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钓你的天下情怀,我钓我的山水人生

 新用户47177550 2020-06-09

自古到今,要论钓鱼的水平和境界,可能没有能比得过姜子牙的了。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就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为艺术,便成功地推销了自己,不愧是天下无匹的“首席智囊”。

姜子牙行为艺术的巨大成功,让钓鱼这种普通的人类活动,不仅成为了一种行为艺术,还成为了一种人生信仰的表达,并且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得到了丰富多彩的诠释。

1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首《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代胡令能所作。这首诗像一幅写意画,使一个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蓬头”“侧坐”似乎应该可以画成工笔,果真画成工笔,那份烂漫也就减损了许些。

对于诗人而言,在成人世界里能够发现这份童趣,欣赏这份童趣,已然十分难得,而吸引诗人的也正是这份意趣,这份感觉。往往,写意画更能令欣赏者恍然忘己,如入其境。当胡令能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一定心驰神往,如同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吧。这首诗中的稚子或许钓的仅仅是鱼而已,但用诗写下稚子这份钓趣的胡令能,他“钓”的却是一份回忆,一份童真,一份欣赏。故而,才有了这首虽浅显却引人回味的诗——要知道,唐人的诗歌中,抒写儿童形象的是很难得的。

无论今天我们怎么读这首诗,似乎都看不出胡令能是在借用姜子牙的创意,要表达什么言外之意。

胡令能大概是像广大钓鱼爱好者一样,就是喜欢和羡慕这种可以令人沉浸其中的活动。这种活动,总能让人不知不觉与天地、与自然融为一体。

2

《小儿垂钓》中专情垂钓的儿童形象除了表达了诗人对童趣的欣赏,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寄托,似乎并不重要。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也写到了垂钓者,寄意就全然不同了。

孟山人是在借用姜子牙的创意。

全诗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从诗题就可以猜出,这不可能仅仅是一首写洞庭湖之景的诗。

孟浩然这首是“干谒”诗。什么叫“干谒”呢?就是推销自己,也可以叫做自我推荐信,写给达官显贵、掌权人物的(写给小职员不起作用)。

孟浩然孟山人的这首诗被公认为是干谒诗中的代表作。

我们只要用心读上一遍就会发现,前四句写的是景,后四句才是正题——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推荐,能谋得一份皇家差事。

以诗为推荐信,这么文艺的手段,也只有同样是诗人或者文学修养了得的人才能看得懂,并因此而赏识求职者。

不错,张丞相正是这样一位懂诗的人物,他就是张九龄,诗人,曾在玄宗朝任丞相,诗作以五言古诗见长,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出自他的《望月怀远》。《唐诗三百首》的首篇《感遇》,就是张九龄的大作。

在唐代,自我推荐是一种风气,大凡自认为有才有德之人,都会走这条路。李白、王维、杜甫等大诗人都写过干谒诗。

孟山人是怎样推荐自己的呢?他先写自己在洞庭湖边看到的阔大景象:时序虽已八月,洞庭湖却水面与湖岸齐平,远远望去,水波浩渺,长空映水,水天相接,辽阔旷远。云、梦二泽水气蒸腾,汹涌的波涛几乎要将湖边的岳阳城给撼动了。

他这望的是洞庭湖,又似乎不是洞庭湖,而是盛唐的气象,是张丞相的胸怀和魄力。如此高超的“拍马屁”艺术,是怎么也不会让人厌烦的,只会笑纳。

后四句就直接切到正题上了:我想渡过湖面到令人神往的对面去,可惜(也可以说成“可怜”)没有舟楫啊;身处如此开明盛世,我却无所事事,不能为朝廷出力,感到万分惭愧!傻傻地坐着看那垂钓者钓起一条又一条大鱼,我只有羡慕的份儿,却没有任何得鱼的法子啊!敬爱的张丞相,您就提携提携我孟浩然吧!(孟子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我孟浩然从没想过要鱼与熊掌兼得,甚至连熊掌也不曾奢望,能得鱼就对丞相您感激不尽了!——当然,这是我如此猜测的,孟浩然有没有这层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的翻译是将孟浩然的委婉变得直白了。其实,这首诗之所以能被公认为干谒诗中的代表作,自有其出色之处,尤其是诗中“垂钓者”的形象,值得玩味。

