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命的中亚五斯坦,究竟怎样的“人口迁移”换来1000万俄罗斯人?

 心茶997 2020-06-09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大体指东抵中国,西到里海,南至阿富汗,北临俄罗斯的广袤地区。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一地区历来是亚欧各民族、各种文化宗教的交汇地。虽然对中亚的地理范围存在多种界定,但原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中亚五国”成为中亚较为普遍接受的界定。

如上图,中亚五国即常说的中亚五斯坦,由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五国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500万,在地理、气候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制约下,这一地区总体为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


然而,中亚在上世纪末的冷战后迎来了发展契机,作为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日渐凸显。在资源及能源方面,中亚地区的石油储量相当可观,已探明储量在世界所占比重位列前茅,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此外,哈萨克斯坦的锌、钨储量居世界第一,“中亚科威特”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四位,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储量居世界第四。同时,中亚地区盛产谷物、棉花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历史上,中亚游牧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显然最适合战争,作为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事组织,彪悍的草原骑兵所到之处无不令被征服者胆寒,成为一股近乎不可阻挡的力量。

中亚地区南部首先进入伊斯兰化进程,在这一时期,花剌子模人扮演了重要角色。公元5世纪起,突厥人开始从中亚北部草原南下,源源不断进入南部农耕区,这样的迁徙一直持续了数百年。

到了公元9世纪,波斯人建立的萨曼王朝统治中亚大部,随着突厥人的不断强大,几乎整个中亚都被突厥人相继建立的王朝所征服,中亚又经历了数百年突厥化进程。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中亚,此后这一地区大部归属察合台汗国。14世纪中期,突厥贵族帖木尔建立了强大的帖木尔帝国。帖木儿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向四处扩张,通过一系列征战,相继击败金帐汗国、德里苏丹国、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

在帖木尔王朝统治下,15世纪的中亚地区进入文化、艺术繁荣期。此后,乌兹别克人南下,乌兹别克布哈拉汗国取代帖木尔王朝统治中亚地区。此后,随着火器大规模发展和军事技术进步,游牧民族在中亚的优势终结了。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波斯、沙俄和大清崛起并逐步扩张,中亚地区成为几大势力的博弈场。经过争夺,中亚大部成为波斯的势力范围。此后,后来居上的沙俄通过俄伊战争击败波斯,到19世纪末,沙俄已占领了中亚大部土地。


1922年苏联成立后,作为俄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中亚五国相继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虽然蒙古在同期独立建国,但也成为苏联卫星国,而另一个重要的中亚国家阿富汗斯坦更是深受苏联“影响”。至此,广袤的中亚地区悉数纳入苏联势力范围。

苏联时期,伴随着对中亚地区开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苏联执行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政策,数百万当地人被“安置”到西伯利亚等地区,有时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迁移。与此同时,大量俄罗斯及其他斯拉夫人迁入中亚,甚至还包括德意志、高丽等其他民族。

据统计,这一时期有超过200万来自苏联各地的人口被迁入中亚,仅哈萨克斯坦一国就接纳了约100万人。如此民族安置政策,造成长期的民族关系紧张也就不为怪了。

民族种族

中亚的主要民族包括哈萨克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塔吉克人和普什图人等,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有一百三十多个大小民族。


其中,哈萨克人、土库曼人和乌兹别克人为图兰人种,即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和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的混血类型。塔吉克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而吉尔吉斯人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混有少量欧罗巴人种血统。

中亚五国的主要民族构成上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各国的主体民族和俄罗斯人成为本国的两个主要民族。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民族构成比例,当然与沙俄和后来的苏联对中亚地区的统治相关。通过不断的人口迁移,到苏联解体后的上世纪90年代,在中亚五国的俄罗斯人已超过1000万。

苏联解体后的近三十年来,虽然俄罗斯人在中亚各国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但俄罗斯人在这些国家的绝对人口却有所增加,这在哈萨克斯坦最为明显。在该国约1700万人口中,俄罗斯人就有622万之多。尤其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几个州的城市,居住于此的俄罗斯人占很大比重。

俄罗斯人占中亚五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时占苏联解体后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外俄罗斯人的五分之二。一直以来,中亚五国在不断调整民族、文化政策和与俄罗斯关系,由此造成俄罗斯人在中亚各国的“地位问题”。如今,这不仅成为中亚各国最重要的民族问题,也成为这些国家同俄罗斯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