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风情(12)故乡建房习俗—偷梁

 雪岸飞鸿 2020-06-10

故乡建房习俗—偷梁

雪岸

偷梁换柱,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是当作贬义使用的。其意思是,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

说到偷梁换柱,又不能不叫人立刻想到故乡安陆赵棚农村建房的旧俗——偷梁换柱中的“偷梁”。这一习俗,使人们将偷梁换柱的性质颠倒过来,赋予了褒义特性,开启了这一成语解释的新天地,也可以说是故乡习俗中一桩趣事。

(一)【辞海】中的“偷梁换柱”

辞海第726页云:“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辞海在偷梁换柱条目又云: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指以宝钗代替黛玉与宝玉成婚事。

一提到偷梁换柱,就想起含“偷”字的诸多成语。除偷梁换柱外,如偷鸡摸狗、偷天换日、偷偷摸摸、偷工减料、偷奸取巧、偷香窃玉、偷懒耍滑、偷猫盗狗、偷东摸西、偷鸡不着蚀把米等等。其贬义贬在一个偷字,即窃取之义。当然,偷字还可作抽空之义,如偷寒送暖、偷声细气、偷闲躲静,则无贬义可言了。

(二)“偷梁换柱”的由来及传说

说到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偷梁换柱并不是天生就具有其贬义性质,恰恰相反,它诞生之初,却有一则受到人们赞赏的动人故事。

辞源第245页云:“偷梁换柱,宋朝罗泌《路史·发挥三桀纣事多实论》,记古史传说,(商)桀纣能“倒曳九牛,换梁易柱”。故事是说,商朝朝廷一次在一宫殿议事。由于该宫殿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正在议事之时,殿柱忽地断了一根,眼看宫殿失去平衡,就要倒塌。就在此时,商纣王立即走到断柱旁,伸出了一手,托住殿柱,直到人们将新柱换上。虽为偷梁换柱,实则赞扬桀纣力大无穷和临危不惧、果断施策。

在此,要说的是,人们对历史上的商纣王的印象,一直是个昏君、暴君、淫君。其实不然,早在东周,就有人质疑这种污名化了的纣王形象了。春秋时孔子的著名弟子端木赐(子贡)就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就是说其实这纣王的坏,也没传说中那么厉害。只不过君子们厌恶处在下流的人,人一旦名声不好,成了坏人的总代表,就什么屎盆子都扣他头上。

当然,史书乃至野史对偷梁换柱的记载不乏贬义之词。最典型的莫过于发生在秦朝宦官赵高、丞相李斯伪造诏书,扶胡亥称帝之事。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南巡中,突发疾病,传旨丞相李斯,下达立扶苏为太子的诏书。起草诏书并掌管玉玺的宦官赵高故意扣压秘诏,待秦始皇驾崩,秘不发丧。并与李斯密谋,为日后专权,以偷梁换柱之手法,伪造诏书,赐死扶苏,斩杀大将蒙恬,扶持昏庸无能的胡亥为秦二世,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关于偷梁换柱之说,还有一则传说是,东汉刘秀起兵时,途径安康,兵马断粮草,靠采食桑椹充饥果腹渡过难关。刘成就霸业,下旨封桑树为树王。官差将王袍错披在臭椿树使臭椿树终成树王。而真正立功却末得到封赏的桑树气破了肚皮。以至至今桑树身上的窟隆还在流黄水刘秀知晓后,颁旨官差以谢罪天下万木。以致误得王位的臭椿树后人用作房屋梁柱时,要月夜盗取。

三)军事、政治上的“偷梁换柱”之计

当然,说到偷梁换柱,人们必然会想到它在军事上乃至政治上的应用。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云: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其意思是说,频繁变更友军阵式,藉以从阵中关键处抽换其主力部队,待其自败后乘机加以控制。《易·既济·彖》“曳其轮,义无咎也。”系指只要拖住车轮,便能控制车的运行。用白话文是说,在与友军布阵共同出战敌军时,可以在频繁变换友军阵式的过程中,暗暗地将其主力部队方位调换,或以我军主力取而代之,以击败敌军之策。

运用此策得胜者,历史上案例甚多,不胜枚举。

信陵君窃符救赵,最为有名。

春秋战国时期,魏公子无忌封信陵君。公元257年,秦昭王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救赵。魏王受秦王恐吓,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观望。平原君使者魏公子再次求救,信陵君数请魏王魏王畏秦,终不听。信陵君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大梁东门监隐士侯赢献上偷梁换柱之计。信陵君说服魏王宠如姬乘夜盗出虎符。晋鄙验符后仍不交出兵权信陵群便让侯赢之友朱亥杀晋鄙夺军权,率精兵,直取秦军。被围城中的平原君又从城中杀出,两军夹攻,终于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观此典故,可视为“偷梁换柱”之计的成功运用信陵君说服如姬窃符,可视为“偷梁”;继而除掉晋鄙,抽掉魏王的精锐部队,可视为“换柱”。

