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思熟虑后才发现,对孩子的期望,竟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大障碍

 肯定式教养 2020-06-09

每个父母都对孩子抱有期望,大概没有不对孩子抱有任何期望的父母。

父母们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聪明伶俐,智商情商双高,巴不得自己的孩子都是爱因斯坦,都是贝多芬。

父母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干出一番事业,那做父母的脸上就感觉特别有光了。

这是从长远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小的生活方面来说,父母也都在时时刻刻对孩子抱有各种期望:

早上起床,父母期望孩子自己能准时起床,即使起不来,他们也希望孩子一叫就可以迅速起来。

吃饭时,期望孩子吃的快点,不要撒到桌子上。

辅导孩子作业时,每讲解一道题,都希望孩子能够快速掌握。

跟孩子沟通时,期望孩子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总之父母在生活中跟孩子打交道时,几乎是时时刻刻的都充满着各种期望。

尽管我们对孩子抱有各种期望,但这并不是由孩子决定,而是跟我们行为方式有关。我们不仅是面对孩子时抱有期望,我们在做其它的任何事都是抱有期望的。

我们去买菜时,心里会有一个大概的费用,或者要买什么菜都有一个期望目标。

我们买衣服砍价时,心里也有一个预期的价位。

我每天写文章时,要写几篇,写多少字,心里也有个大概的目标期望值。

……

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期望的世界。期望就像一个锚,对我们的思想、行动进行了一个定位,使得我们可以集中我们所有的思想、精力为之努,并最终达到目标。也就是说,预先设定期望是一种本能,是有利于我们的生存的。

但是,当这种期望值用在孩子身上时,带来的效果就不一定了。

被期望毁掉的孩子

理论上来说,对孩子恰当的期望值可以更好的引导我们,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但事实是,我们很难对孩子建立恰当的期望。

1、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因此也就不能对孩子设置合理的期望

有几个父母真正的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的认知水平?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人们对自己都不能做到全面的了解,何况对一个孩子。既然父母对孩子不能做到全面了解,父母又怎么能根据孩子的水平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呢?这显然不可能。

事实上,父母在设置孩子期望值时,并不是基于孩子,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水平来定位他们。

比如说写作业,父母往往是觉得我要认真写的话大概多久可以写完,然后再参照孩子的水平,给出一个期望值。

你能指望这样制定的期望值恰当?

因为父母更多的基于以自己的水平为标准,所以大多数时候,父母对于孩子制定的期望值都会过高。

比如父母教孩子算数,1+3=4,缓过来3+1=?就不知道。父母会觉得只是换了个位置,怎么就不会算了呢?事实上,父母根本就不了解孩子的思维模式跟成人不一样,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评价孩子,建立了过高的期望值。

当父母觉得很简单的事,孩子就是做不到时,父母就忍无可忍的发火了,觉得孩子是个废物、笨蛋,烂泥扶不上墙。

2、父母跟孩子的配合程度制约了期望值的实现

即使父母对孩子很了解,根据孩子能力设置的期望值很恰当,但是也很难保证期望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因为这个期望的实现需要父母跟孩子的相互配合,并不是父母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实现的。

很多时候父母会发现,“我的期望值明明很低,但是孩子依然做不到”。如果不是父母错误认识孩子,制定了错误目标,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父母跟孩子的配合程度出现了问题,孩子在抵抗父母的教育。作为期望的主要执行人,如果他们不配合,反而给你拖后腿,什么目标能实现?

比如说父母让上小学的孩子算10道20以内的加减题,这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很简单,期望值肯定不高吧?但是孩子依然可能会完不成,为什么?因为孩子就是不做,就是跟父母对着干。在这种情况下,你期望值再低也是白搭。

当然,父母肯定是想跟孩子好好配合的,但是因为父母教育不当,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引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因此他们也就不配合父母了。这就对父母的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需要父母是一个沟通大师,可以很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综上两个原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对父母自身能力的问题。

能力高的父母,更了解孩子,也就可以制定更合理的期望值,同时他们也可以更好的调动孩子积极性,从而实现自己的期望;相反,那些能力水平不够的父母,制定的期望值不合理,也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然什么目标也就不能实现。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属于后者。

对于绝大多数的父母来说,当他们的期望值总是无法兑现的,他们就不免产生失控感,会气馁会焦虑。这些负面情绪不断积累,最终会无法压抑爆发出来。只有发泄出来才能维护他们内在的心理平衡,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这是一种本能,是不受控制的。而作为这些负面情绪来源的孩子,当然也就成了最好的情绪发泄对象。于是我们就会看到父母对孩子暴跳如雷、批评打骂。

也就是说,这种期望伤害了绝大多数的孩子。

对于普通的父母应该怎么办

面对期望值问题,父母只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直接面对

要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直面问题本身,解决问题。

所以面对期望值问题,当然最好的方法是父母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加了解孩子,设定更加合理的期望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父母跟孩子完美配合,从而实现父母的期望。

要实现这个目标,父母就只能多读书、多学习、多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曲折的,但是收获也会是巨大的。父母会看到自己设定的期望值一点点的实现,孩子越来越优秀,成就感也越来越强。

二是逃避

当我们面对问题,觉得无法解决时,逃避也是一种出路,尽管这个名字不好听。

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解决期望值问题,那么父母可以尝试对孩子不再设置任何期望。当对孩子没有任何期望值时,自然也就不会因为失望对孩子产生攻击伤害了。

那么对孩子没有期望,是不是就一定教不好孩子?也不一定,因为如果父母的期望值总是设置不对,总是实现不了,对孩子带来更多的是伤害,那么这种期望值有还不如没有,反而对孩子可能更有利。

而且不设置任何的期望,并不代表对孩子完全不管不顾。父母可以更多的关注自己,以身作则。虽然不对孩子设置期望,但是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孩子,带动孩子成长。

当然,要尝试不设置任何期望也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因为人的本能就会设置期望,所以逃避也是需要我们努力才能实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