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衣、吃饭、睡觉方面,古人夏天,有哪些消暑秘诀呢?

 脑洞趣味历史 2020-06-09

大家好,我是脑洞趣味历史,一位专注于趣味历史知识科普的创作者。

炎炎夏日,我们吹着空调,吃着冰镇西瓜、冰激凌,都有些难以忍受这酷热的天气。那么,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古人有哪些消暑秘诀呢?

接下来,咱们就从衣食住三个方面,来聊聊古人的消暑智慧。

从羽绒服到T恤,穿衣打扮是非常能体现季节变化的一件事。在古时候,古人便已经学会了根据气候变化,选择自己的打扮风格。

古代的衣服,主要是以麻葛、蚕丝为材料做成的,其中蚕丝做成的轻薄纱衣最为凉爽。

只不过蚕丝做成的衣服价格也很高,普通人通常会穿麻布、葛布和竹子编成的衣服。其中竹子做成的衣服叫做“竹衣”,竹衣是将细竹子弄成中空状态,再用丝线穿过空竹,最后编成的清凉、透气的衣服。

在古装剧中,咱们经常能看见穿着丝绸的公子哥,他们手里拿着一把折纸扇,十分惬意、悠闲地在街道上逛路,他们这种配着丝绸衣、拿着折扇的打扮便是古时候夏季最让人羡慕的穿衣搭配了。

提起夏天的饮食,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各种冰饮、冰镇水果,其实,在周朝古人们便开始这样吃了。

周成王曾组建了一支专门负责开采冰块的凌人队伍,他们在每年的十二月开采好冰块,放入冰窖中,待到夏季来临的时候,便将冰取出用来制作各种冰冻美食。

按照宋史记载,宋朝宫廷每年储存的冰约有五百多万斤,等到夏天的时候,去掉损耗的还剩下三百多万斤。

宋代的街道上,每到六月便有商贩摆着桌凳,打一把青布伞,吆喝起:卖“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了!

在古代,古人为了让自己住得更加清凉,那可是脑洞大开:像什么夏季用水车往房顶运水制造“水帘”来降温的自雨亭;修建在地下的窖室;用厚石块修成墙壁隔热的“清凉殿”;在屋里修建石床,再打上一口用于制造冷气的“深井”来降温的“空调房”。

了解了古人在夏季的消暑秘诀之后,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相当令人钦佩,他们在有限的环境下,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纳凉消暑技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