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创造美,从给予美开始

 幼师口袋 2020-06-10

报名链接:【征文】全国幼儿园环境展示征文活动通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当我们的孩子踏入园门起,幼儿园环境就会在心里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通过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引导,孩子们逐渐成熟,在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科学探索、艺术感受等方面均得到巨大的发展。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力求将具象化的美呈现给孩子,让他们在充分感受美之后,再大胆想象,创造属于童年的美。在此,愿与你们一同走进我的幼儿园,感受在这里由环境给孩子带来的点滴收获。

01.游戏交往在环境中产生,亲密而无间

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老师曾提到:要让我们的环境会说话。而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亦指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我们不难看出,环境对于幼儿身心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而在幼儿园活动中,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其环境无时无刻都围绕在每个孩子的周围,成为孩子身心朝夕相处的伙伴。孩子与环境不断交往互动着,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紧密联系。

★ 逼真的角色游戏环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通过创设环境,引导幼儿进入角色情境,对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创造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年,紧跟2019学年课题研究《角色游戏中基于观察的指导策略研究》,在我们的角色游戏室里,通过提供各类低结构和开放型的材料,并参考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与调整了相关的游戏环境。

例如:与时俱进地减少了玩具钱币的投放加入了付款二维码、因地制宜地创设了附近的百货与商店的门面、自主创造地制作的饭店招牌等,进一步贴合幼儿的当前经验与最近发展区,并调整教师的观察指导策略。

逼真的角色游戏环境,让幼儿从兴趣入门,在与同伴协商、合作中感受游戏的美好,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 丰富的结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的搭建体现

结构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从小就喜欢搭积木、拼接不同的物体。我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分别创设了适合小班和中大班的结构游戏室。依据幼儿兴趣与场地实际,投放了乐高积木、木质条状积木、纸质砖块、塑料管道、插塑板面等材料。

丰富的结构游戏环境,让幼儿有充分选择的空间,在与同伴分享、合作中感受游戏的快乐与成就感,促进其对搭建艺术性的体现。

★ 自然的沙水野趣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创造行为的生成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幼儿越来越远离自然,此时沙和水就成为自然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创设沙水游戏与野趣区时,我们大量地加入了天然的材料,如:麻绳、竹竿、木桩等,在同环境不断地互动中,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丰富孩子对自然地认知与体验。

自然的沙水、野趣环境,让幼儿紧密与自然接触,在与大自然的密切中联动,感受最朴实、纯粹的乐趣,促进其健康创造行为的生成。

                                                                             

02.园本课程在环境中渗透,润物细无声

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由此,意味着我们的教学课程不能脱离幼儿的日常生活,并应该让教育为幼儿的生活服务。

我园以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园本特色,依托龙头课题《幼儿园传统美德融入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将“礼”、“仁”、“孝”、“俭”、“信”五字作为课程核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 科学引领的园本特色环境,促进幼儿美德情感的萌发

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着力完善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

因此,我园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幼儿园园本特色,着力研究传统美德融入幼儿园活动的相关教育内容。

其中,“礼”(礼仪)、“仁”(仁爱)、“孝”(忠孝)、“俭”(勤俭)、“信”(守信)是我们根据学前阶段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与时代需要所概括的五字思想内涵。不仅在日常的集体教学围绕这“五字”展开,我们也将这“五字”核心内涵融入于幼儿园的环境。


例如在楼道走廊处以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宋濂借书等为背景环境,让孩子通过骑骑小车、听听美德故事的方式萌发美德情感;又如在大厅等地,我们还投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图书,方便幼儿随取随看,在环境的熏陶下,让幼儿全身心地感受传统美德的内涵,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逐渐成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儿童。

★ 多彩融合的公共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美德创想的显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我们清晰了解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主要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大部分。

因此结合实际,我园创设了创意美工活动室和表演活动室,不仅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材料,如:画板、颜料组合、扮演服装、小乐器等,而且还融入了中华文化元素。

例如在表演活动室中,我们依托中华传统文化创设了中国功夫、舞龙舞狮、皮影戏等区域,让幼儿在多彩融合的公共活动环境中,感受中华文化内涵,进一步促进幼儿对传统美德创想的显现,并能用自己独特的表达表现方式,来对艺术进行诠释,创造独一无二的美。

★ 班级个性的生活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美德品质的养成

在科学、有效地公共环境的同时,园内各班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班级的生活环境。

在提倡节能环保的当下,我们优先使用废旧材料如:纸箱、硬纸板、麻绳等创设生活环境和植物角。以我班为例:根据4-5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利用硬纸板、纸筒、麻绳等材料创设了原木风格的生活环境即:筷子的使用方式、用餐礼仪关注、每周用餐提示等,采用卡通画与幼儿实际照片相结合的形式,让生活环境与孩子的用餐习惯产生互动。

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的多感官体验,让环境发挥真正的效应,幼儿在每日的班级活动中耳濡目染,内化成美德品质。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亲近自然。能够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围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初步发现自然的变化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在此,我们以菌菇为主题,利用思维导图的样式分别创设了一系列内容如:菌菇领养记、观察日记、想象中的菌菇、舌尖上的菌菇等。

在了解植物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观察、照顾植物,最后拓展了其经验。

在整个过程中,环境不仅是一种美化的装饰,更是将幼儿观察成长过程的见证者与记录者,每一个小细节,都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在师幼的共同创设下,让环境成为教育的一座桥梁,培养幼儿优良的美德品质。

03.儿童成长在环境中体现,持续且长久

新时代、新背景、新要求的当下,作为教育者,应始终秉持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完成人格的塑造,成为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的人。

在此,就让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于环境中,触摸孩子心底的那份柔软,播撒感受美的种子、分享发现美的视角、体验创造美的幸福,让幼儿园环境成为孩子们童年的美好回忆,奠基儿童的终身发展。

时晨

2017至今任和家欣苑幼儿园团支部书记、教研组长、通讯员、科研组成员等。

曾获2017年度宝山区优秀见习教师、2018年长三角“黄浦杯”我的教育观二等奖等。

周黎娜

2016年至今曾任和家欣苑幼儿园早教组长、教研组长、家教组成员等。

曾获2013年度普陀区桃浦镇园丁奖、2016年度宝山区优秀见习教师等。

点击图片,即可报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