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宗室如养猪,明朝王室的这个奇葩政策,到底每年要花掉多少银子?

 看北朝 2020-06-10

一丝不挂acfun根据《14_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_刘昀》这篇论文,宗室和皇室的花销占了财政收入的一大半。

难以置信啊,这样的话,明朝完全是被沉重的宗室和皇室花销压垮的,而不是军费。

还有这一份神奇的表格,清朝有那么多官员么?

嘉靖年间就如此可怕了,以后穿越崇祯直接把各个宗室都抄家,军费可以涨到2000万两直接用银弹把满清填平了,宁远的堡垒群也有钱修建了。

神圣智狼很简单啊,本朝和俺大清是把官吏一块儿算了,其他时期就只算了官。你相信汉朝的官加吏才7000多人?别的不说,单单乡老、亭长恐怕就不止这个数。

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汉书-百官公卿表》

一丝不挂acfun看来没算亭长啊,汉高祖一下子没编制了。

陈王钺:后期居然超出官俸与军费的总和还多。

gardian:所以从嘉靖开始就拖欠宗室俸禄啊这个锅得朱元璋和朱老四一起背。

cavity:嘉靖时,宗室的禄米六到八成都要折算成纸钞发放。

季退思早就打折打的一塌糊涂了嘉靖朝起都改成打三折发放了,还能玩出连续几十年一分没发的事情。

句章居士:这是实际开支还是理论开支?

cavity账面上的,后面都超赋税总数了。

一丝不挂acfun理论的。1602年明朝收入也就2200万两白银(折算),可是支出2800万两。

句章居士明代财政就是这点复杂,不但理论和实际有出入,账面实际和现实收支也有出入,按照剑桥明代史的讲法,各地都有一套规范,不按中央指标而依照各地成规来操作。

季退思早就给地方贪污的干干净净了。

我看论文啊,潞王400万亩的庄田,根据地方志整理出来的数字,实际的租息不会少于100万两,但是一共才移交给潞王府一年6万两银子,潞王随便花花就没了,抄了有何用。地方上你一个县一个县的慢慢整理去吧。 

全支本色禄粮,是地方官府难以承受的。如弘治三年(1490年)四月戊子,户部诸臣在上言中称:“各王府自郡王、郡主以下至仪宾等官禄米俱有定数。近多妄引事例乞以折色改本色。今各处灾处,减免税粮不少而宗支蕃盛,禄米日增,止给本色一半,犹惧不敷,若俱听其陈乞,何以堪之?伏乞裁之以义。”明孝宗也对此深表赞同。

又如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十二月戊寅,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上言指出:“国初,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三千石。其后,天潢日繁,禄入不给,世庙时更定,郡王岁支一千石,三分本色,七分折钞,载之《会典》中甚悉。”

可以说,在宗藩繁盛,禄粮日增的情况下,大比例地折色支取禄粮,更成为地方官府借以缓解财政困境的重要方式。


时至明朝后期,宗藩集团中贫富分化的现象极为突出,一些“富宗”或“强宗”成员拥有面积广大的庄田,依旧维持着奢华的生活,而与此同时,一些“弱宗”或“贫宗”成员完全依赖禄粮维持生计,禄米的长期拖欠让他们的生活陷入了极为困苦的境地。在数量对比上,“贫宗”更占多数。

“宗支日烦,禄米无措,郡王而上犹得厚给,将军、中尉多不能自存。已封者若此,不得封者可知矣。”


“至于贫乏者十居五六,甚有室如悬罄,突无烟而衣露胫者,亦病极已。”


如嘉靖末年由山西代府的一位将军的上奏而引起了朝廷一场关于宗藩问题的大辩论。如嘉靖四十年(1561年)二月癸丑,代府奉国将军朱聪浸等人以禄粮积欠数年,诣阙自陈,全面讲述了山西宗藩中贫宗成员的凄苦情形:“臣等身系封城,动作有禁,无产可鬻,无人可依,数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有年逾三十而不能婚配,有举露十年而不得殡埋,有行乞市井,有佣作民间,有流移他乡,有饿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俯地仰天,无门控诉。请下所司,将积逋禄米共二十二秊(年)清查催补,使父母妻子得沾一饱。冒罪而死,亦所甘心。” 

明世宗披览疏状后,也不免生怜悯之心,责令山西抚按官核报。


可以说,“宗禄困境”至此已不仅仅是加重了明王朝的财政危机,而且大有演化成一场震动明朝上下的社会危机之势。

正如朝臣所言,当时,“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至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而诟有司。守土之臣,不惟惧辱,且惧生变。故官司困于难供,宗藩病于不给,天下无可增赋之理,而宗室蕃衍无休时,是可不为寒心哉!”

