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6-09

明正统十四年,也先击败明英宗亲征军并俘虏明朝皇帝以后,声威大震,野心也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此后,他和蒙古名义上的可汗脱脱不花的决裂。也先使用离间计,让脱脱不花的二弟阿噶巴尔济与脱脱不花反目,从而杀死了脱脱不花。随后也先又杀死阿噶巴尔济,自立为汗。明景泰五年,对也先早已心怀不满的阿剌知院起兵攻打也先,也先被杀,从此瓦剌由盛转衰。长期被打压的东蒙古贵族纷纷起兵反抗西蒙古,蒙古诸部又变成了分裂的局面。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明英宗被俘虏

也先一死,代表东蒙古鞑靼诸部的大酋孛来、毛里孩等,便和脱脱不花正妻萨睦尔太后共同拥立了她的幼子乌珂克图马可古儿吉思为汗,号小王子,时间大约在景泰五、六年之间。孛来和毛里孩二人以乌珂克图汗的名义对瓦剌进行频频的征伐,瓦剌力不能敌,终于在景泰七年,瓦剌部阿剌知院被部下所杀。毛里孩和孛来雄视蒙古诸部。瓦剌自此没落,被打压了二十余年的东蒙古鞑靼部再次兴起。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当时间进入天顺、成化年间,小王子乌珂克图汗被权臣孛来所杀。毛里孩以此为理由出兵打败孛来,孛来被杀。毛里孩又拥立了前可汗的异母兄弟摩伦汗托谷思,亦称小王子。但是不久以后,毛里孩又杀死摩伦汗,此时在成化元年、二年(公元1465年~1466年)之交。

摩伦汗死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蒙古部一度缺乏最高领导者。直到约成化十年,满都古丽汗才即汗位,太师为癿加思兰为太师。自成化九年以后,满都古丽汗率众进入河套地区,冬入河套,春季出套东行,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明代十分出名的“套虏”,这是成化年蒙古诸部内部的大致情况。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东部鞑靼的兴起,对明帝国周边的兀良哈和女直的影响颇大。明天顺三年,孛来逐渐积蓄了一定的实力,率领大军欲劫掠兀良哈三卫的泰宁卫。明帝国闻讯以后,迅速做出反应,承诺若孛来如劫掠泰宁卫,明军将出塞和泰宁卫一同征剿孛罗。可见在蒙古骚乱初始,明帝国就已经拿出了相当强硬的态度来对待来犯的鞑靼军。了解到这种坚定决心的孛来,由于其实力还不足以和明国对抗,实际上推迟了征伐三卫的计划。但是明帝国的强硬不能阻挡孛来的东渐,此后兀良哈三卫在孛来所拥戴的“大元皇帝”的威令下,逐渐接受了孛来的存在,甚至出现了使用故元官号的情况。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明天顺五年,孛来统一鞑靼东蒙古,自称太师淮王(也先也曾经使用这个称号),并在同年向明帝国通贡。搞定了明帝国的孛来再次打起了三卫的主意,天顺六年九月初三,孛来率领万余骑兵,侵兀良哈地方。同年十一月,孛来再次率军二万人东掠朵颜三卫。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孛来大举朵颜三卫的原因竟然是打着替明帝国招讨的旗号。在大摇大摆地劫掠横扫了朵颜以后,孛来竟然还恭敬地派人到明帝国献捷。前面以“大元皇帝”的名义欲劫掠兀良哈的孛来,这次转过来用替明帝国招讨的名义攻打朵颜,并受到了明帝国嘉奖,孛来无疑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再来看明廷方面,土木堡之变以后,兀良哈三卫获得了大量了资源,在之后的时间里不断侵扰明国的边境,也成为让明廷头痛不已的势力之一。明廷是很清楚兀良哈三卫摇摆不定,不能信任,但是也决不能将兀良哈推向孛来一面。所以,在孛来打着大元皇帝旗号征服兀良哈时,明廷马上拿出了强硬的态度欲和孛来死磕。当孛来打着明国皇帝的旗号侵略兀良哈时,明帝国一方面无法对孛来做出处理,因为兀良哈确实时常劫掠明国边境,另一方面孛来此举也确实削弱了兀良哈的实力,于是明廷只能默默的吃了一次哑巴亏了。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可是这一次哑巴亏对明帝国来说损失相当大。孛来武力征服兀良哈以后,鉴于也先当年一味高压所导致的消极后果,对兀良哈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招抚政策,从而最终收复了兀良哈三卫,削弱了明国对兀良哈三卫的控制力。不过幸运的是,孛罗在成化元年被毛里孩所杀,毛里孩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蒙古诸部统一。但是成化五年,立足不稳的毛里孩,又被不满被其统治的朵颜千户奄可帖木儿纠结各部酋长所杀。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纵观景泰末年至成化末年这段时间内,鞑靼和瓦剌纷争不断,蒙古诸部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稳定的时间非常短。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连名义上的可汗都无法选出,可见蒙古分裂之严重。蒙古诸部纷争不断,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破坏,急需粮草和生活物资的蒙古诸部纷纷南下劫掠。明帝国边境短暂的安宁被打破了。尤其进入成化年以后,明国边境几乎无月不战,战火从最西边的延绥宁夏一直延伸到宣府辽东。南侵蒙古人多为孛来与毛里孩所率领的鞑靼诸部,其入犯规模和正统年间也先大举伐明的时候不相上下,甚至频率更高,损害更重。鞑靼部动辄数千数万规模的入犯明显超出了当时明帝国尚不完善的边境防御体系的承受能力。因此面对蒙古诸部因为割据而引起的大规模混乱,在整个成化时期,明帝国边军为减轻城防负担,频频和鞑靼大军在数千里的边防线上野外作战,以避免像土木堡之战前夕那样,沿线堡垒被逐个击破而最终酿成悲剧。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但是因明帝国马政疲软,能够调动的骑兵数量十分有限,步兵的作用就尤为突出,所以在成化年,更多的战车车型被相继开发并投入了使用。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郭登又上疏请制战车。这次郭登的战车可载军士九人,用二人推挽,战术思路延续了李贤的一套,即行则为阵,止则为营。其车的人员编制为一队48人,其中神枪手10人,弓箭手10人,刀牌手各5人,神炮手及弹药手8人,杂用者10人,战斗序列中使用火器人数达到18人,实在不低。

蒙古诸部割据大混战,明朝为何总吃哑巴亏?

▲旋风炮

另外再成化十三年,甘肃总兵官王玺上疏请求改造兵车。王玺认为,兵车的利处虽大,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当战车遇敌发炮时,由于敌人不断移动,车辆需停下,然后整辆车随着敌人方向的变动而旋转角度,十分不便。如果且战且行时,或者三面受敌时,如何御敌?于是王玺将旧式车辆设置立木,并安置转轴,上面安装神炮,由此可以让大炮不用停车就能快速的变换任意角度,开火毙敌。明代的旋转类火炮“旋风炮”就此诞生,这对战车的可行性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知识兵器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lbqyj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