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孩子没有“熊”的阶段呢?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意识,那么他的天性就会慢慢解放。在一定的阶段,贪玩、不爱听父母的话。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所以,这就应了那句话: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课题。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的确非常恼人,但是就凭家长胡乱撒气的这种处理方式。就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我们不难发现,“以暴制暴”这种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一点都不起作用。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稍微听话一点呢?除了规范孩子的行为之外,家长自身也要改变沟通的方式。一起去看看吧! 一:建立信赖 点击加载图片 要想让孩子听自己的话,那么就要在孩子的心中树立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角色,而不是一个孩子应该对父母说的话唯命是从的专横角色。简单的来说,就是要建立起孩子对于家长的信赖。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它作用于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家长在和孩子日常的交往沟通当中就应该摆正自己的姿态,注意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关系。那么这对于,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是非常有成效的。用数据证明,在从小教育孩子进行着良好的沟通,彼此是互相依赖的伙伴亲子关系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叛逆程度会减轻不少,孩子与家长之间也很少有矛盾。 点击加载图片 二:以合适的方式引起孩子的注意 点击加载图片 有许多家长老师抱怨孩子不听话。但其实有可能是家长性子太急,根本没有耐心的跟孩子说话。孩子在玩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处在一个非常专注的状态当中。如果家长没有很耐心的去说话,那么孩子真的有可能听不到,这样的行为没有引起孩子的注意。而在他们这样一个专注状态下,突如其来的命令。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打扰到了,那么孩子自然会呈现一个抵触情绪,不愿意听家长的话。在宝宝专注于自己事情的时候,家长最好是不要去打扰的。但如果真的有事情要告知,家长也要选择用合适的方式去引起孩子的注意。比如先加入他的游戏当中,或者跟他聊聊动画片,之后再下达指令。 点击加载图片 三:对事情进行解释 点击加载图片 有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误之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嘴上一直说着“我早就告诉你”这样的字眼,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有可能。会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他只会在接连的批评当中,感受到委屈。慢慢的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有可能他下次偏要这样做。家长在指责孩子的某一个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指出来这个行为为什么不对,为什么不可以做。因为这些真的有可能是孩子无法理解的。比如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残渣弄得满桌子都是。家长这个时候就应该教育到:你这样做会增加妈妈的清洗负担,我们一起把残渣收拾到垃圾桶吧!这种沟通的姿态,孩子就会非常愿意配合。 点击加载图片 四:下达清楚的指令 点击加载图片 家长在让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下达清楚的指令。不要一直去重复孩子的错误行为,而是要清楚地提出解决正确方案。比如在面对孩子毛手毛脚打碎了碗的时候,家长不要一直说:我都告诉你好多次了,拿碗筷的时候要小心,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些就是无用的指令。一般家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甚至自己动手去收拾了打碎的碗。这样做,孩子是不会长记性的。你应该清楚的说:拿扫把把这里给扫干净,孩子打碎碗筷肯定也是无意的。不要一直去评价孩子的行为,而是引导他做出正确的做法。 点击加载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