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之问——一首唐诗,让我活成了岳不群

 旧时斜阳 2020-06-10

《笑傲江湖》里有个岳不群,刚出来的时候他经常告诫弟子“时时记得仁义为先,做个正人君子。”自己也能以身作则,身为华山掌门,能做到不近女色,夫妻感情甚笃,结婚十多年仍师兄师妹相称,好得不得了,更难的是,他门规甚严,咯守“正邪不两立”的原则,在江湖上有着“一等一的声誉”。

怎么看都是一等一的江湖君子,只觉得天地间就这人最君子了,哪里知道看到后来剧情反转的离谱,这位被我给予厚望的君子剑,着实做了几件君子之事,为得辟邪剑谱,不惜迫害自己的徒儿,妻子和女儿,为练辟邪剑谱而自宫,偏偏所做的这一切还冠上忠义之名,看到最后让人不得不在心里骂上一声:“这人好生不要脸?”

有了岳不群这个君子贱做榜样,让人总觉得天底下怕是再没有这么不要脸的人,直到前些日子翻阅《全唐诗》的时候,目光落在一个叫宋之问的姓名上,才感慨奇葩年年有 今年特别多,比起岳不群的无耻,宋大人将不要脸的境界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怎么?想知道,别急,看下文。

我相信很多书友与我一样,最初对宋之问的认知是来自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哪怕是过了千年,每当有人提起仍让人肃然起敬,那首连三岁小孩都能吟唱的鹅鹅鹅,无不向世人告知他的存在,你们猜得没错,这个人就是骆宾王,大唐最富有传奇的男人。

说是这一年,宋之问因多嘴多舌遭受妒忌,被朝廷路流放到江南,虽说是贬,但宋之问的心情还不错,不要脸的人大多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来都是他们的座右铭,说是这日被人催促赶了一天的路程,才到了杭州地界,旁人累得够呛,倒头便睡,宋大人却怎么也睡不着,眼看夜空繁星点点,皓月当空,大好的景色让宋大人心头涌起了夜游览灵隐寺的心思,他谁也没告诉,就那么偷偷的去了灵隐寺,沿着寺庙的长廊走了几个来回,便在长廊上漫步吟诗,挖空心思地作出了第一联:“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又总感到不如意。如此这般,算是惊动了寺庙的老僧。

那老僧见大半夜了,还有人如此有雅兴,倒也没驱赶的意思,亲自给点了长命灯,本想宋大人吟完了诗词,自己好早些歇息,却不想宋大人下两句迟迟吟不出来,急得老僧不得不重新坐了起来,冲着长廊问道:“年轻人深夜不睡觉,却在这里苦苦吟诗,到底为什么?”

宋之问陡然听得声音吓了一大跳,见是一个老曾,倒是镇定了不少,答道:“弟子修业于诗学,刚才我想赋诗以题此寺,无奈兴思不来,苦吟不得佳句。”

“佳句哪有那么好得的?你当是卖白菜?”

老僧有些不悦的道:“你且给老衲吟上联。”宋之问即吟诵第一联给老僧听,老僧听了后,反复吟唱了几遍,便说:“为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呢?”一看就是高人,短短两句气势全出。

宋大人没想到一个老僧竟有这等本事,显得十分惊讶,惊讶于这两句诗的遒劲壮丽。他又接着把这首诗吟到终篇:“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很明显前面的诗句很平庸,唯独老僧的两句十分的惊讶,算是点亮了整首诗词。

当晚宋大人心满意足的回去了,第二天宋大人又去了,高人再多去几次,多几首诗词,在以诗词为主业的大唐,一首好诗词可都是财富,君不见太白一首《蜀道难》登上了翰林么,白居易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名声大显,宋大人为官几十年尚未拿得出一首说得过去的诗词,难免耿耿于怀,好不容易碰上见识,才情不俗的老僧哪能就这么放过,借着拜访之名入了寺庙,却不想再也见不到昨日的老僧。

寺中的僧人起先说没这个人,宋大人可不是三岁的小孩,自是不可相信,难不成昨晚本官见的是鬼不成?经不住宋大人的层层盘问,最后寺庙只好寻了个知道底细的人,那人告诉宋大人,昨晚的老僧便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

宋大人大惊之下,继续盘问,僧侣拗不过只好告诉他,当年徐敬业兵败后,与骆宾王都潜逃了,没有抓到他们。将帅们顾虑漏掉了大头目,会落大罪名。当时死了几万人。因此找与他俩相貌相似的人,砍下头来装在盒里呈送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俩没有死,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再抓捕送给朝廷。”因为这样,骆宾王才逃过了一劫,这事儿出《本事诗》,虽是野史,但还是值得信一信的。

看到了这儿, 也许有人会问,只是剽窃了两句诗词,算不上不要脸,时至今日这事儿多了去了。

我想说,咱的话还没说完,你急啥,接着往下看。

如果剽窃骆宾王的诗词算不上什么,那么接下来的举动,可谓是人神共愤了。

自古凡是文人都爱好文字,何况是在盛世大唐,诗词歌赋绝对是抢手货,所以但凡有才情的人,没事总要吟哦两句,万一那天诗兴大发,唱出了两句好诗那可是发财的门路,因此饭可以少吃,诗可不能少吟的。

话说,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性子豪爽洒脱虽没做官,但也不痴迷仕途,平日里游手好闲也入宋大人的法眼,哪知这一日,刘公子不知那个经搭错了,仿佛是诗仙李白下凡一般,随口作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诗云: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一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生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惟有黄昏鸟雀悲。

无疑这是一首好得不得了的好诗,好得连千百年后的曹雪芹都没放过,《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及黛玉的《葬花词》“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用词与意境显然是模仿了这首诗,可见此诗魅力。奈何,刘公子并识货。

写完诗的刘公子不知是一时太过兴奋还是给忘记了,诗词的扉页上也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就迫不及待的给宋之问送了过去,期待做舅舅的点评一下,给点好的建议,哪知宋大人全然没有提携后辈的长者风范,在读了外甥这首尚未署名公布于众的诗后,赞不绝口,尤其喜爱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起先还能保持长者的矜持,只是反复吟唱,反复赞扬,但禁不止越看越喜欢,请求外甥将这首诗让给自己,刘希夷起初答应了,毕竟是自己的舅舅,又是朝廷的官儿,声名在外,不答应谁知会不会给自己小鞋穿。

可禁不住宋大人时时吟哦,碰到熟人也吟唱几句,得到大家一直赞扬,刘公子终于知道了自己神来之笔的价值,表示了反悔之心,要宋大人把这首诗词还给他,好不容易得到的千古名句,岂可轻易在让人,恼羞成怒的宋大人充分发扬了岳不群不要脸的手段,命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彻底占了这首好诗。

大好的有为青就这么惨死,难免让人惋惜,但老天爷对人是公平的,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后世编纂的《全唐诗》,就这舅甥两留下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外甥的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改了一下标题,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这一点想来宋之问到底也想不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