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前最好的冲锋枪:德国“移花接木”下的杰作,斯太尔S1-100--易北河之冬

 黄律师的书屋 2020-06-09

引言

1919年6月28日,在经过长达7个月的谈判之后,协约国与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也就是著名的《凡尔赛和约》(Treaty of Versailles)。在该条约在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尔赛和约》签订现场

《凡尔赛和约》签字页

《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第159至213条,对战后的德国在军事方面,做出了全面、详细且十分严格的限制。例如在第168条中规定,武器、弹药或其它装备的制造,只能在协约国指定的工厂进行,而工厂的所在地,应通知协约国,在经过批准之后方可制造。另外,在条约生效后的三个月内,除指定的工厂外,所有其它设计、制造武器的场所必须关闭。

在《凡尔赛和约》限制下,正在拆解的德军火炮

和约限制下的“移花接木”

1919年,德国莱茵金属公司(Rheinmetall)枪械设计师路易斯·桑坦格(Lous Stange),设计出一款被命名为MP.19的新型冲锋枪。它许多地方,与另一位枪械设计师雨果·施迈瑟(Hugo Schmeisser)之前设计的MP.18 / I(也就是MP18的原型枪)类似。很快,MP.19的原型枪,就被制造了出来。正当莱茵金属公司准备对其进行测试时,《凡尔赛和约》的签订,让德国在许多武器方面的设计、制造都受到了限制。这其中,也包括作为单兵武器的冲锋枪。

莱茵金属公司枪械设计师路易斯·桑坦格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德国军队装备的MP18冲锋枪,近距离展现出极其凶猛的火力,给协约国军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对战局并没有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但是仍然引起了协约国方面的重视)。所以在《凡尔赛和约》中,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规定,可以制造冲锋枪(当然了,对制造的数量也有要求),但不能设计新型冲锋枪。在这一大背景之下,莱茵金属公司只能通过其他的办法,来继续MP.19的完善工作。

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打字机

1929年,生产了好几年蒸汽机车、农用机械、办公设备的莱茵金属公司,为避开和约限制,收购了瑞士索洛图恩兵工厂(Waffenfabrik Solothurn),开始秘密对MP.19进行完善。为了掩人耳目,其·代号也按照瑞士的来,被命名为“S1-100”。虽然索洛图恩兵工厂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但该公司在设计和原型枪制造方面,做的非常出色。1930年,在MP.19基础上完善并进行改进的原型枪,被制造了出来。随后,为了能够大规模生产,莱茵金属公司购买了奥地利著名枪械制造商——斯太尔·曼利彻(Steyr Mannlicher)公司的股权,索洛图恩兵工厂开始与其合作,开始生产名为“斯太尔-索洛图恩”(Steyr-Solothurn)S1-100的新型冲锋枪。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结构特点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全长850毫米、枪管长度200毫米,空枪重4.25公斤,安装弹容量32发的弹匣后重量为4.48公斤,射速600发/分钟,初速410米/秒,有效射程为150至200米。采用反冲自动运作方式(即依靠发射药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在向前将弹头推出枪管的同时,向后将弹壳与枪机一同后推,在此过程中完成抛壳、上弹等一系列步骤)配合开膛待击(即枪机在待击时处于后方,射手在扣动扳机后,枪机被放开前进,在这一过程中,将子弹由弹匣推进膛室并进行击发)。在枪身的左侧,有一个滑动式“快慢机”(标有字母T和S),可以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进行射击。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与其它冲锋枪最大的区别为,“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的复进簧,被布置在木制枪托中,通过一根长连杆连接至枪机后部。32或20发弹匣,从枪身左侧的弹匣插槽装入,为提高供弹效率并防止卡弹,弹匣插槽稍微向前倾。另外,弹匣插槽还拥有弹匣装填功能,一个空弹匣可以从弹匣插槽下面装入并锁定,然后从上方用弹容量8发的弹夹进行装填。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的枪管,被开有散热孔的隔热罩全部封闭。在枪口的右侧,有刺刀固定座以便安装刺刀(有极少数,为了提高射击精度,配有可拆卸的两脚架)。瞄准具为机械瞄具,由准星及表尺组成,后者的表尺分划为100至500米。顶部机匣盖,被做成了一个可打开的结构。在按压机匣尾部的两个释放扣后,就可以向前打开机匣盖(机匣盖前方与枪身通过铰链相连接)。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因为其主要是向国外出口,因此口径有9毫米(使用9×19毫米鲁格弹、9×23毫米斯泰尔弹、9×25毫米毛瑟弹)、7.63毫米(7.63×25毫米毛瑟弹)和11.43毫米(使用.45 ACP、或称11.43 x 23毫米手枪弹),以适应不同国家之需求。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使用情况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1930年,奥地利警察采用了“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并将其命名为“斯泰尔”MP.30。其发射的是9×23毫米斯泰尔弹。几乎同时,它还被出售给它还出口到智利,玻利维亚,乌拉圭和萨尔瓦多等国。1938年,葡萄牙购买了使用7.65×22毫米鲁格弹的S1-100冲锋枪,命名为7.65毫米M-938“斯蒂尔”冲锋枪(后来,1942年,还购买了使用9×19毫米鲁格弹的S1-100冲锋枪,被命名为9毫米M-942“斯蒂尔”冲锋枪)。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1938年3月11日,德国吞并奥地利,德国军方获得了大部分MP.30冲锋枪(奥地利警察)并将其改为使用9×19鲁格弹的版本,命名为MP.34(ö),意为“冲锋枪34型,奥地利”(德语全写:Maschinenpistole 34 österreichisch)。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在德国的管理之下,“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的生产工作,到1940年中旬就停止了,原因是其被生产更简单、更便宜的MP40冲锋枪(Maschinenpistole 40)所取代(用大量冲压、焊接工艺制成)。

品质上乘的冲锋枪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斯太尔·曼利彻公司,有着非常丰富枪械生产经验,具备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使得它可以在大规模生产的前提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这一情况下,“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的品质非常高。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其主要零部件,均是由钢锻件经过铣削而成,这使得它异常的坚固。而且,制造厂选用的材料,也是当时最好的,加之每一支产品出厂,都要通过严密且细致的检验,这让“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非常的出色。有资料显示,其在当时,有着“劳斯莱斯冲锋枪”的绰号(Rolls Royce of submachine guns)。的确,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出的武器,成本是非常高昂的,拿劳斯莱斯进行比喻一点不为过。

总体评价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

“斯太尔-索洛图恩”S1-100冲锋枪,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最好的冲锋枪。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除了品质高之外,还有着以下三点优势:第一是可向前打开的机匣盖,在打开后,即可轻易地将枪机和扳机组件取出来,这使得清洁变得非常容易。第二是弹匣插槽具备装弹功能,不需要辅助工具,即可快速的装填子弹。第三是4.25公斤的枪身重量(未装弹匣),虽然很重,但同时也意味着,射手对其控制,变得较为轻松,即使在长时间射击时,也很容易对准目标。

 运营小姐姐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