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护习惯及能力的策略研究

 幼师口袋 2020-06-10

报名链接:【征文】全国幼儿园环境展示征文活动通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中要求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建议提出要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交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幼儿在幼儿时期习得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为其后续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未来。自我保护习惯与能力是个体在幼儿阶段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教师应着重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习惯与能力的养成教育。

一、3-6岁儿童自我保护习惯及能力培养目标

(3-4岁)目标:

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

3.在公众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4-5岁)目标:

1.知道在公众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

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

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5-6岁)目标:

1.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2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

3.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

4.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二、3-6岁儿童洗手习惯及能力发展现状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自我保护习惯与能力养成现状不同,教师站在儿童视角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进行相应的现状调查,并用访谈和观察法分别对小、中、大幼儿进行了情况记录:

小班幼儿对危险时的一些基本求救信息掌握较少,还不能完全记住父母亲的名字及电话号码等简单的信息。

中班幼儿缺乏对走失情况下最好行为的认知,常常由于心里的担心和害怕而不停留在原地等待。

大班幼儿在遇见陌生人时还不能做到自我保护,容易接受陌生人,与陌生人搭讪,并接受陌生人的东西,甚至与陌生人一起离开。

通过对幼儿年龄特点及其个体差异的分析,课题组站在儿童视角分析了幼儿自我保护习惯与能力养成问题的原因,制作了幼儿自我保护习惯与能力养成现状分析表:

教育建议:

幼儿具有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特点,在社会群体中是被保护的弱者。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让自己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经常在不经意间发生意外的伤害事故。

美国人本主义代表马斯洛在其《人的动机理论》著作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对需求层次理论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五个层次进行划分:

第一,生理需要,包括一个人对保障个人生存所需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

第二,安全需要,即保障个人身也避免受到伤害的需要;

第三,社交需要,包括归属、情感、友谊、被接纳等需要;

第四,尊重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希望自己保持自尊和自重,并获得别人的尊敬,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与赞赏;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包括个人潜能的发挥、个人成长与个人理想需求的实现。

人的需要都是按层次进行等级划分的,虽然每个人的排序因人而异,会出现顺序上的不同,但是总体上一般由低向高循序发展的,如果前序层次没有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则会影响后续的发展。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其次是安全需要,由此可见,安全对于幼儿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指出幼儿健康领域应掌握的核心经验包括安全和自我保护能力,其中提到,“学前儿童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内容应该包括身体安全、心理安全、社会适应安全三方面。”如下表:

三、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洗手习惯及能力的策略

养成教育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得到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是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体验的机会。

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运用目视管理和环境教育,使用直观的环境指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观察、模仿、练习,使其从他律发展到行为的自律,从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比如: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出心理安全和行为规范图来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一)快乐的一天:

以照片、图画的形式记录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流程环节

通过展示出“一日生活流程图”让幼儿能够更好得了解一日活动的安排,从而做好应有的心理准备和材料准备,帮助我们的孩子做好下一环节的计划,更好的完成各个环节的内容,发挥其教育功效显现出的价值导向:

婴小班则是将各活动环节用照片展示,对刚来不久的孩子(或家长)都能看得懂幼儿园一天的活动时间及内容,这对稳定孩子情绪,建立安全感很有帮助;中大班则将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均由孩子自己来画,并且每个环节都配以相对应的时间,凸显了班级主人翁的精神,从而对于自我能够进行更好的管理。

(二)地线指引:

在盥洗室、室内外设计迂回的线路指引排队或走路方向。

取餐路线指引


接水路线指引

入厕路线指引


(三)物品标准化放置标识:

桌子、椅子、书包、垃圾桶等物品放置的标识

垃圾桶小家

材料筐小家

(四)入厕几步曲:

用图示指引如何大小便,例如:怎么站在蹲坑点、怎么穿脱裤子、怎么擦屁股

我会擦屁屁

如厕的流程

(五)入园几步曲:

用图示指引入园时有礼貌问好、自我服务

(六)离园几步曲:

用图示指引离园时与同伴交流、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七)进餐几步曲:

用图示指引幼儿有序的进餐环境

(八)午睡几步曲:

用图示指引幼儿入睡前后的顺序、睡觉的方法

(九)穿脱几步曲:

用图示和儿歌指引幼儿午睡前后衣服的穿脱方法

(十)叠被几步曲:

用图示指引幼儿叠被子的方法

                        

 最后的话 

几步曲给出的指引是一目了然的,让婴小班的幼儿能感到环境的安全、有序,中大班的幼儿能感到环境的规范、整洁,使得幼儿“自我保护”的养成教育看得见、做得到、完得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