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坏情绪、口罩、病毒、互联网......疫情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的事很多

 幼师口袋 2020-06-10
早晨起来看疫情的最新进展,惊喜地发现累积确诊病例下降了:


疫情爆发到现在近一个月了,终于初现曙光。而这段日子里,幼儿园老师们也经历了很多。

从一开始和全国人民一起恐慌,到每天早起统计学生信息,再到“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潮......终于,是时候慢下来,思考一下作为幼师原本该做的那件事——思考课程的生发了。

结合疫情,幼儿园开学后可以开展哪些课程,现阶段又应该做哪些准备?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写在课程之前

提到幼儿园的课程,我们总是会想到游戏,然后联想到游戏分类、五大领域之类的。

但提到疫情,我们若只是简单想着“画一画病毒的样子”或“欣赏一个关于医生的故事”,似乎缺少了一些对这样的大事的敬畏,又多了一些空洞的美好想象。

所以,今天讨论的课程,我们想按“孩子可能感受到的-教育者能联想到的-我们能做的-我们现在该准备”的思路,用疫情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展开。

但我们毕竟不是孩子,所以更多的是希望老师们能打开思路,去感受自己教育的孩子的感受,真正为他们“生发”出课程。

准备好了,就开始吧。
1

“坏情绪”


坏情绪对孩子来说可能比任何其他东西都来得更直接、强烈吧。

孩子可能会感受:
◇ 我不能出去玩,不开心。
◇ 无论我怎么和妈妈说都没有用,很着急。
◇ 我已经在家里待了很久,很无聊。

教育者可能会想到:
◇ 孩子需要认识不同的情绪。
◇ 孩子需要学会控制、调节情绪。
◇ 孩子需要知道“消极情绪也是OK”的。
◇ 孩子需要尝试理解别人(父母)的情绪。

幼儿园的课程也许是:
◇ 一个多面的情绪小人,请孩子分辨不同的情绪。

图片来源:幼师口袋APP 发布者:JESSIE


◇ 粘土做的“情绪总动员”。

图片来源:幼师口袋APP 发布者:Linda

◇ 把“情绪小怪兽”装到瓶子里。

图片来源:幼师口袋APP 发布者:Linda


◇ 在教室里安装一个情绪收集箱。

图片来源:幼师口袋APP 发布者:么么

◇ 一本和情绪有关的绘本。

图片来源:豆瓣

现在可以做的准备:
◇ 请父母记录下孩子产生强烈情绪的事件,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 分析班上孩子的性格特点,回顾在学期内的情绪特征。
◇ 看一些和情绪有关的绘本、动画,搜集课程素材、寻找课程灵感。

推荐阅读:
《火遍国外的15个情绪管理小游戏,孩子理解情绪so easy!》

2

“口罩”


口罩可能是这段时间我们讨论、使用最频繁的物品。

孩子可能会感受:
◇ 带着口罩出门,我的脸和脖子不太舒服。
◇ 有的口罩长得很奇怪,但有的口罩长得很可爱。
◇ 爸爸妈妈的口罩,好像和我的有点不一样。
◇ 我不知道口罩是用来做什么的。

教育者可能会想到:
◇ 孩子需要认识口罩这个工具。
◇ 孩子可以了解为什么口罩如此“紧缺”。
◇ 孩子可以认识更多的卫生用品。

幼儿园的课程也许是:
◇ 了解口罩的作用、分类、佩戴方法、丢弃方法。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PP殿下

◇ 对比儿童口罩和成人口罩有什么不同之处,请孩子做记录。
◇ 来到幼儿园的后勤处,向保育员阿姨讨教一下还有哪些卫生工具、消毒用品,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 用各种材料自制口罩,并自己设计实验,测试一下它的“防护性能”。

现在可以做的准备:
◇ 请孩子们记住,戴口罩是什么感觉的。
◇ 学习口罩的相关知识,如分类、标准、佩戴方法。
◇ 与幼儿园的后勤部门提前沟通,共同开展课程。
◇ 抢口罩。

3

“病毒”


病毒是疫情的“始作俑者”,是科学家们努力攻坚的对象。

孩子可能会感受:
◇ “我为什么不能和病毒一起玩?”
◇ 我不知道什么是病毒,妈妈说病毒有害,可我不知道有什么害。
◇ 为什么科学家不把病毒消灭呢?

教育者可能会想到:
◇ 孩子需要了解关于病毒的知识。
◇ 孩子需要知道如何防护自己不被病毒入侵。
◇ 孩子可以将病毒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科普”给成人。

幼儿园的课程也许是:
◇ 用绘本、动画来向孩子们介绍病毒。

◇ 练习科学有效的洗手方法,并在幼儿园的盥洗室旁张贴提示。

图片来源:幼师口袋APP 发布者:朱亚静


◇ 邀请医生家长来幼儿园介绍“病毒是什么”。
◇ 用粘土、画笔来“创造”各种病毒,在艺术创作中加深印象。

用粘土做的病毒绘本 视频来源:东方娃娃文创

现在可以做的准备:
◇ 认真做好防护工作,请孩子记录一下家里是如何防护病毒的。
◇ 请孩子们视频连线,聊一聊病毒是什么,再查资料看看大家说的得对不对。
◇ 联系有病毒学知识背景的社区工作人员或孩子家长(等疫情结束后),邀请他来幼儿园分享。
◇ 搜集、筛选近期涌现的病毒科普绘本、动画,挑选适合自己班孩子的。

4

“动物”


野生动物被普遍认为是此次病毒的来源,同样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孩子可能会感受:
◇ 我很喜欢小动物。
◇ 我分不清平时说的小动物和新闻里放的野生动物有什么区别。
◇ 为什么不消灭坏的动物,只留下好的动物?
◇ 我还可以和小动物玩吗?

教育者可能会想到:
◇ 孩子需要了解什么是野生动物。
◇ 孩子需要学会爱护动物、保护动物。
◇ 孩子需要知道“伤害我们的不是动物”。

幼儿园的课程也许是:
◇ 请孩子们欣赏优质的野生动物纪录片。

《地球脉动》 图片来源:豆瓣


◇ 带孩子们去参观自然博物馆,了解动物的知识。

图片由幼师口袋原创 摄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 借助科普绘本、绘画,向孩子介绍动物的本领。

图片来源:豆瓣

◇ 在自然角,请孩子们与小动物进行亲密接触。

图片由幼师口袋原创 拍摄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碧桂园分园)


◇ 组织孩子们去动物园参观。

现在可以做的准备:
◇ 挑选一些适合在幼儿园养的小动物,学习饲养方法,开学后饲养。
◇ 筛选城市里的博物馆、动物园资源,并提前做好攻略。
◇ 挑选一些适合孩子的动物绘本、动画、电影、纪录片,有条件的话可以根据教育内容进行适当剪辑。
◇ 邀请家里有宠物的孩子开学后分享自己和宠物的故事。

本文作者:韬韬,首发于公众号:幼师口袋。全国已有300多万幼师在用口袋。我们希望让幼儿园不再"小学化",把老师的时间还给孩子,让教育更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