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0、1990年代以前结婚的,你们的这件家具还在吗?

 南康家具手拉手 2020-06-09

居家过日子,总希望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一来看上去气派,能把门面撑起来,二来实用,七零八碎的东西一股脑儿塞进去,不碍眼。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有家具需求时,都是要找木匠到家里或院子里现场打制。那时特别时兴大立柜,一人多高,三开门,中门带镜子。家庭条件稍好点的,总是想办法让木匠打一只大立柜,油漆得新崭崭,摆在房间里的显眼位置。小青年结婚,除了“三转一响”外,大立柜是必配的。

1980、1990年代以前结婚的,你们的这件家具还在吗?

那会儿木匠特别吃香,活儿在屁股后面撵呢,师傅忙不过来就招徒弟,一个徒弟不够再招几个进来。徒弟进门先别想着学技术,拉大锯去,这是学徒的规矩。在宽敞的院子里埋一根立木,有现场的大树更好,把要锯的木头捆上去。架个木板,一个人站在上面,一个人蹲在地上,一把大锯开始“兹拉兹拉”地来回扯。

细碎的木屑顺着锯缝掉落到地上,浓浓的木香弥漫到整个院子里,大锯拉完以后,每块板按顺序码放在通风处,让风慢慢抽干木板的水分。有些木板会被日头晒翘了出现走样,锯下来的那堆木屑派上了用场,烟熏火燎把翘了的木板抻直,才能开始动手打家具。

1980、1990年代以前结婚的,你们的这件家具还在吗?

师傅只做技术性的事务,用牛角做成的墨斗划线,睁只眼闭只眼,瞄好以后,把墨线搭在木板的一头,粘了墨的线绷直了,用手轻轻一拔,“噗”的一声,一条墨线打在了木板上。徒弟们根据墨线开始锯板子。薄点的板子,一人用小锯就可以完成,厚板得用中锯,两人合作。木头中间的板材,叫中板,外面的两片叫腮板,使用时,要把外面的皮锛掉,就得把腮板放在地上,用脚踩住,手握大锛柄把用力斫劈。

所有的材料分解成大小不同的板条和板块后,工序进入了更为细致的环节。师傅手拿角尺,耳别铅笔,在不同的板材上画出不同的线条。铅笔颜色浅,看不清楚,师傅拿笔抿一下笔头再画。需要画卯眼的地方,特意画个叉,刚入门的徒弟拿刨子推木板,身体前躬后蹬,双手握刨把,用力前推。刨花顺着刨子的上口一卷一卷地飞出。

1980、1990年代以前结婚的,你们的这件家具还在吗?

资历稍老点的徒弟,干的是凿卯眼的活,半个屁股担在板凳上,左手握凿子,对准师傅画出的叉,右手抡圆了锤子猛击凿尾,凿头处木屑飞溅而出。卯眼凿好,再做榫头,卯榫都做好后,直到安卯合缝。所有的部件都有步骤地安装好后,大立柜的轮廓出现在眼前。最后一道工序是打腻子,不平的地方用腻子磨平。砂纸是必不可少的,型号不同的砂纸次第打磨,先用粗砂纸,再用细砂纸。如此三番,一件完整的大立柜就大功造成,只差最后的油漆工序了。

木匠一般都是全把式,只要是木活都会做,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比如张三擅长打立柜,李四擅长做寿材,王五专门做农具。打家具所用的木材也各种各样,常根据当地的树木来选择。比如,家庭经济条件好点的,会给老人用楸木做寿材;柏木是上等的寿材,打不起柏木寿材的人家,哪怕在寿材的挡头使用一块柏木也是好的;核桃木适合做平柜,平柜主要盛粮食,一定要结实;桐木做立柜很好,材质轻,又光滑,立柜主要功能是放衣物、细软,不太吃重。

1980、1990年代以前结婚的,你们的这件家具还在吗?

现在,木匠的这个行当有了很大的变化,使用的工具大多换成了带电的。家具的工艺也有所变化,首先是材料的变化,原先用的都是货真价实的木材,现在,框架用实木,其他材料由人造板来替代。这些人造板不能开卯,只能用胶粘、钉子钉。时尚引领了家具市场的发展趋势,由城市包围农村,木匠原先的技能渐渐被现代化的工艺所取代,木匠这个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乡村硕果仅存的一些木匠,已跟原先的木匠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