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片“毁容”、严重时果实流胶,黄瓜这种病害怎么应对?

 我心……飞翔 2020-06-09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名黄瓜靶斑病、黄瓜褐斑病、黄瓜黄点病,近年来在许多黄瓜产区日趋加重。以广西桂林为例,当地黄瓜种植时间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以露地栽培为主,部分地区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早春或秋延后栽培。据调查,2019年,该病在桂北地区发生极为严重。

那么,哪些因素造成了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大发生呢?生产中又该如何识别和防治呢?

发病症状

黄瓜棒孢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由植株中下部叶片向上发展,幼叶发生轻,严重时蔓延至叶柄、茎蔓和果实,可造成果实流胶。黄瓜棒孢叶斑病受害叶片症状多样,田间可分为小型斑、大型斑、角状斑3种类型。

1
小型斑

当早春气温低、湿度小时,在黄瓜新叶上多表现为小型斑,呈黄褐色小点,病斑直径0.1~0.5cm,病斑扩展后呈近圆形或稍不规则形,叶片正面病斑稍凹陷,病斑中心颜色浅,灰白色至淡黄色,外围颜色较深,呈黄褐色,病健交界处明显(图1-3)

▲图1、黄瓜棒孢叶斑病小型斑发病初期

▲图2、黄瓜棒孢叶斑病小型斑叶片正面

▲图3、黄瓜棒孢叶斑病小型斑叶片背面

2
大型斑

在6、7月气温高、湿度大时,黄瓜老叶上多表现为大型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可达2~5cm,浅黄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外围颜色较中心颜色深,隐约有或无轮纹,叶片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外围有不明显黄晕(图4-5)。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为病原菌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图4、黄瓜棒孢叶斑病大型斑叶片正面

▲图5、黄瓜棒孢叶斑病大型斑叶片背面

3
角状斑

角状斑多与小型斑和大型斑混合发生,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白色,直径0.5~1.0cm,病健交界处明显,外围有不明显黄晕(图6-8)。该症状易与黄瓜霜霉病混淆。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叶片正面褪绿或发黄,病健交界处不明显,病斑多交集成片,湿度大时叶背常具灰色霉层(图9、10)。

▲图6、黄瓜棒孢叶斑病角状斑布满整个叶片

▲图7、黄瓜棒孢叶斑病角状斑叶片正面

▲图8、黄瓜棒孢叶斑病角状斑叶片背面

▲图9、黄瓜霜霉病叶片正面

▲图10、黄瓜霜霉病叶片背面

适宜条件下,黄瓜棒孢叶斑病以上3种症状均可持续蔓延发展,至为害后期,病斑大量散生或多个病斑连成片,导致叶片干枯、死亡、脱落(图11)

▲图11、黄瓜棒孢叶斑病危害后期

2019年桂北地区黄瓜棒孢叶斑病为何大发生?

1、气象条件有利于病害大发生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丝在5~40℃均可生长,以25~30℃最适;分生孢子在10~40℃均能萌发,以15~35℃最适,同时,水滴是分生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喜温好湿,高温、高湿条件下,该病容易发生流行和蔓延。
 
2019年春秋季,桂林市总降水量降水量比常年偏多,部分月份的月平均气温较高,连续多日的高温高湿为该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2、栽培管理的影响 

黄瓜棒孢叶斑病菌能侵染番茄、辣椒、茄子、苦瓜、豇豆等多种蔬菜。桂林市黄瓜连作多年或黄瓜与病原菌寄主蔬菜轮作情况常见,导致病原菌连年累积。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整枝打杈不及时、排水不良等也有利于发病。
 
3、缺乏抗病品种 

桂林市栽培的黄瓜品种繁多,但尚未见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品种。同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极易发生变异,导致选育出的一些抗病品种在生产应用中表现出抗性持效期短、控制病害不稳定等弊端。
 
4 防治效果不佳

❶缺乏“预防为主”的意识,在病害尚未发生或发病初期未能及时用药防治。❷药剂防效低。农户和农药销售商容易把黄瓜棒孢叶斑病诊断为黄瓜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导致施用的药剂不准确。同时,该病病菌容易对多种化学杀菌剂产生抗药性,而在生产过程中,用来防治黄瓜其他病害的嘧菌酯、甲基硫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化学杀菌剂已被长期广泛地使用,造成黄瓜棒孢叶斑病菌被动地产生了抗药性。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学者已筛选出了部分抗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品种,如花青大吊瓜、津优38号、美奥2号、绿隆星4号、春秋银秀、津优305号等。

2
实行轮作倒茬

与非寄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可采用水旱轮作1~2年,防止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减少田间初侵染来源,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3
种子处理

采用温汤浸种结合药剂处理,可有效降低种子带菌率,提高田间防效。播种前用温水浸种15分钟后,转入55℃热水中浸种30分钟,并不断搅拌,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0分钟,然后继续用常温清水浸种3~4小时,捞起后沥干催芽。

4
加强田间管理

选择排灌良好的田块,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畦面宽120cm,畦高30cm,沟宽40cm;合理密植,每亩种植1300株为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适量增施氨基酸类、海藻酸类、甲壳素类、腐殖酸类等功能性肥料,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整枝落蔓,摘除病残老叶,控制田间湿度,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

5
科学合理用药

黄瓜棒孢叶斑病在田间扩展迅速,一定要在早期做好预防或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目前对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有效成分用量100g/公顷喷粉,或用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500倍液、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68.75%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春雷霉素液剂6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等喷雾,对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效较好。施药时,药剂均匀喷洒在叶片正反面,重点喷植株中下部叶片,间隔7~10天喷1次,连续3~4次,注意合理轮换用药。

本文摘自《中国蔬菜》第6期文章“桂北地区2019 年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调查”。作者:谭海文 李玉洪 黄承丽 管欢 潘玲华 莫豪葵。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桂林分院,桂林市草坪回族乡农业服务中心,桂林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蔬菜(ID:zgsc955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