用户对录制拍摄视频、直播分享,再到更快更好的网络需求,才是用户从 4G 向 5G 升级的动力,消费者端手机换代的内在逻辑。

这就像不少用户从功能机换向智能机,只因为智能机 QQ 可以后台运行,不再需要频繁登录一样简单。

' 疫情期间朋友圈卖手机,不少客户都是线下商户,有一个小姑娘开服装店的,买了一台 Reno3 Pro 去制作抖音小视频卖衣服,结果她那条街的也仿照她一起升级了手机。' 如雅静所言,直播带货蔚然成风,这也让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如何拍好视频、优化视频体验成为新的赛道。

与传统拍照片功能不同,拍视频从静态到动态,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技术难度也更高:每段视频都需要持续记录一段时间内某个场景中全部信息,兼顾视觉、声音两大维度,时间的推进还带来经受光线、景深、镜头虚化变化的多重挑战。

超高的技术门槛与复杂的体验要求,构成无形的分水岭——一部分厂商选择迎难而上,另一部分选择保守发展。

在众多厂商中,OPPO 的表现非常激进,抢先预判到 '5G 时代视频先火 ' 看准视频赛道持续加码:

与拍照一样,拍视频的第一步还是清晰,除了摄像头像素,视频清晰的第一宿敌就是抖动,尤其很多用户拍宠物、拍运动、拍娃,往往都需要追着跑,一抖动连主角都看不清。

为此,2019 年 9 月 OPPO 发布 Reno 2,通过 'HIS 混合防抖 +EIS 电子防抖 ' 带来了视频超级防抖,解决了视频清晰的大关,并开创了视频手机这一赛道。

根据 OPPO 对用户的调研结果, Reno2 用户相对于 Reno,打开相机后使用视频功能的比率从 8.94% 上升到 10.28%,15 秒以下视频录制次数同比高出 5.57%,协助推动了用户拍摄视频的习惯。

接下来,OPPO 在 2019 年底发布首个 5G 视频手机系列 Reno3 系列。一面为用户提供优质的 5G 连接及网络优化管理,一面继续在视频场景上夯实,实现了 5G 与视频的融合。

Reno3 系列在 Reno2 基础上补充了超广角防抖,进一步夯实视频拍摄的清晰基础。此外消费者也可以直接在 Reno3 系列上体验到 QQ 5G 高清视频通话,可以说成为了消费者场景体验的普及大使。

当然,并非所有厂商都希望即刻进入 ' 视频决战 '。还有众多厂商的核心能力仍然是拍照,因此更加保守,选择继续创新拍照体验。

2019 年,小米推出配置 1 亿像素的 CC9 Pro,计划在 2020 年进一步升级至 1 亿 4400 万像素;vivo NEX 3S 升级的 AI 算法,主要为用户自动设置拍照参数服务。算上苹果和三星的宣传攻势,仍有很多厂商坚守拍照阵地。

视频进阶:深化场景,拓展玩法

从提升清晰度,到优化场景深度优化,再到丰富拍摄体验,共同构成 5G 时代拍摄视频的体验逻辑。

目前,新的趋势已经被手机厂商洞见。经过长期观察,OPPO 发现用户拍摄视频普遍集中在夜间 19:00-21:00,而且在直播带货之外,更多用户在聚餐、逛街、参加演唱会现场,也在录制视频,这些场景的光线更暗,拍视频条件更差,对设备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视频赛道与拍照的相似由此凸显——解决了清晰之后,便是向深化场景进发。和夜拍曾经竞争的如火如荼一样,夜景视频也终将成为视频领域的下一个战场。

虽然手机行业目前已经对拍照的夜景算法日益精进,但却远不适用于拍视频。根源在于,夜景拍照主要是通过硬件上的扩大进光、增强感光,或通过叠加计算以实现清晰、提亮,以及呈现单张照片的细节。

而一段视频流所产生的照片数量则是指数升级的。以主流的 1080p/60 帧视频来算,手机需要在一秒钟之内连续拍摄 60 张分辨率为 1920×1080 的照片。也就是说,要在 16 毫秒内完成对一帧的优化,这对于动辄 5-10 秒的夜景照片算法来说,已难当此任。