一丝不挂acfun论文里面的算法是取了几个有记载的藩王,算出平均一个宗室一年给190两银子。然后根据宗室总数算出来的支出。

季退怎么可能,绝大多数宗室是奉国中尉啊,一年就200石,实际上末期全额才能拿30两银子,大部分一年能拿到十两八两就烧高香了。能有190两才怪,明末大多数镇国将军都实际拿不到那么多。

一丝不挂acfun200石才30两?那篇文章里给的数据是1石0.6两。它算出一年平均拿290石,等于平均190两。

季退思宣德时期就是五分宝钞五分米了,到嘉靖后七分宝钞三分才是米啊,再后来九一都很常见了,宝钞你倒是可以抄回来几大仓库,要来何用?

萧十一郎这么说亲王郡王的庄田是地方政府代管的,我看《中国财政通史,明代卷》里面公主是自己收租的,为什么亲王不能自己收租?

wj_zju:王府手能伸到的地方都是自己收的,几万顷地,遍布数省,就只能代征了。

季退思实际上庄田分成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早期朱八八和朱老四划拨的一部分卫所军,收的卫所屯田籽料,租息一般是十取一但是都是粮食本色;

第二种是皇帝封赏的,实际都是地方政府代管的,地方政府按反复折合最低的折换率移交折色银子;

第三种是藩王通过经营积蓄,自行兼并来的土地,这部分相当类似普通官僚地主自己收租,一般可以收到十取三,而且明朝后期开始多数收银子了。

但是第一和第三种的面积其实都不多,绝大多数藩王占地都是第二种,而藩王从中获得的收入极低,其中的差额都被地方官府窃夺瓜分了。


刚果花园:是的,宗室所占大头其实是依靠地方官员来供给的。问题在于地方官连该上交的国税都欠着,该缴纳的金花银都欠着,地方上养的那些猪宗室又算得了神马。所谓宗室吃垮大明财政其实一些业余黑黑出来的,无非在史料中采摘一些自己需要的数据脑补一下,至于数据分析,他们会吗?

萧十一郎明代宗室自己有封邑,本不该再发禄米,如果学本子的嫡子继承法,把次子和侧室的儿子都送到军队去,或者自谋职业,财政问题能解决一半。偏偏还死盯着不放弄个玉牒出来,让清廷一锅端掉。

嘉靖的奢侈真不比正德乱花钱好多少,写个青词或者对联还得金书,磨一碗金粉发给每个人,然后那些大臣个顶个用大笔三四只,前几只刮完大半的金粉塞袖子里,后一只扫完碗底再写字。

箫管遗音:死亡率太高,宗室掌军太危险,老朱一家都饿死了,心理阴影大。

tgwtgw:老朱那时候藩王带兵还是有很多的,朱棣造反后就削藩了,然后又出个宁王,这之后干脆就把姓朱的通通当反贼预备队来防备了,这才开始彻底的当猪养——实则连养猪都不如,养猪还要育肥呢!

zhgame:搭车问一下,这个金粉还真是金子磨粉?感觉金属的粉末用来直接写字很难想象啊,又不溶于水,写的到纸上吗?

萧十一郎纯金粉,把金块用石头或者锉刀慢慢磨下来,然后加入牛皮胶水捣成糊状。

tgwtgw:为啥明朝不搞推恩令呢?

季退思朱八八是神经病 全员世袭罔替 怎么推恩?

tgwtgw:然后最大刀阔斧的朱棣得国不正不敢搞太狠后面更没谁有这个魄力?

季退思谁也搞不了吧,本来就是亲王的嫡子世袭亲王,其他儿子都封郡王,你怎么推恩,没恩可推啊。

古代那是因为亲王的嫡子世袭亲王,其他儿子没地皮没爵位,所以才能推恩。明朝的藩王是一没有领土,二没有财政,等于都是领工资的公务员,又有什么可分割的呢?

tgwtgw:汉朝推恩令推到最后一帮自己养活自己的老百姓明朝降格到底还是要吃国家饭连种地、做工、考科举都难。

季退思朱八八的藩王制度不知道是谁给想的,完全是最糟糕的办法了吧,所有的分封制的坏处全有,所有的分封制的好处全没有,李善长之流被杀真不冤 。

节饮缩食加菲猫这个制度自然是猪爸爸自己想的,那个小子敢间其骨肉。

AncientSin:我觉得问题最大的是不肯让宗室干活,连自食其力都禁止,只能靠财政养。

贝当门生戴高乐:还是我大清好,考试不及格直接当闲散宗室,每月领低保666666。

fighterbruno:朱元璋定政策要养,朱棣要防,两者结合就形成了个明朝宗室既多又废的局面。

而且到最后,庞大的宗室在中央除了皇帝以外,在官僚队伍中连个代言人都没有,自然是黑锅背尽。

像唐朝李适之,宋朝赵汝愚都当过宰相,明朝的宗室不但武将不能做,连读书考科举都不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上升通道被严重堵塞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