韩信偷梁换柱亡西魏亦为一例。

公元前205年,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举兵伐魏。当韩信率兵到达黄河西岸临晋关时,见对岸西魏王豹早有准备,知不能强渡,于是择地安营,赶办船只,与魏军隔河相峙当韩信探知上流夏阳魏兵甚少,守备空虚,便决定采取“偷梁换柱”之计,增派兵力,集中船只,佯装由临晋关强渡黄河迷惑对方却调动大军至夏阳,欲出其不意,从从侧面渡河突袭。西魏王豹得探卒一日三报,均韩信在西岸临晋关集中兵力,赶办渡河船只,于是将主力铺满东岸,封锁河关。谁知一天黄昏,魏军突然听到对岸汉兵陈船呐喊,以为韩信要率兵强渡,便立即加强防守,准备迎击。但魏军不曾料到,韩信此时已从夏阳渡河,突袭魏军后方安邑,生擒守将,并向魏都平阳进军。西魏王豹惊悉安邑失守消息,急忙从黄河岸边抽军回击,并率亲兵出都,堵截汉军,途中正遇汉军杀来,于是摆开兵马,与之交战。结果一交即大败而逃。汉军全力追赶,将豹围住。豹突围无方,束手就擒。

刘放偷梁换柱赚诸葛又是一例。

三国时,魏国的刘放善于写作书信、檄文,也是伪造假文书的高手。公元233~236年,孙权与诸葛亮联合,欲一起出兵攻打魏国。不久魏边关的探马截得了孙权给诸葛亮的书信。刘放就改换信中文辞,伪造成孙权写给魏征东将军满宠的书信。信中内容显示孙权似将归化于曹魏之意。又以巧妙办法将信转至诸葛亮手中。诸葛亮得此信后,以为孙权有贰心,立即把它誊写了一份交给了吴国的大将步骘等人;并修书一封给孙权,信中重申吴蜀联盟的重要。孙权接到书信后十分吃惊,唯恐诸葛亮怀疑自己,便向诸葛亮再三解释说明。刘放所用移花接木、偷梁换柱之计,虽未立即瓦解吴蜀联盟,但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吴蜀联盟制造了阴影。

当然,历史上此类案例层出不穷,且花样翻新,就不一一细述、

(四)古建筑修复的“偷梁换柱”技巧

“偷梁换柱”也是古建筑的专业术语。但在它在被使用于古建修复的伊始,可能也只是工匠口中的一句笑谈,之后伴随着古建筑的发展而约定俗成。

房屋要动梁架不动柱子,动柱子必顶起梁架就是房屋修理的偷梁换柱。在山西芮城元代永乐宫的三清殿角柱上,曾留有元代题记,证明这里被“偷梁换柱”过这应该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记载。

由此可知,“偷梁换柱”其实是古代匠人在对建筑进行大修时,在不触动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更换大梁或柱子的一种施工方法。由于许多古建筑的构造形式堪称鬼斧神工,其柱子与梁枋构件连接的榫卯构造的精密复杂程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建筑业里的能工巧匠经过不断实际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其具体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牮(音jiàn),即用木柱支撑倾斜的房屋,使之平正)杆支顶与柱子有连接的各种构件,以卸掉柱子的荷载,再将柱子周围挖槽取出柱基石,然后,将新柱子安上。二是不移动柱础石,用牮杆将柱头周围的构件抬起,以减少柱子底部的压力,露出管脚榫,撤除残柱更换新柱。更换梁枋一般不需要动柱子。

(五)故乡山村建房中的“偷梁”

在故乡安陆赵棚山村,还是笔者小时候就多次听到人们关于建房“偷梁”的真实故事。这里所说的偷梁换柱,是只“偷梁”,不换柱。

那时,农村建房一般是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建房是农家的大事,于是便有很多讲究从选基定向、备工备料,到上梁,到建成入住、请客,循序而进。备料中包括备梁。备梁以偷梁为首选。就是要挑堂屋的梁树梁树一般房梁多用榆木、楸木,或杉木臭椿树。而且最好是偷伐别人的山场上或房前屋后的梁树。当然事前要到附近山场或村庄查看,如发现可做房梁之树,便趁黑夜或早偷伐运回有的地方的习俗规定,梁树放倒和运回起,不准人从上面过。梁到现场后,顺着阴阳先生所定的方向插在门前而且从做成功架上屋脊止,要一直用人守护。

被偷的主人是不介意的,有人偷他的树去做梁柱,他认为是他家里出了栋梁之材、出了神树,不但不生气反而为之高兴。当然偷梁树者,一般要在所偷之树残根上放上银钱。

至于上前的选择吉日;上梁时的梁木挂红(红布缠绕梁身)杀鸡滴血(将鸡血滴在绕梁红布)、点洒祭酒、升梁撒糖与喊彩(向人群撒糖果、糕点、饼子、铜钱、香馍以及同时喊叫带彩头的四言、八句,均为祝贺吉祥之语);和屋梁安放到位后的请木工、土工和亲邻共喝喜庆之酒,非本文应有之义,就不多说了。

此外,据有关资料介绍,偷梁习俗并非笔者故乡之独有,鄂西、陕南、河南以及湖南一些地方旧时均有此俗。陕南安康人建房用梁习俗尤为严格,即非偷不能用也。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建房早以水泥钢筋替代了土木结构,偷特有的风俗民情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是部分老年人对住事的回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