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个孩子到底有多容易

 lemon树_公众号 2020-06-10

       Hey~ 

      新的一年开始了,你好吗?

    这是lemon2019年的第1篇文章。

我一直都特别喜欢小女孩,常常看着微博上的“又想骗我生女儿”系列,一边看一边露出姨母笑。直到最近,我觉得,要生还是生个儿子吧。女儿,就算了。

过去我看到网络上流传的类似“千万别生女儿”“身为女子是种痛”都会流露出不屑,认为这是一种自我怜悯、将两种性别对立起来的极端说法。可是渐渐地,大抵能够明白这些文章真正的意义所在。

“鼓励二胎”政策的开放,正式地把生孩子是一项工作、一种任务,摆到了台面上来。在这样一个连“性教育”都羞于启齿的国度,人们却可以把目光聚焦于夫妻间最隐私的生活与话题,试了吗,成功没,生不生,生几个,都成了夫妻间、家庭里,甚至吃瓜群众的热议问题。问“要孩子要的怎么样了,还是要努力啊”跟对别人说“夫妻生活要加油哦”一样令人匪夷所思。

适度关心可以理解,过界窥探让人尴尬。

接受不了这样的好意被认为“不正常”,到底是自我意识隐私意识不正常,还是过度的干涉不正常?网络上现在一水儿的“日常恐婚恐育”,我们恐惧的,不是婚姻和生育本身,而是由此带来的人生轨迹的改变和对未知的不确定,这些“日常恐婚恐育”的,大都是年轻女性。

其实广为流传的一些段子,不少都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不是所有女性都会遇到渣男老公极品公婆的,真正令人忧虑的,是所有的感受,都不能被人理解。

苏苏最近面临双方父母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催生,一直稳坐钓鱼台,她认为自己暂时还没有做好准备,对于怀孕这件事有一种恐慌感,希望能够调整情绪,准备充分,再做怀孕的打算。几次交涉下来,苏苏收到了来自各方包括自己老公的指责:自私、矫情、无理取闹。苏苏崩溃大哭,问我自己是否不可理喻。我只能苦笑,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

有些女孩子,内心是有些细腻敏感的。我问了身边已经怀孕的朋友,是否没有这样的恐惧。朋友摇摇头说,我不是不怕,只是把心一横咬牙坚持。我怕孕期反应太大对胎儿有影响,我怕生产的时候忍受不了的疼痛等级,我也怕以后费尽心血培养的孩子不知会是什么样的,我怕的东西太多了,好在,我神经比较大,也就会比较勇敢吧。

当然,这样的怕,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会被理解的,很多丈夫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会认为,你这就是不爱我,或者你就是不相信我能做一个好爸爸。而对于一些已经经历过大半人生的两位母亲来说,这样的情绪就是:生活太好了惯出来的毛病,两个字“矫情”。

几乎每一位女性,在没有进入恋爱和婚姻时,都会信誓旦旦说,我绝不会为了另外一个人牺牲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但是当真正的爱情降临时,每个人又都会以为自己的爱情是与众不同的,沉浸在甜蜜中,认为自己的爱人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最懂自己的人,然后愿意放弃自己的专长和事业。

其实,那时两个人的志同道合不全是因为能够互相理解,而是因为感情的作用,遮蔽了那些小小分歧。

我相信大部分的女性都是幸运的,遇到的人都是真正爱护自己的,但是,并不是有爱,就能解决全部的问题。

我们常常说的“相爱容易相处难”也有这样的原因。在“共情”能力上,男性是比大部分女性差的,他们无法产生也无法消化这样细腻的情绪,于是,他们反而变得更加的焦躁不安,用指责和质疑来回应。

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母亲患产后抑郁症抱着孩子跳楼身亡,下面的评论触目惊心“要死自己死,别拉上孩子,这得是多没有人性的妈啊,连孩子都不放过”……生病也是错吗?如果真说是错,错的也是那些无知冷漠无视他人痛苦的人。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母亲,在做母亲之前,她也是个不谙世事的女孩儿。之所以每次看到一些丈夫在妻子生产时心疼落泪,或是在体验分娩疼痛之后更在意妻子的内心感受,我们都会觉得感动和珍贵,是因为与爱相比,感同身受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我无意放大某一类人的艰难困苦,只是认为,所有无法宣泄的情绪都不应该被忽视,就算不能感同身受,可不可以尽力去体谅一些也许永远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的痛苦。

理解与尊重,跟爱一样重要。

无论多爱,也不要为了任何人和事放弃自己正确的坚持,一个失去自我的人,也没有能力去爱别人。

*插图来源网络* 

关注公众号「lemon树」(ID:snow184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