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古地015﹒伊阙

 飓风居主人 2020-06-09

【读文伊阙】原文: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山,伊阙在其南。(《资治通鉴》第1卷 公元前387年)译文: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

【简介伊阙】伊阙,即今河南省洛阳市区南约2公里处的龙门。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阙。阙在古代就是缺口、门户。伊阙就是伊河上的缺口、看似一扇门。春秋战国时,这里就有伊阙称谓。战国将领吴起所说的“伊阙在其南”,即指此。

读古地015﹒伊阙

隋朝第二代皇帝杨广都洛阳时,因这位“真龙天子”的皇宫大门正对着伊阙,故改伊阙为龙门。这样,龙门之名取代伊阙沿用至今。

【读后随笔】伊阙山有龙门石窟

伊阙山风景秀丽,富有特色,最著名的景点是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的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共计窟龛2100多个,造像97000多尊,题记和碑碣3600多品,佛塔39座。这些古代艺术大师创造的艺术造像,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伊阙山龙门石窟的艺术包罗万象,有石刻、绘画、文学、音乐、雕塑、医学、人文、自然、宗教、地质等。然而,尤为眼前一亮的是:音乐、医药和书法。

读古地015﹒伊阙

伊阙山龙门石窟有古代音乐景观。大凡到过伊阙山游历者,都对石窟音乐景观印象深刻。所谓的石窟“音乐”,实际上就是乐伎和乐器的图像。据统计,龙门石窟现存音乐洞窟共21个,另外,还有雕刻乐器的经幢1个,佛座2个,原有伎乐天和伎乐人共233身,现存伎乐天和伎乐人共176身,现存大小不同的乐队34组,共有乐器18种,现能辨认的乐器有176件。音乐形式有独奏、合奏、助奏、伴奏、边舞边奏五种,有的是人间世俗性表演,有的是佛教文化表演,也有的是佛俗共融表演。其场面形象逼真、楚楚动人。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是我国千年前艺术美的产物,实在令人震撼。

伊阙山龙门石窟有古代医药景观。药方洞是很接地气的景观。它在龙门西山奉先寺和古阳洞之间,始建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和北齐,到唐初还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正壁主佛身躯粗壮,造型敦实厚重。佛和菩萨衣服宽松,褶纹稀疏。其造像特征、衣饰、刀法都具有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像的基本特征。两侧所刻之古代药方,共140多个,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神经科等。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所涉及的药物达150多种,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这些药材大多可以在乡间村落找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龙门石窟药方洞是我国医药学与佛教石窟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独特传承,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研究疾病史、药物史、方剂史的珍贵医学资料。

伊阙山龙门石窟有古代书法景观。龙门石窟造像题记,是吸人眼球的独特书法景观,现今保存2800多方。因为这里碑刻数量多,被称之为“古碑林”。题记中北魏时期的占半数以上,且多数集中在古阳洞中。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洞内小佛龛琳琅满目,雕刻精巧。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20块造像题记,称为“龙门二十品”。二十品记载着龙门石窟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是书法界特别崇尚的一种书体。清代著名学者康有为盛赞曰: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谢谢图片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