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也许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不懂广告 2020-06-09

今天,你读书了吗?如果还没有,趁着没过十二点,翻开积灰的书页,再读个一两页吧。

如果你实在太困了,看得懂每一个汉字却读不懂这句话的含义,那我建议你看看这个短片吧,就算今日份阅读量没能满额,但你依旧更博学了一点呢!


工银、中国银联用一支短片,带领每一个说中文、写汉字的华夏儿女重温那些熟悉的笔画、陌生的历史故事。

作为一支文化宣传短片,《字谜》没有大型纪录片着眼广泛、讲解深入,而是采用以小见大、由点着面的方式

站在一个女儿的视角,观察她的父亲——一位孜孜于卷的甲骨文研究者、大学老师,回忆她和父亲特殊的连结——汉字,选择用个人小家之间的情感去揭示「同文同种,生生不息」的宏大主题。


朱文就像他研究的出土文物一样,让人看不懂捉摸不透,至少在外人的眼里他是如此的。

即便女儿和男同学在学校打架被请家长,这位痴迷古文字的父亲却沉浸在老师办公室里的那副字——其中的一个字「斗」。

位爱幻想又经常不合时宜的老父亲把一场处理孩子打架的谈话,硬生生地变成了一场汉字解析课。


“这不是「打」,这是「争斗」,这个打是它单方发起的攻击,斗是双方的一种角力。”

在女儿眼里,他是教字的,但他的方式很古怪。他用肢体动作模仿甲骨文的动作,像一支蹩脚的舞蹈。他时而发呆,一呆就是好久好久,他抱着书的日子比抱她还多,她偷偷用水果刀在甲骨文上刻的字让他研究了两年。


她不懂他,他也不懂她。直到一次亲子戏剧节的契机让父女二人有了相互了解的机会。

被学校压缩课时、研究被学生漠视的朱文第一次发现,女儿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倾听者,他第一次有那么多话要对她说,把他在上课时讲过的、讲不够的全都讲出来。


从「斗」到「君」,再到「家」,父亲用他最擅长的解「字」,解释着女儿的名字,解释着何为 「母」,何为 「家」?

在影片里穿插着他们共同的想象,戴上皇冠为人群所拥护的君,手持铁具为繁衍而狩猎的父亲,以及生活同一屋檐下的一家人。


那个在现实记忆里不曾清晰的父亲形象,在这场说文解 「字」的亲子戏剧里,变得逐渐丰满

也正是如此,短片的题目《字谜》中的字,也在所有看到这里的观众们心中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我们才发现,汉字的源头是对生活最真实的体验和最直接简单的表达


除了这支短片,工银信用卡还携手甲骨文艺术设计研究专家、清华大学博导陈楠教授创作设计,将甲骨文和十二生肖印在卡上,推出了一套 「工银银联生肖信用卡」。

如果《字谜》是一部正儿八经的电影,那么这套生肖信用卡就如同是一套汉字周,看过电影更有一种孩童时集齐卡片的冲动。

作为一支银行推广广告,也许《字谜》并不合格,但作为一支中国汉字宣传片,我庆幸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汉字继承者没有错过它。

而我作为观众,也期待着更多品牌能替许多我们熟悉而陌生的文字和它背后的故事发声。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