OPPO Reno4 的方式是另起炉灶,在摄像头硬件、处理器的算力基础上自研 ' 月光夜景视频算法 ' ——在提升画面亮度的同时,控制画面的噪点,同时保证画面色彩鲜艳、不偏色。

这套算法能进一步强化 IMX708 超广角夜景视频镜头的优势,实现在极暗环境下(约 5lux)74.4% 的整体亮度提升;夜间拍摄的画面纯净度可提升 33.7%(实验室环境)。

与此同时,OPPO 的防抖优化也拓展到前置摄像头,这比刚刚在主摄上进行防抖追赶的行业来说,又抢先了一步。

以防抖清晰开启赛道,并以视频超级防抖 pro 夯实,进而以夜景视频拓宽视频赛道,OPPO 的脚印伴随着 Reno 三代产品,也愈发清晰。在此基础上,OPPO 也进一步丰富视频赛道,在 Reno4 系列上还以延时视频以及视频 HDR 等功能拓展更多视频拍摄的玩法。此外,另外开放底层能力,允许诸如抖音、快手等第三方 APP 调用系统硬件和算法,也是 OPPO 视频成熟的标志。

没有 Reno 前几代产品的积累,OPPO 在视频赛道上的比赛姿势可能很难走得这么 ' 准 ',OPPO 中国区总裁刘波在 Reno4 系列发布会专访中屡次提到,' 坚持做正确的事,做长期坚持才能成功的事情 '。

除了影像的积累,充电科技和设计力正成为另一种赋能。

要知道,对于 5G 手机来说,5G 网络功耗不可忽视,更高频的手机使用,无论通信、社交、娱乐、办公 …… 相互叠加之后,问题将会暴露得更为彻底。尤其作为一款视频手机,视频拍摄本身的功耗也不容小觑。

手机轻薄的设计要求,与续航之间再次遭遇两难。由于 5G 本身芯片、通信模组增大,传统的 5G 手机原已厚重不堪,走入 200g+,消费者的负担还要更重吗?

手机用户的视频拍摄场景大多来自于手持,这也是为什么 OPPO 选择防抖作为解决清晰问题的第一切入点。

但试想,如果用户手持一部 ' 超重 ' 的手机拍视频,也只能用 ' 糟糕 ' 形容拍摄视频体验。

一方面是用户高频使用,另一方面是产品重量和电量体验都不能有任何妥协。

多数厂商在做选择题:或者牺牲体重,增加电池容量,确保续航表现,华为 nova 7、小米 10、iQOO 3 等电池容量均在 4000mAh,不过重量也都超过 200g;或者牺牲续航能力,压缩电池容量,iPhone 系列重量维持在 200g 以下,电池容量一直在 3000mAh 浮动。

'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 ',但却不是人人都有实力可以做到。对于 OPPO 来说,长久以来积累的充电科技已经发展到 SuperVOOC 2.0 超级闪充,Reno3 Pro 上 171g 的轻薄机身也提供了轻薄设计的基础思路。

经过底层技术优化,Reno 4 Pro 仍然使用 4000mAh 大容量电池,在增加了 SuperVOOC 2.0 的基础上,依旧保持了 7.6mm、172g 的轻薄身材。为了打造一款拍视频久持不累,快充耐用的视频手机,重新设计双电芯电池、原件距离、L 板位置等,这中间的辛苦非同小可。

由此可见,优化视频拍摄体验,表面上是组件升级,实际考量着企业的综合技术实力,不止硬件,也有软件。更符合拍摄视频体验的产品,要全方位能力升级才能实现,否则只能在取舍之间寻找立足之地。

拍视频的赛道并不是短跑,越来越像一场马拉松,需要厂商积累技术,展示耐力,继续向前探索。

结语

很多时候,改变世界并不是瞬息铸就,创新技术的出现,总要给用户一些适应的时间。

回顾用户建立拍摄视频的习惯,历经多个历史阶段:从 2013 年优酷和土豆推行 ' 播客分享计划 ' 的启发,到 2016 年短视频推送分享的加固,再到 2017 年网络直播模式的升温,数代迭代,内容中心从企业转向用户,视频分享习惯建立,才到今天更高清 5G 视频的需求。

在这其中,厂商如何充分利用全新网络环境的属性,推动消费者需求进化、满足消费者需求痛点,值得思考。

在 5G 下找到新姿势,无论对企业还是用户,都需要时间。不过还好,改变已经开始。

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