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山的守望:南有花山,北有贺兰山

 桂临塞上 2020-06-10

在中国,岩画分为南北种风格。“南有花山,北有贺兰山!”久已闻名。

其实,南方的岩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都有分布。南方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据说是以赤铁矿粉为主要原料,调合牛血等而成。生成制作年代约在战国至东汉时期。共同点都是大多近水临崖,有些难以想象,那时候的人们是克服了多大困难才画在悬崖峭壁上的。宁明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直到现在,专家们还没有找到一致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通俗点说就是在石头上刻。以贺兰山岩画为代表,包括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基本都出现在山上平整的巨石上成片出现!

更形象地概括就是:南方的岩画多数是用颜料画上去的,北方的多数是刻上去的。

陈列在博物馆中的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山势高峻,景色幽雅,奇峰叠障,危石山上顽强生长的绿树,潺潺山水从沟内流出,“黄河又东北,西去五百里,山岩之上自然有纹,皆为虎马状,灿然成著,类似图焉,故谓之画石山也。”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就在其著作《水经注》中对贺兰山岩画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但是人们依旧充满好奇,贺兰山岩画到底形成于何时?画的是什么?透露着怎样的一种文化气息?这些都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前去探秘!如今贺兰山岩画地也成了宁夏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距离银川城也不过几十公里。

透过这些石头上的符号记录,能感受古人传递给我们的深厚信息。大多数岩石上的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形象生动,构图朴拙简单,姿态自然,写实风格强烈。尤以人首像为主的图案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那些跳跃的鹿,飞扬奋蹄的骏马,双角突出有些不合比例大小的岩羊,甩着尾巴的狗,飞翔的鸟,奔跑的老虎,粗壮的牛,还有猎杀中的猎人等等,皆栩栩如生。看着山沟中石头上成片出现的岩画,一种震撼感油然而生,不得不佩服远古人类的不朽杰作。

贺兰山岩画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先后刻制的,从远古开始就有,大致诞生于一万年前,它记录了银川地区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的山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沟的岩石上,表现对美好生活的部分,数量巨大的图画充分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题材众多的岩画更为我们了解远古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遗憾的是在这千百年沧桑桑田里,许多岩画已经模糊、剥落,沙化,能看到的岩画不太多,希望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宁夏博物馆复制的巨型太阳神图案,占据了整幅墙面

在接近谷口南侧的一座小山山腰上,一幅造型奇特的图像尤其引人注目,这是整个贺兰山岩画的代表和经典之作,被人们俗称“太阳神”。它是在宁夏银川贺兰山举行的国际岩画研讨会的徽标,它被刻在距离地面大约二十米的高处,面对山沟,如今有阶梯可达,站在底下仰望,能感觉到它似乎正在用古怪,神秘的眼神打量着经过的人们。它是人?还是动物?圆圆的脑袋,睫毛清晰可见,向上翘,重环双目,像眼镜,更像是一副面具,有些像太阳光芒一样向外放射的头发,处处透露着神秘。最大最特别的是那双突出的、圆睁的眼睛,是在表达什么?疑惑?发呆?还是愤怒?恐吓?或许每个人看到它都会有自己的解读,更有人猜测它是或许某个部落的首领或者巫师,也有人说它是太阳神,还有人细数它的几圈线条,竟然和我国的历法线条巧合,于是宣布它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或太阳历有关……

宁夏银川段贺兰山沟中分布如此密集的岩画,至少给人们传递了两个信息:一个是这里的山石适合岩画制作;第二个是这里环境曾经适合古人生存。因为在远古时期,岩画是作为记录功能存在的的,那些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动物岩画就很直观说明史前时期此地生存的环境远比现在优越和丰厚。

如果放到现代,人们一定会认为崖壁上的这些图案是某个小朋友的涂鸦。宋代李石《续博物志》有这样一段记载:“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澹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据专家考证,“小红人”岩画的作者是两千年前生息繁衍于此的壮族先民古骆越人。也就是让五十万秦军伤亡惨重的百越民族的祖先,那时候,还没有文字记载,古骆越民族留给世人的这一部“无字天书”充满神秘色彩。带给人们无数的秘密:这些“涂鸦”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两千多年前的人们用什么方式把图案绘在数十米高的悬崖绝壁上的?画作完成经历了多少年代?什么样的颜料能够经受住千百年风雨的侵蚀?

他们以大江沿岸的陡峭崖壁为画板,涂绘了巨大的赭红色图案,将自己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经历两千多年雨雪风霜的侵蚀,直到今天,这些神奇的岩画大部分图案仍然清晰,色彩依旧鲜艳。岩画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所罕见,具有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

花山,壮语称“岜莱”,意思是涂抹得花花绿绿的山。这座断崖山上的岩画是代表,高270余米,南北长350余米,峭崖上画满了各种赭红色的人像和物像。最核心的一幅画位于绝壁的正中,画面上是一个配有坐骑的“巨人”,高3米多,只见他双腿叉开,屈膝而立,腰挂刀剑,头戴兽饰,双臂高举。当地人愿意相信,这个“巨人”就是骆越王。

花山旁的木棉树

无论是谁创造的贺兰山岩画,还是花山岩画,他们造就的这些岩画画着和凿刻在石头上,留给后人们,成为世人的一种精神财富,他们也静静融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无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有谁在听?

贺兰山岩画风景区有一句话“岁月无声,惟石能言”,解读它们,就是了解我们人类的过去!

我是威记!谢谢阅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