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琴女神陈洁,“我不是天才,只是很早就听到了召唤”

 外滩TheBund 2020-06-10

这位13岁上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天才,正用她的力量一点点影响着这个世界。

由于半个小时后要上台,坐在我面前的钢琴家陈洁还被化妆师追着补妆。

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她的手。比起她精致的妆容,她的手十分朴素,指盖圆润,手指弯曲的弧度仿佛即将落在琴键上。

在年轻一代的钢琴家中,陈洁总被称为“天才”。

13岁考入所有琴童向往的柯蒂斯音乐学院,16岁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费城交响乐团演出,之后还获得11个国际奖项。

2008年,她入选美国权威古典音乐电台KDFC“中国30岁以下古典音乐代表人物”。2011年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十大钢琴家”,她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这份傲人的履历,或许是因为对她钢琴家阿格里奇的崇拜,骨子里学了一股倔强劲儿。

外滩专访陈洁

时长:02:09


从小就是学霸,不止是钢琴家

“我第一次听到钢琴声的时候我还非常小,可能大概三岁。当时我就记得非常像一个桌子的东西,为什么把盖子翻出开以后它就会发出声音来呢?”

所谓着迷都始于好奇。

陈洁并非出生在音乐世家,她说父母对于她走上艺术这条道路有点“无心插柳”的感觉。

没有父母预设的条条框框,陈洁觉得“能更加的听从我自己的内心。”

8岁时,她离开老家到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习。小时候的陈洁是我们说的那种“三好学生”,兴趣爱好也非常广泛。

她13岁考取了美国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这所名校有太多知名校友,像Samuel Barber、Leonard Bernstein、Peter Serkin,这些都是近代音乐史上的泰斗级人物。当然还有我们熟悉的郎朗。

但这所学校也以超高要求的全能发展闻名,文史哲学等都是学生的必修课。

“我刚去的时候年龄非常小,刚开始会觉得有一点压力。但其实比我大的同学还是会用一种很平等的态度对我,还是可以讨论很多专业上的一些问题。”

16岁,她应邀与“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以及著名指挥大师沃尔夫刚·萨瓦利什成功首演,从此便频繁地受邀与世界各大乐团合作,19岁就在美国15个城市举行巡回演出。

她还参加了许多国际性钢琴比赛,曾被人誉为“比赛达人”。比赛这件事对那时的她来说,是“检验学习成绩的一种方式”, 她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2004年,“美国密苏里南方国际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第二届美国明尼苏达州明那波利斯市E-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2005年,“第11届以色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师赛”第四名;2006年,“获美国纽约国际青年艺术家钢琴比赛”一等奖等等等等。

的确,她证明了自己。

钢琴家鲁宾斯坦

拿奖拿到手软之后,她依然决定回国发展。我们很容易以为满墙奖状的人在生活中都很好强,她却歪了歪脑袋有些不太确定,“反正我对自己要求蛮高的。”

她的个人公众号有一句slogan:“不止是钢琴家。”

她创办了上海理工大学音乐系并兼系主任,另一边又开起了自己的艺术中心,提供专业的音乐和美学教育,还经常请柯蒂斯的老师来举办大师班。

柯蒂斯音乐名家在陈洁艺术中心

英语里面有一个词叫influencer,就是影响可以影响大家的人。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其实很多的关系都在重组,包括很多的职业都在被重新定义。但是influencer你能够影响一些人物、一些潮流的变化、影响到一些人们观念上的变化,我觉得这个是不会变的。

这是她给自己的定位和要求。

“我是幸运的,很早就听到了内心的召唤”

著名天才钢琴家阿格里奇十分不爱练琴。她有句名言:“对我来说,观众从来都不重要。”

但大多数钢琴家的童年都非常刻苦,陈洁也不例外。

说起儿时练琴,她还是不停皱眉摇头。“说不苦是不可能的,我们非常小的时候就需要6到8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

但她没有知难而退,最终成为钢琴家,两位家人对她的影响很大。一位是奶奶。一位是妈妈。

“我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就深切的感受到通过我的音乐可以带给别人快乐。我记得有一次我让……我的奶奶,她那段时间其实心情不是很好,但是她一听我弹琴她就会整个人一下焕发了生机,当时我就意识到其实我是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我当时就感觉到音乐的力量非常大。”

陈洁的诉说是有感染力的,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这样的经历,对于所谓天赋,她觉得更多是“幸运”,“我觉得我还是蛮早就找到了自己的conjure,就是召唤。”

采访当天,大家都在关注奥斯卡颁奖典礼。陈洁说今年她最喜欢《请以我的名字呼唤你》这部电影,“我还真觉得这个影片拍得很艺术”。她对美的要求主要遗传自母亲。

“我妈她从来都会第一时间指出我哪里做的不好,还是蛮严厉。比如穿衣服,我穿得好看的时候,她不会说什么,但是我只要我偶尔鞋带没有系好,或者哪天哪个扣子没有扣,她会第一时间指出来。她很完美主义。”

“但我现在想起来是蛮感激她的。”

你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

是。

美育是最重要的

如今镜头前自信的陈洁,小时候和大多数中国的琴童一样,会羞于表达自己。“自信是一遍一遍的通过实践得来的。”

当时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学习,对她来说,虽然过早地承担了学业压力,但比起国内的教育方式,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最可贵的是让她真正学会独立思考。

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她在教学时十分注重方法。

“其实我更希望教给他们一种发现美的态度。如果这种态度贯穿到他们一生当中的话,我觉得他们无论做什么,不说很成功,但是起码自己都会很快乐。”

2011年她创办上海理工大学音乐系时,许多人觉得不解。如果有人提问,“给理工学生教音乐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她应该是最佳答主。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其实很多理科生他们都有一颗渴望艺术渴望美的心,只不过可能过去文理分开的时候没有平台展示这颗他们追求美的心。过去总是误认为好像理工科的孩子他们会比较木讷,但其实不是,我觉得他们内心非常火热。”

文理分科影响了中国教育很多年,如今渐渐被取缔。说起这些理工科的学生,陈洁眼里充满宠溺。

听得出来她是一个开明的老师。她还鼓励学生组了一只蛮不错的电声乐队,经常搞露天草坪音乐节,摇滚不插电那种。“只要年轻人他自己喜欢,想去表达,我觉得就是好的,我会鼓励。”他们反而给她带去很多惊喜。

上海理工大学音乐系新春音乐会 来自陈洁微博

又是音乐系主任,又要兼顾艺术中心,她却不觉得有什么冲突。她给自己的安排是60%的演出,40%的教育。

演出对于她来说,是严肃的,也是绝对迷人的。她透露今年自己也会尝试很多跨界的实景演出,但是要暂时保密。

“有记得有一次演出完,一个老太太她拉住我的手,然后她说她其实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是她说她通过我的音乐它可以看到一个五彩的世界。所以我觉得如果我能够带给人快乐,就是在帮到这个世界做一些什么。

现在我开始做一些教育,我觉得可能能真正地帮助一代人。我也希望将来我可以看到我的小学生长大成为一个非常完整的人,心态各方面都非常好,我觉得我会非常的欣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