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5曝光:揭露幼儿园里的“弄虚作假”

 幼师口袋 2020-06-10

今天是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假日”。

在这样的日子,我要来聊聊幼儿园里“弄虚作假”的那些怪现象!

比如,困扰着无数幼师的“案头工作”,有多少是为了孩子?有多少是为了应付检查?下面这张图画的,是不是你本人?

哪些案头是“假”的?

幼儿园里的案头工作很繁琐,各类计划、总结、教案、研究、观察记录等,充斥着老师们的日常工作。但其实,他们设立的初衷都是有理可依的、是为了孩子发展考虑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并非所有的案头工作都没有意义。

那为什么案头工作会让老师叫苦不迭呢?因为幼儿园里充斥着这些“假”案头工作:

1.应付检查的案头工作

我有个大学同学,在一家很有名的示范园工作。那里每上一节集体活动都会有相应的记录,包括孩子的作品、老师的评价、孩子的活动照片等,学期末会整理成册给家长。

但事实上,即使孩子当天请假没有参与活动,老师还是会在第二天要孩子补上记录。这样的案头就是“弄虚作假”的。

2.盲目跟风的案头工作

这些年,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观察和记录了,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教育理念和它们的记录方式涌入国内,受到了一大批幼儿园的追捧。但是,这些方式真的适合我们的幼儿园吗?

国外1个老师只照顾5、6个孩子,国内1个老师要面对2、30个孩子;国外幼儿园地位很高家长会全力配合,国内的家园合作却没有那么深入;国外老师绝大多数都有专业的资质,国内的幼师队伍却参差不齐.....

生搬硬套国外的观察记录方式,只会让幼师的忙碌“雪上加霜”。

总结一下,幼儿园里的“假案头”,一类是为了应付检查、一类是盲目跟风;它们对老师来说是浪费时间的额外工作;对孩子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

而“假案头”的可怕之处在于,老师的时间被夺走了。

原本,幼儿园老师应该将最多的时间花在陪伴、观察孩子这件事上;而现在,大量的案头工作占据了老师们的时间,老师们只能选择加班加点。来看看老师们的心声吧:

@Poison °同是幼师!真是左手反思、右手评语,各种材料来不及弄!

@Beauty.一周七天,天天加班,几乎没天亮回过家。放假来临幼儿成长档案做不停,一个小朋友四十多页的档案啊!全是照片文字,每天熬夜加班,白天上班困得要死、没精力、吃不好睡不好...

@✨依蘭🎀确实是心声,这两天资料不停写写写写写会议不断开开开。就是这么过的,只有忙完了这阵,才能继续忙下一阵。

幼儿园还有这些“假活动”

老师的时间被夺走了,不仅苦了老师,更是苦了孩子啊!你看,老师们被“假案头”弄得没时间,就不得不再作下面这些“假”:

“假”环创

环境创设本该以孩子为中心,并让孩子共同参与。但老师的时间被夺走了,很容易忽视这点,做出一些“假环境”,比如:

1)只注重美观性,忽略了教育功能。

2)只从教师角度出发,忽略了幼儿真实需求。

3)教师主导,没有幼儿参与。

4)生搬硬套,脱离真实情境。

比如下面这个环境,位置太高孩子看不到,空有装饰性,教育意义不高。

推荐阅读:

《幼儿园环境创设,非要这么“好看”吗?》

“假”区角

有的幼儿园,虽然有模有样地做了区角,却仍然是“假区角”。比如:

1)只在家长、领导参观的时候,才开放区角活动。

2)规定好每个孩子在什么区角,不让孩子自主选择。

3)让孩子等待最佳时机(往往是参观人员进教室的时候)再开始区角活动。

4)看似是孩子自由创造,其实仍是老师高度预设。

例如下面这个手工作品,孩子实际上只需按老师设计好的流程做,最终呈现的效果都会大同小异。

推荐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该追求结果还是过程?》

“假”教学

“假教学”在幼儿园的公开课中真是特别常见,你一定看过下面这样的公开课:

1)只挑选班里一半“聪明”的孩子来上公开课。

2)提前安排好回答问题的孩子的公开课。

这样的公开课,可不能反映老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只是彻底沦为“一场表演”。

“假”实践

有次,有个幼师朋友和我说她们带孩子们去市郊的农场体验摘菜,但到了才发现,所谓的“摘菜”是孩子们排着队,拿着一个塑料袋,等着农民阿姨将菜从地里摘起来放到袋子里。她看着却阻止不了,心里挺难过的...

这就显然是一种“假实践”,甚至会让孩子对真实的世界产生误解。

以上种种幼儿园里的“假”,尽管不能全怪在老师工作太忙上,但如果老师能少一些无意义且繁琐的工作,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所以,“假案头”和其他“假活动”最后危害的,正是我们的孩子呀!

如何避免“假活动”?

既然问题存在,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解决。面对“假案头”和其他“假活动”,幼儿园、幼师、家长分别应该做什么改变呢?

家长要转变“结果论”观念

家长过分注重结果,比如能看到的手工作品、孩子的照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大原因。所以,家长应该转变这种“结果论”的观念,比起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

当然,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老师要对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比如下面这篇《为什么幼儿园总要让家长准备“废旧物品”?》,就很适合转发给家长哦~

幼儿园要避免“形式主义”

还有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幼儿园里的那些形式主义。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我还是希望将下面这个想法传达给更多的幼儿园:

幼儿园该展示给家长、同行、领导的,不应该是那些徒有其表的、看不到过程的“优秀作品”、“优秀案例”;而应该是过硬的、有底气的专业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