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女丁玲:她同时爱上两位男友,于是提出三人同居,结果如何?

 昵称50737480 2020-06-10

引言

《诗经·邶风·击鼓》有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关乎爱情的诗句,千百年来自是不缺。而在封建盛行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却是少有女子敢于表露心迹。世人皆道男子多情,三妻四妾再是寻常不过,却不知民国时代,也曾出现一位“多情”女子。

她就是丁玲,我国建国史上著名的作家,文学家,教育家。因为丁玲的家庭氛围开明自由,自小接触诗书的她,对学习也十分痴迷,这让年幼的丁玲见识广博,知识储备远超同龄。但这一切又和丁玲的“多情”有何关系?丁玲又“多情”至何种地步呢?

▲丁玲雕像

01

丁玲,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小村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丁玲很是幸运,遇到了一对开明的父母。在年幼的丁玲家中,没有繁琐的三从四德,没有桎梏人性封建礼数,更没有天生令女子难以翻身男尊女卑思想。得益于其父母的开明,她从小就被鼓励读书和支持求学,“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老旧顽固思想再也无缘丁玲。

公元1919年,正值五四运动浪潮叠涌。而当时就读于岳云中学的丁玲,自然也接触到了这股最新的思想浪潮。在岳云中学完成学业后,革命和新进步思想的浪潮将这位才女带到了上海。在上海求学期间,丁玲一边完成学业,一边坚持着参与学生游行和革命示威。此时的丁玲,虽出生于封建社会,但从小的家庭环境和求学过程中接触的先进进步思想,让丁玲比起诸多进步男青年也是不遑多让。

▲丁玲旧照

有趣的是,也正是此时,丁玲开始了其“多情”的一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丁玲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学业上的欠缺。因此,为了完成学业的查漏补缺,丁玲开始接触并结识了大批文学界的大师。民国时期,封建残余思想虽说有所消退,但学术水平极高的女子仍是极为少见。丁玲也因此有幸得到了诸位大师的指点和帮助,学业也突飞猛进了起来。

02

1924年,丁玲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一个芳心暗许的男人,胡也频。本以为那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会,抱着“以书会友”想法的丁玲,却是没有想到能以这种方式遇到爱情。

▲胡也频旧照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读书会期间,已经参加工作的胡也频本就对这位早有耳闻的进步女青年有所好奇。此时见面,谈吐优雅、知识渊博的丁玲更是令胡也频一见倾心。对于胡也频的邀请,丁玲未加拒绝,两人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在后来的时间里,两人经常私下见面,共同的文学爱好和对新文化的热衷,理所当然地让两人走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对羡煞旁人的才子佳人。

丁玲本以为已经找到了此生唯一一个值得相伴一生的人,便和胡也频相互约定,厮守终生。接着便前往北大求学。令丁玲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她生命中第二个男人出现了。

▲冯雪峰旧照

03

他就是冯雪峰,丁玲的日语课同学。一开始,冯雪峰只是作为其粉丝而接近丁玲,名声不大且相貌并不出众的他自然是没有引起丁玲的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丁玲逐渐留意到了这个才华横溢的男子,并慢慢地接受了冯雪峰的示好。两人同在北大学习多次深入交流,越靠近冯雪峰,丁玲便愈发欣赏这个学富五车的男子。最终,在时间的牵引下,“多情”的丁玲最终接受了冯雪峰表达的爱意。

最令人费解的是,在接受冯雪峰后,丁玲也没有放弃自己曾经的挚爱。她诚实地将和冯雪峰的经历告诉了胡也频,并真诚地希望三人能同居,共同生活。这是多么荒诞的一件事,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接到丁玲的请求后,胡也频没有感觉到被爱人背叛。而是再三考虑,接受了丁玲的建议,三人开始了同居。而没过多久,实在无法忍受的冯雪峰还是选择了离开丁玲。这段令人唏嘘的畸形的爱,终于在此告一段落。

▲丁玲晚年照片

结语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冯雪峰离开后,丁玲痛彻心扉。年轻的三人都曾相信,能因为爱将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殊不知爱情才是最为自私的东西。

参考资料:

《诗经·邶风·击鼓》

《公祭祁夫人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暮秋独游曲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