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江清代界画第一,刚健之笔如何表现雨后仙境?

 昵称32901809 2020-06-10

近日,龙舟水一波又一波,是日翻开画坛宗师黄君璧先生的《白云堂藏画》,看到一幅清代袁江的《雨歇山含媚》轴,画中以刚健之笔,画雨后山家,大地清新,刚中含柔,颇富诗意。

袁江清代界画第一,刚健之笔如何表现雨后仙境?

《雨歇山含媚》

《雨歇山含媚》

绢本,设色,纵112公分,横63公分

此作品是黃君璧先生捐给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其中一幅。


画家档案

袁江,字文涛,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出卒年不详,唯作品见于康熙37年(公元1698)年至雍正二(公元1724)年,曾任职宫廷画家,宗法宋人,善画山水,楼阁尤精工,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界画之妙,为清代第一。

“界画”是一门专指建筑类型绘画,是一种古老的画种,《芥子园画传》提出界画是“学者之入门”。然而,袁江以前的楼阁界画,主要描绘建筑物,体现功力的是运笔一丝不苟,精细入微,但缺少意境和生活情趣,而袁江的作品一面世,就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作品赏析

这张《雨歇山含媚》,袁江把山水等自然状貌和建筑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建筑还是山水都刻画极精,各尽其美,却又浑然一体。

袁江清代界画第一,刚健之笔如何表现雨后仙境?

《雨歇山含媚》(局部)

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有较强的真实感。画面上一座巍峨的山峰耸立,雨后的远山水汽蒸腾,云雾缥缈间,又有一种海市蜃楼般的奇幻景象。山下绿树掩映间,有房屋几间,刻画细腻之极,屋内有两居士盘坐闲聊。

近景有一座小桥,桥下可见雨后江水泛涨,桥上一名居士行走,似是去赴见屋内的两名居士,童子携琴随其后。仙山意境,天人合一,表现了画家的出世情怀。

袁江清代界画第一,刚健之笔如何表现雨后仙境?

《雨歇山含媚》(局部)

此画体现袁江作画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皴法的丰富性。《雨歇山含媚》中山石主要以卷云皴为主,内侧则以小斧劈、钉头、披麻、矾头等皴法,各种皴法融合使用,没有生搬硬套、模仿的痕迹,反之还有自然、平和、协调之美,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和自已独特的风格。


袁江力求创新,不随波逐流,用灵动之墨,清丽之色彩表现出特有的蕴藉清新、冷艳典雅的美学品格,可谓独具匠心。黄君璧先生很是欣赏他的绘画作品,把他看作是“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代表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