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笔记:子蕴风华,琴心雕花

 我的七彩石 2020-06-10

黎燕

感谢博园,让我与女作家子蕴(其名刘湘),成了知己。

2017年春节过后,子蕴将她的专著《青》,通过快递赠于我。

捧起装帧精当,格调不俗的文集,兴奋与欢欣无以言表。

无疑,这本散文集,以其素朴淡雅,雍容丰厚的韵致,极具历史与文化内涵,直入我心!

这本书独具匠心,颇有气象,369页的容量,分为:四篇序言,十个章节与尾声。

云卷云舒,清波荡漾的文字,间或搭配黑白老照片,格外清逸。

由此感念,这是:子蕴风华,琴心雕花。似水流年,自成山河。

散文集《青》的艺术特质,可多视角解析,我仅从二个方面加以诠释:

其一,子蕴以素描的笔触,真实地描摹自己的成长史,深情地吟咏心灵牧歌。

子蕴用三个章节,120页的篇幅,细致入微,情景交融地抒写了长达十年的上山下乡经历。

似水流年,山重水复,子蕴始终坚守对祖国,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的爱与责任感,将担当的缰绳,坚定不移地套在柔弱的肩膀上。

北国的黑土地,留下了她坚忍不拔的身影。修水利,挖河泥,掰玉米,编写文艺节目,撰写新闻稿,过烟火日子……

宁可经受千辛万苦,也要活出自我,活出尊严,活出滋味。艰难曲折的生活中,子蕴兰心蕙质,外柔内刚,锲而不舍地耕耘与付出,终将波折与困境,神奇地化为旖旎芬芳的花朵!

这样的画面萦绕我心:

北大荒的集体宿舍里,子蕴以大姐情怀,不声不响地把自己安顿在靠门处,让萍水相逢的几位姊妹少受冷风,多些安稳;

无论在连队,还是在三十二团宣传队,抑或报道组,子蕴都和大家友好相处,眼里尽是别人的长处优点;

身为报道组中坚,在《黑龙江日报》发表长篇人物通讯后,子蕴无半点沾沾自喜,把功劳全记在别人身上;

子蕴毫不犹豫地将回城的机会让给了弟弟,为的是井下挖煤的弟弟,早日回到母亲身边;

在扑灭山火的险境中,子蕴面对荒草肆无忌惮疯狂燃烧,毫不畏惧,间歇时与队友一起唱歌,鼓劲加油;

子蕴坚守真爱,与同年同月同日生的D,守望相助,爱恋十年,在极偏僻的大兴安岭大杨树结婚生子,谱写了超越艺术塑造的唯美爱情之歌;

……

子蕴以超强的记忆力,将铭刻于心的往事娓娓述说,讲给儿子,抒写成文,发表于新浪,并结集出书。

她总是以阳光心态,坦然面对生活的困境,追寻生活与人性的亮点,加以放大,让自己心里溢满光明与温暖,集聚能量,以饱满的生命元气,顽强闯过接踵而来的难关,次第迎来峰回路转,花雨缤纷。

于是,书中的主人公,一个真性情,心里装满爱意,耿直聪慧,纯真豁达,提灯送暖的才情女人,有血有肉,呼之欲出地凸现在我的视野里。

这本书的大情怀,大手笔,大格局,自然天成于唯美飘逸,诗意盎然的文字里。

此书的内在魅力,由此成就。

二.子蕴以简约的笔触,清晰地抒写了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家族,亲友的陈年旧事,折射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脉搏

这本书的难能可贵,就是子蕴行云流水地描摹了自我成长的社会背景,展现了烟火人间的原汁原味,演绎了回声久远的凝重意境。

 子蕴风走云飞地抒写了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情感内涵,与此同时,视角开阔,画龙点睛地抒写了自己的家世,亲人,朋友,以及有缘相遇的人事场景。

跌宕起伏的生活写真,通透映像了一个个时间点的境况与投影,时浓时淡地展现了内在与外在的灵犀感应,具象地凸现了老北京的气息与脉动,成为探幽旧时光的锦绣钩沉。

请看,子蕴以大写意的笔法,追根溯源,画龙点睛地抒写了自己的亲人:

颇有文采的爷爷,年轻时从安徽宣城辗转来到北京,创建了宣城会馆;

才华横溢的父亲,爱好文墨,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还是扮相唱功俱佳的京剧票友。精通财务,任天津钢厂财务科副科长,工作一丝不苟,讲究生活情趣;

母亲天生丽质,心气很高,生活细节上,颇有艺术气质,出生于大户人家,童年经历了家族的大起大落,在四合院的平民堆里长大,通过扫盲,达到初中文化,走出家门,获得稳定的职业。

子蕴与哥哥姐姐和弟弟,都孝顺聪明,自强上进,品学兼优,就读于重点学校。

姐姐和一名男孩代表天津市少先队员,在机场给外国贵宾献花,出乎意料地将红领巾系在尊贵客人的脖颈上,为国争光,深获好评。北京师范大学高才生,教书育人的优秀女教师;

哥哥才气逼人,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阜新工作,后考入邮电学院干修班,几经波折,调回北京工作;

弟弟宽厚大度,侠骨柔肠,从北大荒回城后,在单位主管人事工作,与人为善,以诚待人,人缘极好;

爱唱歌的少年子蕴,在北京市少年宫老师的培养下,考入了人人羡慕的布谷鸟合唱团,风调雨顺地受到了歌唱艺术的熏陶和启迪,还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过,这为子蕴的艺术气息,美丽人生,起到了升华与提纯的坚实铺垫。

一个个平凡而有素养的亲人,一件件庸常而温润的往事,在子蕴情深意切地叙述中,形象鲜明地进入了读者的视野里,让人流连忘返,感慨不已。

这些人,这些事,有着人间最普通最美好的心性,情感,爱意,期许……

逝者如斯,上善若水。

子蕴深情回望前尘往事,清晰地听到了风中晨钟暮鼓的鸣响,就有岁月深处的沉香萦怀,不绝于缕。

心有暖意,向美而行的子蕴,潇洒弹奏文字的竖琴之音,就有星光璀璨的心声,流淌于天地间:

【这是一个多雪的冬天。

纷纷扬扬的雪花似乎一直没有停下来过,那时我们刚搬出母亲的老宅,那个见证了我的家庭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老宅,那个令我那么怀念的与父母姐姐兄弟们挤在一处浸满亲情温暖的老宅,那个盛载着我返城十年打拼生活足迹的老宅……

……因为在我的思想里,老北京似乎与平房四合院的空间联结在一块,与在这胡同里生活的北京人密不可分,那一声声亲切的“二姑娘。二姑娘”的叫声,浸润着多少浓浓的情意和故事啊!】

——《青·尾声》

真水无香的文字,力透纸背地抒写,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多少年过去后,因这样的文字,人们可感知远去的岁月里,老北京曾经的生活况味与心灵脉动;人们也可感知那年那月,曾经在黑土地耕耘田垅的青春背影,经受淬炼的潮起潮落。

如是,子蕴的这本书,成了极具史学价值与艺术张力的珍贵文本。

散文集《青》,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与艺术品位,必将感染,震撼更多人的心灵。

注:这篇旧作,反复修改,今发文。子蕴的散文集《青》,是简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