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群里妈妈聊到,关于孩子“说谎”的话题: 我家大宝3岁,那天我在厨房做饭,出来发现客厅的糖果明显被动过,可他说是妹妹吃的,妹妹才5个月大,这谎撒的太明显了,而且最近常常这样,比如说没洗手说自己洗了,不吃的蔬菜夹到垃圾桶被抓包还否认... ——@WUHOO 相信很多爸妈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发现孩子会说谎了。 乖巧懂事的娃,这么小就学会说谎,不会是学坏了吧?实际上和大人想的不一样。 先别给孩子贴上“变坏”、“不诚实”的标签,很多时候和这几点原因有关: 1、认知能力变强 简单来说,孩子开始说谎,说明娃长大啦~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很多孩子2岁就开始说谎,这是正常现象。 而说谎需要认知、逻辑、语言等能力互相配合,这是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与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能从侧面说明,早说谎的孩子可能更聪明。 2、孩子分不清事实和幻想
这听着不是说谎,只是孩子夸张、想象力丰富吧?4岁前孩子记忆不清晰,对时间概念也很模糊,容易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绘本,和现实的事情混淆在一起,当成了事实。 所以,有时候不是娃说谎,是真的“记不清”了。 3、大人的问题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能通过这些反应出来: >>>日常“乖孩子”教育 哈佛教授在《幸福课》里提到,儿童时期的自尊表现,是基础阶段依赖型自尊,简单来说就是来自他人的评价。 有的家长会用“你做了XX事情,妈妈会不高兴”“你这么做就不是乖孩子了”,而孩子为了取悦大人,就会选择说谎。
>>>不允许孩子犯错 有的家长十分严厉,不允许孩子犯错,每次犯错会批评、责骂甚至是动手,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用说谎去掩盖自己的错误。 除此之外,经常忽视孩子、对孩子过高期待的情况下,孩子也会选择说谎。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认为:
爸妈在对待孩子的说谎上,比起焦虑、斥责孩子,或是纵容不管,更重要的是理解孩子说谎原因后,引导孩子改正。 1、不给孩子贴标签 贴标签可能让孩子产生两种极端,极度自卑敏感或是逆反心理,真的变成“爱说谎”的小孩。 平时可以给孩子多讲一些相关故事,比如《狼来了》、《匹诺曹》等等,让孩子知道说谎的后果。发现孩子说谎后,爸妈要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 2、爸妈控制情绪,再沟通 很多爸妈在发现孩子撒谎时,就会揭穿、呵斥、“逼”孩子承认错误,这时孩子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父母情绪上,而不是事情本身。 爸妈先控制好情绪,再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经过,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我做错了”而不是“妈妈生气,我又要被批评了”。 3、让孩子懂得:承担后果才是关键 应该让孩子明白,即使“闯祸”了,只要诚实的说出真相,不会被批评,学会承担后果才是关键。 往往很多爸妈在孩子说出真相后还是要责骂一番,这会让孩子认为说不说真相都会被责怪,还不如说谎不被发现好。 比如孩子偷偷吃糖,爸妈可以尝试“宝宝和妈妈约定了不吃糖,小虫子会吃掉宝宝的牙齿,就会牙痛蛀牙,如果下次想吃时应该先跟妈妈说,并且吃完糖要主动刷牙漱口,好吗”? 这会让孩子明白,我不撒谎也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并且能承担后果,也能让孩子遇事主动和爸妈沟通。 4、爸妈做好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行为的镜子,有时候爸妈不经意的举动,就会成为孩子“模仿”参照。 比如给孩子随意许诺,“这次听话,下次就带你去游乐园...” 结果没有实现,孩子也发现爸妈这样说谎也并没有什么后果,就会模仿爸妈的行为。 5、多关注、陪伴孩子,及时表扬 换位孩子角度考虑,他说谎的理由是什么。 有的孩子会说与事实完全不符的内容,比如“我今天遇到了超人”,可以考虑他是不是希望自己是超人,或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 田亮曾经在自己一本书里提到,家里迎来二胎,忽视了对森碟的照顾,有天她突然喊着腿疼,大家都过来关心她时,结果她没有任何事,只是想知道爸妈是不是还爱她,当她得到肯定答案时,就不再撒谎了。 平时多留点亲子互动的时间,陪孩子阅读、玩游戏,如果孩子犯错承认和补救,要及时给孩子肯定和表扬。 因为爸妈的肯定,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礼物”。 孩子说谎这件事,爸妈的态度很重要。 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拥有端正的品格,但世上不是非黑即白,也没有完美的人,不焦虑不斥责,陪孩子度过成长的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