从湖水引出垂钓者,自然而然。孟浩然钦羡的是垂钓者,那这垂钓者肯定是朝廷中的掌权人物了——指的就是张九龄。这可不是充满童趣的张九龄,而是能轻轻松松钓上一条又一条大鱼的张九龄啊!张九龄乐意自己被比作垂钓者吗?“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那个辅佐武王伐纣的神话般存在的姜太公就是垂钓者中的高手啊!白居易在《渭上偶钓》中写道“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拿自己与姜太公作比,张九龄当然开心了。

诗是好诗。进京赶考,未被录取,失意之中还能写出这样的干谒诗来,可见孟浩然是真的有才——这是不用怀疑的,他的山水田园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春晓》《过故人庄》等诗小学生就十分熟悉了。那么张丞相有没有因为这首诗提携孟浩然呢?好像没有,因为张九龄也就当了一年丞相。不过,这首诗还是给张九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后,张九龄任荆州长史,即招孟浩然入幕。

3

写到“钓者”的古诗词不少,大多并不是以孟山人诗中的形象出现的。那又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通过几首具体的诗词来看一看。

先来谈谈柳宗元的《江雪》——

千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孤 舟 蓑 笠 翁,独 钓 寒 江 雪。

这首诗中的钓客形象很独特。姜太公直钩钓鱼,地点是在渭水北岸,不管钓的时间长短,总归是有很多路过的人会看到——他本来就是钓给别人看的。姜太公是“钓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庙堂之间也”。与姜太公比起来,这柳宗元就奇怪了,他在冰天雪地里垂钓,既无鸟迹,亦无人踪,用意何为呢?

这是一首很直白的诗,前两句写大雪封山封路,千山万径不见飞鸟,不见行人。就是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一叶孤舟一钓翁,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江面上垂钓呢。

好孤冷的画面,好孤冷的钓翁!“绝”“灭”“孤”“独”,灭绝师太还是独孤求败啊!武林味都有了!是啊,这首诗中就没有人间烟火气: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姿态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这是哪来的高人呢?

还是先来看看柳宗元写这首诗时的处境。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安身。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孤寂落寞之感可想而知,这诗中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不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吗?

原来,这里“独钓寒江雪”的钓翁就是清高而孤傲的诗人自己啊!他钓的是寂寞,是孤冷,是高傲,当然也有不甘和无奈。

4

李白的《行路难》中也写到了垂钓——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知道,李白是向往功名的,一生总想能干一番大事业,却总是难能如愿。这首诗分明是在表达自己在功名路上求索的艰难,好在最后两句仍然饱含着不屈的希望。

那么这里的“垂钓”又有怎样的含义呢?其实“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在用典。用的是什么典故呢?一个是姜太公钓鱼,一个是伊尹乘舟经过日边(伊尹是助商灭夏的功臣)。不言而喻,李白是借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的追求,也希望能有姜太公和伊尹的美好境遇,“钓”得美好的前程。

看来,李白还是很羡慕姜子牙的。

5

我还是喜欢清代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为什么喜欢呢?一个词:潇洒!

这是一首题画诗。显然,这幅画中垂钓者的形象,也是潇洒的。

诗的潇洒,首先表现在“一”字上——28个字,竟用了9个“一”字!

其次是诗的层次和意境上。读一二两句,白描了一个钓者的形象,不免有点孤寂之感。但是,读到后两句,那就是天高地阔,自在潇洒了——有歌有酒,还“一人独钓一江秋”,简直就是神仙境界。

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垂钓者,演绎的也是一份悠游江湖的潇洒——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句句读下来,俗世劳顿的人,定然心生羡慕。

张志和是诗人,也是画家。他不单单描绘一个闲适的垂钓者形象,还“绘”出了垂钓者流连忘返的自然环境——悠然的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活泼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意境优美。人在画中,画在心中,如此诗情画意的山水人生,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6

天下情怀也罢,山水人生也罢;

推销自己也罢,隐逸身心也罢;

钓的,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梦……

                                             
桃花落了,还有谁撑起一片春天
那些年,错过了房前屋后多少唐诗宋词
李白和王维: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早发白帝城》到底写于何时,这是一个关系到李白声誉的问题
牡丹盛开的时候,她们会想起菊花吗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谁最爱劳动?
十二首诗词中的母爱光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王维《终南山》中的写作密码和人生智慧
诗经的可爱,离不开浪漫
李白:不疯不狂不得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