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RPA实施成功的秘诀:研究别人如何失败

 RPA研究院 2020-06-10

在失败当中学习,是整个生活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在分享他受用一生的思维方式时,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逆向思维”理论:“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里了。”

研究如何失败,经常比研究如何成功更让人醍醐灌顶。

RPA的实施,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碰坑在所难免。如果能通过反思失败案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那么RPA项目的落地与推进也许会顺畅许多。

1.RPA实施不畅,大多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例如:员工接受不了RPA,业务人员不配合。

作为一项创新技术,RPA的实施与应用可能会引起部分员工的焦虑与疑问。因此,弄清这项技术对员工工作角色的影响非常重要。

不少公司通常会将大量重复的简单工作交给实习生或是计算机能力较弱的老员工处理。一些业务人员可能担心饭碗不保,或者力不从心,往往不太配合。如此一来,RPA项目就很难推进。

那么,怎么和员工解释比较好呢?相关负责人可以换种说法,比如“实施RPA是为了改善业务流程,给大家减负”,让员工意识到RPA是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而并非要取代他们。这样,员工或许能更乐意接受RPA。


2.不是所有业务流程都要实施RPA。

例如:所有投资回报率(ROI)高的业务流程中都实施RPA。

为了推进工作方式改革,某公司曾试着在所有投资回报率高的业务流程中都导入RPA。遗憾的是,半年之后,项目还是没有出成果,不仅耽误了业务进度,工作方式改革也停滞了。

有时RPA还需对接外部系统,遇到异常情况不好控制。大范围部署RPA时,由于硬件设备、运行环境和操作系统等差异,都可能导致流程操作出现问题,且问题排查难度大、成本高。

那么,可以先从一些较小的业务流程着手,等管理者和业务人员有意识后再逐步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成果显而易见,实施过程也顺利许多。





哪些业务流程和RPA更匹配?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RPA的影响和价值,企业或组织一定要弄清楚哪些流程适合RPA技术的实施。

◆大批量

RPA的一个主要好处就是节省人力。所以,面对那些大批量的业务流程,应毫不犹豫地开启RPA。

◆容错性低

在某些面向客户的流程中,人工错误往往会令客户产生糟糕的体验,并产生严重的监管问题。RPA可防止人工错误,提高客户满意度。

◆基于规则

理想的流程可以通过特定的规则来描述。RPA机器人在实施之前需要进行编程,如果无法编程流程规则,那么该流程则不适合实施RPA。

◆要求速度

对速度有要求的流程。任何可能延迟向客户交付服务的流程,都应该实施RPA,因为它可以使流程按时完成。

◆劳动力需求无规律

当企业面临高峰需求的时候,恰巧又难以找到合适的临时工,此时RPA机器人可以帮助企业轻松应对业务需求高峰。

◆成熟与稳定

稳定的流程更是适合实施RPA。如果RPA实施在那些经常变动的流程中,则会迫使开发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部署和维护,同时也会浪费企业的时间,增加成本。






3.盲目参照成功案例,

不一定会部署成功。

例如:在没有充分验证的情况下,应用了不适合的RPA产品。

公司内部要通过部署RPA的提案或申请,就必须讨论成功案例。然而,每个公司的业务流程不同,部署环境不同,工作上的需求也不同。如果不考虑自身环境,盲目参照成功案例选择RPA产品,就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各种阻力,导致项目难以推进。

那么,应该根据公司规模、自身需求和经验状况,在考察自身业务流程、预算等基础上,选择适合公司RPA产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