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读会NO.23:教育

 艾先强 2020-06-09

智商很重要

可以有人测过“注意商”么

注意商是智商之外最重要的一商

读友:大友

图书:《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小抄23

信息加工理论

人类心智与计算机的类比源自信息加工理论,它主要发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今天,心理学中仍然在运用一些概念,像记忆储存和检索都是来源于认知取向的信息加工,行为主义强调环境的重要性,而信息加工取向强调人的内部认知状态,目标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复杂性。

信息加工理论者将人类心智看作一个信息加工的装备,包含了一些独特的构件: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登记器是一个非常短暂的信息缓冲区,时间足以允许(下意识地)作出让信息通过进入短时记忆,还是丢弃的决定。短时记忆,相当于一个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位,完全处于个体直接和即时的注意中,受记忆容量和持续时间限制,短时记忆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与当前的环境整合到一起,长时记忆指那些储存于人类大脑之中以便长时期使用的所有知识。长时记忆中未在当下拥有的知识处于未激活状态,但是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并在短时记忆中操作。

信息加工理论对于计算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由三个部分构成的人类心智框架,因此交易者需要考虑类似于计算机那样的人类心智结构,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且积极地处理信息,将信息组成有意义的模块,会增加信息记忆的机会,介绍短期记忆负荷,进一步说,教学应该聚焦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演练,使其能够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如果一个所学过程经过足够反复演练,他就会达到自动化的水平而无需努力就得以执行,最终学习者能够在刺激的作用下,根据需要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并可以执行。

对于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信息加工理论者应该会回答:对信息的积极的心智加工。

符号认知理论

建立在信息加工理论所介绍的计算机隐喻的基础上,但是从意义如何被传递的视角来描述知识的。

在描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模型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区别。从简单的图式(如概念、原则),到很复杂的图式(如关于某个复杂领域的概念模型或因果模型)和平白的事实不同,这一概念反映了从皮亚杰到巴特莱特(提出了图式这一概念)。的图式,理论发展而来的思想程序性知识,绝对是对上述标准进行,操作的可认知过程,它通常以产生式或认识规则的形式出现,把特定条件和认知行为或动作连接起来(IF条件Then行为)。符号认知理论能够通过认知任务分析这一过程要对要学习的知识提供非常详细的描述,并开发对此类知识进行建模的计算机程序。

主要基于语义认知理论的一个教学理论例子是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型,主要描述了复杂学习环境基于以下四个要素:

一、学习任务,它提供了一个教育项目的主干;

二、支持信息,提供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非常规部分(如问题解决推理)的信息;

三,程序性知识,程序性信息,提供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常规部分的即时信息;

四、部分任务练习,它能够促进被学习任务的目前常规性部分自动化。

要素一和要素二的理论基础是图式建构理论或陈述性知识学习理论,具体而言,学习任务的基础是归纳学习(即从不同的具体经验中学习)模型,支持性信息的基础是精制(即,通过将新信息与已知相连接)模型,要素三和要素四的理论基础是图示自动化或程序性学习,具体而言,程序性信息的基础是知识的编译,(即将新信息镶嵌到认知规则中)的模型,部分任务练习的基础是增强(即通过重复使认知规则自动化)的模型。因此,一个以四要素为基础构建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一个复杂学习过程中的四个方面的同时学习。随着学习者拥有更多的先前知识,这些学习过程会更加有效,而那些拥有有相对较少先前知识的学习者而言,通常就不那么有效,(即专长反转效应)。

如果被问起影响学习者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认知符号理论范式的研究者的回答,也许会想奥苏贝尔广为人知的话的一样: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弄清楚这一点,然后相应地教他。

认知资源理论

和符号认知模型一样,认知资源理论也建立在人类心智的计算机隐喻之上。但是和认知资源模型相反,认知资源理论不是对传递意义的记忆进行语义表征,而是将自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人类认知架构上,尤其是在记忆系统的容量上。

大多数的认知资源模型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做的区分,用以解释学习和表现的可用资源是有限的,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但是工作机在持续时间和容量上都是非常有限的,储存在工作工作记忆中而又不经过练习的信息会在30秒内遗失,工作记忆的容量仅仅限于梅瑞尔的著名的7+-2的要素,如果根据最新的研究,甚至只有4+-2的要素。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交互,甚至比工作记忆自身直接处理的局限更为重要。工作记忆的局限,只适用于新的、未学的那些尚未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面对的是已经在长时记忆中的已经学习信息,那么工作记忆的局限性就不会存在,因为长时记忆已经构建起来的图式能够作为一个要素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加以处理。

在教学设计领域认知负荷理论是建立在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的一个流行理论,它主要假设是有效教学应该减少在工作机中的外在认知负荷或无效认知负荷,这样可用资源可以真正用于真实的学习。即,长时记忆中图式的构建和自动化。例如一个导致较高的外在认知负荷的过程是常规问题的解决,对于新手学习者而言,问题解决要通过手段目的的分析才可能完成,这就要求学习者去思考目标状态和问题,现有状态之间的区别,并探索着去寻求减少这些差异的问题解决步骤。这一过程对于工作记忆容量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而且和设计学会识别问题状态以及相关问题解决步骤的图示构建过程毫无联系。

问题解决和学会解决问题,因此是两个非常不同又不想协调的过程。为了教会问题解决,认知负荷研究者设计出了更有效的问题形式,如,目标自由问题,工作样例,完成问题。

如果被问起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认知资源范式下的研究者的回答也许是:人类心智的有限加工容量。

投稿微信:manduhuidayou

真书慢读 / 选真书慢读书

“慢读会”由大友、自画像、流月风华联合发起

(策划、编辑:大友)


参与方式

深度参与

真书慢读

公众号

真书慢读

图片来自http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