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诗韵

 虹72 2020-06-09

转:翁叟公的博客

诗词歌赋,唐诗宋词,登峰造极,无与伦比!今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粹,模拟格律写作,应有所规范,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不能因律害意,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诗词写作上,愚以为格律要基本遵守,韵,可用新韵,亦可用古韵,但尽量用新韵。因为许多字在古今发音上已有较大差异,用古韵本来无可厚非,由于古今读音上的差异,以及古韵与新韵编撰的语言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韵谱差异,使我们在创作和欣赏上产生不和谐,这样诗歌的韵律美就不免打折扣。试举几例:

一、北宋诗人晏殊所作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圆香径独徘徊。

词韵应是“ai”,而“回”的韵母是“ui”,古韵却将两者放在一个韵辙里,也许古人编撰时自有他们的理由,但是今人按普通话来衡量,“回”字在词中显然不押韵。今人朗读起来也不会感到韵律上的美。

二、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竹子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词中的“家”与“畲”(读音she)在古韵里也许是押韵的,按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显然也是不押韵的。这与上文浣溪沙词中的“回”与“怀”属于同类问题。还有“家”与“斜”等等,诸如此类的差异比比皆是。

现代人用普通话来吟诵这些古代优秀诗词,无任如何也感觉不到它们的音律美。不过,我们不会因此而忽略这些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按古韵去欣赏它们,但尽量按新韵创作。因为新韵符合现代普通话的发音习惯,能为大众接受,况且我们的格律诗是写给现代人看的,没有必要非用古韵不可。即便填词,许多权威强调定要词林正韵,话也许说得自有他的理由和一依据,现在仍有一些不多的古老戏曲,用古代语音唱白,比如昆剧,但在现代的语言环境下,还有几人能够欣赏它?这就像我国的一些行将消亡或已消亡的民族语言一样,将自然淘汰。比如,满语。据公开的纸媒报到,现在我国的普通百姓几乎已无人会说满语,包括满人的后代。因此,权威们的话,可想而知,是否偏执了一点呢?再说今人填词,也是填给现代人看的。如现代人为欣赏词令,都去学古人发音说话,普通话还成其为普通话吗?

三、由清人戈载编籑的有19部韵的词林正韵和康熙年间编籑的106部韵的平水韵,洋洋洒洒,大同小异,部韵里的一东二冬,三肴四豪等,我们现在用拼音在电脑上打字,谁能说出它们韵母之间有什么不同吗?也许这些字,在古代确有差异,但时至今日,这些所谓的差异,早就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弥合了,甚至说完全一致了。我们现在进行格律诗的创作,在运用韵辙时将一东二冬等韵辙仍然区别开来还有意义吗?此外,如果有些字,古韵里没有编进去,怎么办?诗词格律在线检测告诉我们,自己判断。依据什么来判断,没说。我想大概只能是依据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来判断。因此,将来诗歌韵部的发展方向大概是渐进式的向现代语音方向靠拢了。

我们这样说,绝非排斥古韵,用中华新韵编委的话说——

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综上所述,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韵辙同样如此。我们伟大的先哲,创造了诗词格律,编撰了古韵,今人同样可以在现代生活的语言框架下,继承发扬灿烂的传统文化,不断完善符合现代人语言习惯的诗词格律。中华新韵的编撰,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且成效显著。对于继承发扬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普遍意义。如果一昧拘泥古法,则不免泥古。当今诗坛,新韵古韵并存,为诗作者的创作,打开了更宽广的空间,值得欣慰。至于诗歌内容的表达,同样如此,当与时俱进,以反映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为要,如哪位整天模仿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恐怕不免东施效颦了。
     一孔之见,就教于大方。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