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

 幼师口袋 2020-06-10
上周和做幼师的朋友约饭,一开始我们俩边吃边聊,哪知朋友接了一通电话,然后再我一人默默吃好饭后,她差不多才讲完电话。

我问道:“家长电话?孩子出事儿了?”

她说:“周五午睡,小明睡得太熟了,结果拉在被子里。等发现后,老师就赶紧帮孩子换衣服,保育员帮孩子清洗衣物。放学后,和老人说了下也没什么事。”

但刚家长电话里竟然质问:“是不是平时不允许孩子上大便,所以孩子才躲在被子里拉?孩子在家从没发生过,怎么就在幼儿园发生了?你们这典型的不负责任……”


孩子有时睡太熟,控制不住拉出来是很正常的,家长因为这一件事就质疑老师,这可真冤枉了幼师们。试想,让孩子去大便与帮孩子换洗拉身上的大便,哪件更轻松,答案不言而喻吧。

事实是,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大便是有原因的,只有了解详细原因后,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养成在园在家都能及时排便的好习惯。
//
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大便的4大原因
//

全国幼儿成长研究中心报告显示:80%的孩子都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

所以,关于幼儿不愿在幼儿园大便这个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多数幼儿都有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都有这个问题?我问了身边朋友家的娃娃们,并将原因大致整理如下:

01.不熟悉新环境,幼儿害羞

对幼儿来说,来到陌生的环境,他们是不适应、害怕的。

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新班级、30多个新朋友,还有3个陌生的老师们,都是巨大的挑战。

幼儿需要认识新的小伙伴,学习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比如在家是坐厕,但幼儿园是蹲厕。家里有家人帮忙擦屁股,但让陌生的老师帮忙擦,有点害羞呢。

不仅如此,上大便时,可能随时有小伙伴来上厕所,来来往往地,多不好意思。

02.幼儿园有规定的一日作息

在家里,小朋友何时想大便都可以。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作息都有对应的时间,每天有规定的如厕时间。

自由活动时,孩子常玩游戏太投入而忘了大便,或是孩子想忍一忍,玩好了再去大便。这样一拖再拖,孩子可能就一直忍着了。

而且在幼儿园,排队如厕常是集体行为,如果孩子常在其他时间要求大便,老师可能认为孩子是不遵守,从而不喜欢孩子。而在意成人看法的孩子,可能会忍着便意,不愿去便便。


03.他人对孩子大便的嫌弃

有时,孩子不愿上厕所可能是受周围人态度的影响。比如,孩子大便后,成人帮孩子擦屁股时,开玩笑似的评论说好臭呀,是不是吃太多了;或是其他小伙伴上厕所时,嫌弃厕所太臭了等。

但学前阶段,幼儿自主意识的萌芽,他们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听到他人嫌弃自己拉便便后太臭了,那么,可能会导致孩子更不愿在幼儿园上厕所。

04.成人不停地询问,间接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放学后,很多家长常会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上大便?”

然后,当孩子说没有时,家长就开始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不上厕所?是不是老师不允许……”

其实,有时孩子在幼儿园没上厕所,家长并没有必要大惊小怪。紧追不舍地追问幼儿,反而会增加孩子在园大便的心理压力。


//
5点建议,让孩子愿意在园大便
//
01.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指出,1.5-3岁是肛欲期,孩子主要通过粪便的保留和排出,体验肛门、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放松所带来的快感。

而很多孩子进入肛欲期后,至少会持续1-2年的时间,所以,有时4岁前后还会出现憋大便的现象。


02.用相关活动来引发幼儿讨论,让便便成为有趣的话题

老师可以在班级制作“便便记录墙”,请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的便便记录,不仅让激发孩子主动便便的意识,还能让老师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孩子每日便便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
发布者:🌂 杨景然 🎉 🐳
发布者:一一
发布者:a

当孩子在园大便时,老师可以边帮孩子擦屁股,边和孩子说:“今天拉的便便黄色的,看来今天有好好喝水哦。”

然后老师可以选择与便便有关的绘本与幼儿分享,比如:

★ 《糊糊、臭臭、便便、球球 》:不仅帮助孩子认识不同大便形态,还讲述了健康的生活常识,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 《拉便便真舒服 》:告诉孩子便便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为孩子形象地讲解了人体的消化过程。


★ 《小狗便便》:告诉孩子便便的作用,你看便便还能做肥料。

★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通过寻找是谁嗯嗯在小鼹鼠头上,来认识各种动物的便便。


老师还可以在生活区投放娃娃和活动材料,让孩子在照顾娃娃的游戏中,不断锻炼擦屁股的方法,然后掌握这项技能,减少幼儿的羞耻感。


03.允许孩子在便便时的试误

有时幼儿可能会忍不住,或因午睡太熟而拉在身上。这时老师切不可斥责、批评幼儿哦。

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可以用言语安慰幼儿:“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有时你控制不住,很正常的,我们换掉就好了。”

老师对孩子的耐心和积极的引导,让孩子更易接受在园便便这件事。

04.创设家一样温馨的环境,灵活地如厕时间

虽说幼儿园有一日生活作息时间表,但由于幼儿存在个体差异,老师可以灵活地调整幼儿如厕的时间

比如幼儿自由活动时,他是可以自由地如厕;对于学习活动时,个别想便便的孩子,老师应尊重孩子的需求,同时提醒孩子下次注意。


05.关注幼儿饮食情况,提醒幼儿多喝水

有时,孩子在园不大便,可能和平时的饮食有关。通过观察,老师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地调整饮食结构。

同时,在幼儿园时,提醒孩子多喝水,增强肠胃蠕动,以保证更顺畅地排便。

 最后的话 

如果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轻松自如;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提供更多自由,保护其隐私;如果家庭教育更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那么,孩子就能逐渐认识自己的生理需求,勇于表达自我需求,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