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白桦树2008 2020-06-09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包括文化形式认同、文化规范认同、文化价值认同三个层次。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心理基础。走好改革开放和继往开来的中国道路,使得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研究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

1
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

文化认同的本质是价值认同,不同理论的文化认同观都重视对价值认同的解释: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理论重视群体认同和个人自尊的关系,人们通过积极区分来获得个人在群体中的自尊与价值感。发展心理学理论重视个体发展,将文化价值观和个体发展过程结合起来。跨文化心理学视角指出,个体依据自身价值态度来应对跨文化适应进而促进文化认同。政治心理学的意识形态观从价值层面分析文化共有的价值规范及社会作用,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基础部分。


2
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的特点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文化认同呈现多元性的特征,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不同人群的文化认同出现分化;代际之间、阶层之间、区域之间的文化认同存在差异。第二,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回升。21世纪初,传统文化热潮在我国民间持续升温。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逐步强化。一些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有广泛的认知,在不同的年龄、阶层、职业和地域群体中具有广泛的一致性,总体上认同度逐步强化和提升。第四,现代性色彩及全球化意识相伴随。在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中,经济、政治、科技的全球化带来一些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人关注和思考的议题。


3
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的发展路径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健全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双文化认同整合、凸显“中国人”的身份角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认同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3.1 基于健全自我的中国人文化认同

只有自我健全的人才可能建立起恰当的文化认同。维护和促进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的健康发展,必须在文化和自我两个方面努力。在文化方面,当代中国文化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人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满足中国人的多样化精神需要,给中国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人文环境和空间。在自我方面,中国人要认识和接纳自我的多重身份及其变化,保持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协调,使自身融入到中国文化实践之中,成为中国文化的表现者、传承者与创造者。

3.2 认识并牢固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作用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认同的冲突与危机需要通过社会主导核心价值的引领而缓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文化认同主体的价值诉求,将主流文化的价值内核融入到当代中国人日常的生活实践领域,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体验到、感受到中华文化精神的维系力,从而获得意义的支撑,使人们能够建构起健康向上的文化认同。

3.3 促进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整合

因为国际交往流动和在国内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之间的流动,双文化个体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当代中国人的两种甚至多种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需要借鉴心理学中的双文化认同整合思路,通过文化整合来影响个体在多文化情境中的心理调适、文化框架转换、认知加工方式以及个体的创造性等,同时对改善不同文化群际关系也有积极影响。


3.4 在文化与教育中凸显“中国人”的身份

中国文化认同的主体是中国人。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上看,只有中国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时候,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才是深刻的、内在的和长久的。提升全体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特别是港澳台民众及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应该激活与培育个体的“中国人”身份,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常态化使用和体认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注:图片来自作者和网络)

作者简介:

佐   斌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温芳芳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学术骨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