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收藏“网红窗帘”,而他的画卷记录了抗疫最难忘的9个瞬间是特殊时期的时代文物

 好书风 2020-06-09

曾经社交软件中频繁刷到的“红窗帘”以各种玩法在疫情期间给予很多人快乐,最后的归宿是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特展物件被湖北博物馆永久收藏。

博物馆收藏它的原因无二,它代表了一个非常难得的记忆,这是全国人民关心关爱湖北人民的一个美好记忆。

奇珍异宝是博物馆藏品中最为精华的内容,而那些具有强烈时代象征意义的物品也终将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就像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的纪念场馆中那些埋在废墟下的残破家具、书本等物品,看到他们就会想起抗震救灾的诸多历史时刻,这是民族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也是记录时代见证历史的文物。

博物馆收藏的不仅是藏品本身,还有历史。它是中国发展历程中大事件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留存的记忆。一件窗帘成为武汉人民面对疫情时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与毅力的象征,体现了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时代精神。而陈忠林老师历时三个月时间,耗费心血创作的这幅抗疫长卷直面当时的历史现场,是后人知古鉴今的时代文物。

有一种收藏叫做记忆收藏,有一种延续叫做文明延续。2020年的这场疫情必定会载入史册,回顾历史时告知后人时,面对冷冰冰的文字,他们是否感同身受呢?

我不得而知,但我懂得画面比文字更有冲击力,更有力量感!

陈忠林老师的这幅抗疫画卷全长5米有余,共计22平尺,全卷从各个维度,跨越不同的时空场景以宽广的视野表现出来疫情从开始到收尾的社会风貌,详实的记录了疫情期间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

这幅长卷是一件记录抗疫经历的艺术品,然而它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件具有文献价值的史料。从黄鹤楼前医护人员庄严宣誓、到公共交通安检防控、再有病房内医护人员细心呵护、商贩卖菜,复工复课,快递外卖……这幅长卷记录不仅仅是一个人或一类团体在抗疫战场的付出,而是记录了整个中华民族为抗疫所奉献的一切努力。

陈忠林老师的这幅《抗疫纪事》所画之人物,所记之风貌,不禁想起了那幅珍藏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张择端本是北宋皇家画院一名小小的画师,然而却惊有一幅被誉为十大传世名画的《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抗疫纪事》亦如《清明上河图》这般记录的是中国公元2020年春天疫情期间社会各职业人民的生活情况,是中华儿女凝聚力与民族精神的见证,这也是中国展现大国风范,显露制度优越的真实写照。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都知道终有一天疫情会过去,今天的故事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唯有文字和图画会记录住这一时刻的高光。近期,在陈忠林老师刚完成《抗疫纪事》这幅长篇巨作后的不久就接到了军事博物馆的邀请。军事博物馆特邀陈忠林老师创作抗疫纪实大型主题性创作作品,个中原因就是因为这幅难得的佳作《抗疫纪事》。

在博物馆的力邀之下,我们可看到陈忠林老师的这幅《抗疫纪事》长卷的价值,它承载了历史与文献、见证了时代与传奇、具有高度的象征性,远远超出任何一件普通艺术品的价值意义。我们应该具备超前的收藏意识,而收藏不就应收藏这样的艺术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